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翻不了身了。
他站起身来,在屋里团团转,像陷入困境的猛兽一般在寻求出路,少倾,他大吼起来,孤注一掷道:“把房子、我的车子还有首饰全抵押进去充当保证金!我就不信,物价还能持续下落不成?”
他以为今日大跌只是偶然现象,明后天乃至下周必然会反弹。
结果他等来的只有失望:7、8、9三天,市面物价呈现稳中有跌,根本没见一丝一毫反弹,甚至于此前雷打不动的排队抢购潮,仿佛也在一夜间消失了。以上海为中心,全国八大核心城市的物价不约而同出现下降。
许云墨还想负隅顽抗,但他的利息与日俱增,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到12月11日,他的物资和仓位被全面清算——爆仓!
12月12日,上海经济战役大获全胜,200多个投机商和地下钱庄老板破产,地产中介行里挂满了待售住房,很多甚至是被人珍藏,怎么都舍不得拿出来的洋房,现在无一例外用人民币标价出售了。
这其中就包括许云墨曾居住过的霞飞路豪宅,至于大名鼎鼎、从来都是雍容华贵的上海滩许先生,已在2天前彻底精神失常,一边在路边随地小便,一边大喊:“我没有输……我没有输……哈哈哈……共产党抓不到我!”
上海战役结束后,外地各市的也宣告胜利结束,经过清点,中央愕然发现,库里又多了100多万美钞,另外额外回笼了70多万银元,40多万两黄金……
面对人民银行报上来的喜讯,总理笑道:“美元这东西啊,就像从海绵里挤水,搞一搞还是有的嘛。”
上海金融战役中,共产党对投机商一个没杀,半个没抓,效果却比查封证券大楼的效果好几倍!就连最顽固的投机商,都知道这次交手他们彻底输了,不能再心存幻想和政府作对。那些想不开的投机者,要不已变成孤魂野鬼,要不就破产行乞了。
被投机商们吃下去的东西陆陆续续吐了出来,因为他们根本用不了这么多棉纱,他们囤积的目的只是为了谋取暴利,现在利润非但没搞到,还有大大蚀本的可能,只能老老实实交出来平掉仓位,恢复市面供应。
上海物资供应紧张的场面,由此终于全面好转……
第33章:靶场
12月18日,陈云从上海得胜回京当日,正好是林冠华与军工局一起在南苑机场附近靶场测试智能防空体系的同一天。
在此前的紧张测试中,军工局已利用林冠华交付的雷达完成了苏制37mm四联装高射炮的全面弹道纪录。以该纪录为记住,林冠华又用了10天功夫,完成了火控程序编制与伺服电机调试。
由此,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第一套搜索雷达+火控雷达体系搭建完成。
搜索雷达在二战前就出现了,不列颠之战是其大规模运用的场景;火控雷达应用的第一个场面是1944年,美军在P-61夜间战斗机上安装了原始版本的火控雷达。
这些P-61原本准备派驻中国,以保护设在四川成都的B-29基地,因为1944年6月,被人认为已丧失进攻能力的德军忽然出动第6航空队的上百架轰炸机,对苏联波尔塔瓦空军基地实施猛烈夜袭,摧毁了驻留于此地以执行穿梭轰炸任务的美军B-17机群,给盟军造成重大损失。
李梅担心日军故伎重演,要求国内给他派遣夜间战斗机以便保护那些在地面上脆弱无比的B-29。
很显然他高估了日军实力,此时的日本陆军航空兵根本没能力再去空袭美军基地,故而这套夜间火控雷达在战争期间根本没派上用场。
不过,林冠华的雷达体系虽与后世基本一致,但作战思路大相径庭:后世火控体系是通过雷达波持续照射目标飞机以便引导本方导弹予以命中,属于直接引导;林冠华的火控雷达虽然也具备引导能力,却需要通过电机伺服机构给火炮下达调整命令,只能算间接引导。
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至少搜索、跟踪、引导三个核心功能均已具备,整套智能防空火炮雏形至此完成系统搭建,可进行实弹验证。
在公开验证前,炮群先打了两个观测气球:第一个是空中漂浮的固定气球,很快就被击落;第二个是在1200米高度上匀速放飞飘荡的气球,同样顺利击落,说明火控系统与拟合弹道具备了实际应用能力
第三阶段是攻击靶机,此时国内一穷二白,连台像样靶机都没有,但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新成立一个多月的空军想了办法,用B-24拖带一架拆了发动机和其他设备的初级教练机起飞,然后在空中切断缆绳,让这架分量极轻的飞机自由滑翔飞行充当靶机……
本来这只是内部测试,但因为国党飞机最近骚扰上海,甚至还投下了几颗炸弹炸死炸伤了十几个平民,一下子激怒了中央,主席提出要亲自去现场观摩。
这就让林冠华有些紧张,主席大度地宽慰他:“失败也没关系,继续总结经验嘛,陈副总理三个月前就和投机商们较量过一次,当初没打赢,但不要紧,总结经验、继续提升,这次不就打赢了嘛,而且赢得很漂亮!”
所有无关人等全部清场后,测试场面很快开始,军委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如同左右护法般坐在主席身边,兴致勃勃地举着望远镜观看。
靶场东北角负责指挥的红旗刷地放下:演习开始……
过了好几分钟,机场附近嗡嗡声大作,B-24拖着靶机就过来了,还没到机场边缘,就看到B-24迅速拉高,已切断绳索的靶机在脱离后呈自由飞行姿态继续向机场方向飞行,倘若不加干预,再过十几分钟,这架完全丧失动力的靶机将自动坠毁。
等了几秒钟不见高射炮群开火,望着在望远镜里变得越来越大的教练机,好些人满是狐疑。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刘亚楼司令员现场解释:“37mm高射炮最高拦截射高只有3000米,恐怕靶机还未进入最佳射程。
敌机进入投弹航线后,也会适当压低机头开始俯冲,只不过速度要比靶机快不少,等投弹完成立即拉高逃逸,时间窗口稍纵即逝。随意开炮非但消灭不了对手,反而会让对方警惕,容易打草惊蛇……”
大家恍然大悟。
果不其然,高音喇叭开始响起:“敌机高度3200米,航线108°,速度200节!预计14秒钟后接敌!”
现场众人看得清清楚楚,随着靶机不断往阵地飞来,下面4组4联装37mm高射炮已不断调准炮口予以跟踪。
“敌机高度2700米,航线111°,速度187节,已进入打击范围,准备开火!”
就在众人屏住呼吸观看后续动静时,火控系统迅速锁定目标,发出“叮”的一声,不到0.1秒,射击命令立刻下达。
“通通通……”第一组4联装37mm高射炮在8秒钟内迅速将10发炮弹打完。
“哎呀……差一点,没打中!”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