度给我们6000万美元额度的贷款,但这些贷款只能用于购买苏联的装备产品,不能提取资金。
为有效反击国民党空军对沿海的袭扰,上个月亚楼同志去苏联谈判,最终达成了4000万美元的协议,还有剩余2000万美元也不可能提取。甚至能不能今年用掉也是个未知数!”
北平和平解放后,国民党空军三番五次予以骚扰,特别是5月4日,驻青岛的国民党空军突然派出6架B-24轰炸机低空突袭南苑机场,炸毁机库1座、房屋196间,伤亡24人,损毁L-5通信机2架,炸伤C-46运输机、B-25轰炸机各1架。
面对如此严重的空中威胁,军委无力解决,只能由刘少奇率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出访苏联,并提出请苏联协助解放军组建空军攻击部队以在1950年夏季掩护渡海作战解放台湾。
双方经过谈判并最终达成协议:苏联出售拉-9战斗机120架、杜-2轰炸机40架,加上配套教练机、通信机共计434架,后续再派遣顾问人员帮助中国方面建立6座航校。
本来空军上下对这件事比较满意,觉得苏联老大哥着实急人所急,但林冠华提供资料后,五大书记心中就有了疙瘩。
第一,苏联对喷气式飞机三缄其口,所有问到的场合均说免谈;
第二,拉-9并不是苏联当时最先进的活塞式飞机,拉-11才是,至于为什么同意出售拉-9,是因为拉-9在拉-7和拉-11中的过渡机型,产量很少,单独维持一个机型并不划算,所以很爽快地出售;
第三,苏联的定价绝不便宜。4000万美元买434架飞机,折算下来单价近9万美元,而美国卖给国党的飞机,批量作价不超过7万美元。如再考虑其中只有 160架一线飞机,还有近300架是不值钱的通信与教练机,拉-9的价格将飙升到13万美元/架,几乎相当于国党手中P51-D价格的两倍。
拉-9面对P51-D并无优势,勉强可以说能抗衡一二,价格却翻了一倍,教员心中很不爽,可惜受制于人却不得不低头。
更不爽的是书记处集体学习上,他看到了在莫斯科谈判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来龙去脉,谈到了苏联要求共管中长铁路,驻军旅顺、大连,虽然条约里写明“1952年后撤退并归还”,实际是因为志愿军在朝鲜战争的表现大大出乎斯大林预料,权衡利弊下才做出了归还决定。
所以在书记处集体学习时,教员意味深长地评价道:“……在这个条约上签字,乃至后面的长波电台、中苏联合舰队,再联想到渡江战役前夕的划江而治、从前的武装保卫苏联等高论,实际都是一脉相承的东西!”
其余众人纷纷点头称是,至于“什么是一脉相承”,主席不明说,大家也没讨论,最多就是心照不宣。
李克农补了句:“在美工作花销已不止80万,另外20万也下去了。
美国交通站与美国美孚公司、康菲公司签署了协议,准备从美国进口2套原油钻井设备,这在美国不属于敏感物资,可直接发运,售价18万美元。支付方式是先付一半,船只、运费均由我方负责,运抵天津港后验收合格再付剩余款项,预计明年1月份启运,部分专家的行李、资料,也将通过这渠道送回来……
两个石油公司偷偷摸摸问交通员要不要航空燃料?要的话,他们可用民用航空燃料的名义送到香港,但抵达香港后怎么送回来要看我们自己。
到香港的运费是在燃料基础上额外加收60%,华润的同志汇报,就算加收60%,美国的航空燃料还是比苏联的报价便宜,更重要的是,大家公认,只要资本家不做手脚,美国的油其实比苏联好!
我和亚楼聊了聊,他很想买2万吨,可惜钱不凑手,对方只要美元或黄金,这件事还在谈……”
会议众人一致苦笑,不知该说什么。
除此之外,林冠华提到的军用口粮已由军委后勤部门初步进行了试制,专家们认为完全复原配方并生产,从技术上看不存在难度,但从原料上看,难度很大。棕榈油可想办法用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等替代,但奶粉实在不好搞,目前奶粉基本依赖进口,国产奶粉全年产量可能连1吨都不到。
中央对此感觉十分为难,抗美援朝迫在眉睫,而中央手头能掌握的美元、黄金十分短缺,且国内经济形势也不稳定,需要美元、黄金压阵,故陈云必须参会。
这项内容由林冠华通过复兴工程渠道提议,主席觉得不宜轻易否定别人的工作热情,提议让林冠华补充。
第28章:第一次工作会议(下)
林冠华道:“现阶段从美国购买物资,需要大体遵循美国国内的法律规范,虽然目前美国已对我们执行部分制裁和禁运,但尚未到完全禁运的阶段,依然有大量工作可为。”
1949年11月14日,美国国务院决定对华实行类似苏联、东欧的禁运,明确指出“尽量阻止中共从非苏联渠道获得军事装备物资和与军事直接相关的材料(1-A类物资),允许在现金交易的前提下,向中国限量出口1-B类物资供平民使用。”
所以就很容易理解现有两笔交易的不同处理方式:
石油勘探设备不属于军事直接相关,也未在禁运名单上,所以美国公司可以在现金交易(无贷款)的方式向中国出售;
航空燃油属于禁运物资,但资本家们神通广大,他们能卖给香港,这不属于违规,至于怎么从香港弄到大陆,对方就装不知道了。
“我建议选购的物资,除部分必要的科研仪器、装备之外,主要是购买二战中的美援剩余物资……”
二战刚结束,美国立即成立了战后财产管理机构WWA,其主要职能为管理战后价值340亿的战争物资并予以发卖。
这些剩余军用物资中销量最好的是吉普车,还有打字机等实用物品,但即使销量好,也只占销售比的七分之一。剩下的如帐篷、医疗器械、飞机零件、修理工具等几乎无人问津,卖也卖不出去,哪怕到了1949年,依然有大量物资滞销。别说是1949了,就是林冠华穿越时,这些援助物资甚至还有很多躺在仓库里。
“目前美国在外围的军火类装备已基本卖得差不多了,比如国民党拿到的P51-D,全是美援剩余产品,价格不到1万美元。但在美国本土尚有剩余军火物资,我建议优先购买的东西是:轰炸机/运输机的整机、配件尤其是航空发动机,坦克底盘或其变形车辆,LST登陆艇或鱼雷艇,各类卡车,尤其是大吨位的道奇卡车及其配件……”
众人啧啧称奇:“美国军火也能买?”
“完全可以,关键看怎么定义军火。”
林冠华解释道,“WAA把美国国内留存的谢尔曼、斯图亚特坦克的火炮、重机枪和无线电设备拆掉后,以400美元的单价卖给农民当拖拉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