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要亏本,但蓝萍并未轻易否定,又去北宁、海参崴等方向摸底,论证结果是至少有100万潜在消费群体,且持续扩大。
即便如此,能不能赚钱也不一定,蓝萍权衡后又去找林冠华请示。
请示不是基于经济利益层面,而是从政治角度询问要不要搞对苏宣传,只要有政治利益,经济上赔点无关紧要,又不是专门拍对苏电影,重新配个音而已,亏不到哪里去。
林冠华拍板同意,但决定出发点不是政治动机,恰恰是经济考量!
这时有重大消息,由中国电子工业部监制、日本松下/JVC具体承办的HR-3300录像机已生产完成并通过验收,即将进入消费市场。
这并非最早的录像机,在此之前美国安培、日本索尼都开发了录像机,尤其索尼的贝塔Betamax系列以画质好、价格高成为典型。
中方曾考虑引进过索尼体系,但没成功,日本人小家子气毛病犯了,不但索要高额技术转让费,还让中国授权生产缴纳源源不断的费用,甚至各大内容制作商都得向索尼交钱。
林冠华不想惯日本人这毛病,马上让人找松下。
松下控股的JVC公司也在研究录像机,推出的是VHS格式,从画质而言比索尼要稍微差点,但便宜、实惠、设备价格也低不少。
此时中央新村闭路电视使用的索尼系统就价值好几万美元。
松下幸之助比索尼当权派明智得多,基本不怎么亲美,也和松下总部留在大阪,没去关东有关,松下不但有中国国资委股份,还同意联合开发。
JVC负责磁头、影带和格式,中方负责处理集成电路,后者是中国强项,但磁头、磁粉等精细化工水平还差点。
既然都合作了,松下也不要什么技术授权费和后续许可费,只小心翼翼提了要求:能不能请中国广电出面,今后中国市场录像带推荐格式为VHS。
推荐格式不等于指定格式,懂的都懂,广电如果推荐,那内容单位肯定闻风而动。市场主流都用这个格式了,那松下录像机才会有人买,这是相互成就的一件事。
李强很欣赏识时务的松下,与广电协调后同意作为推荐格式,1968年年中样机验收通过,大批量生产内容并为市场预热,比历史线足足提早8年。
刚上市的HR-3300定价高达48万日元,相当于1300美元,即便日元贬值到400:1后也相当于1200美元,比摩托车还贵,一般家庭很难消受,但用来开办录像厅非常合适。
遇到广电请示俄语配音片,林冠华想好对策,尽管搞,先配出来走大院线试试水,再送去批量制作录像带,准备等录像机进一步降价、普及后大规模销往苏联。
苏联与中国接壤区域不过100万消费人口,苏联本土至少1亿潜在消费市场吧?
你不让我进正规院线市场没关系,通过黑市和走私让你们自己来买录像机和录像带不就结了?
配音片快马加鞭,瓜港电影院经常在周末时候放俄语场,时间跨度是晚上黄金档后到凌晨,票价比一般略高,即便这样也挡不住饥渴,几乎场场爆满,甚至还催生了买票黄牛。
北宁、海参崴附近都如此,效果很好。不过中国内地拍摄的片子反响就一般,毕竟苏联人要的是猎奇,不是来接受中国教育。
与此同时,香港嘉禾电影公司由邹文怀、何冠昌和梁风共同创建,邹本是邵氏影业高管,因不满意分配体制出来创业,正赶上火热的市场,他也来瓜港调研,看怎么拍片比较好。
到瓜港亲眼目睹盛况后,忽然萌发不同想法,打算把老港片也搞成俄语配音试试看,如此便能在不重拍的前提下,迅速获得流量。
100万消费人口在国家广电眼里不算什么,但对香港传统市场而言,100万完全属于顶流票房,两者站位思考就不一样。
尝试几次,发现苏联人对港片也很感兴趣,他立即进京汇报,另还想获得开设电影院的许可。
年底到北京看到持续发力推广中的录像机,敏锐意识到其中的生命力和广阔市场。
蓝萍接见嘉禾方面时表示,电影院就别开了,你们主要是做好内容,多拍好片子,当然开录像厅赚点钱补贴电影事业可以,给你们一些试点政策,先去瓜港试试看,弄得好香港、星洲都可以搞起来,录像厅毕竟比电影院灵活,投资强度也低。
得了尚方宝剑,邹文怀立即办起了嘉禾录像厅,甚至还惊动朱镕基亲自审核、批复。
没广电条子,一般娱乐产业如游戏厅、弹子房开业怎可能让市长来管呢?
这件事另一个有趣之处就是广电把手伸进文化系统,录像厅审批本该文化部门管,但在文化系统还没反应过来前,蓝萍已直接用“试点”的名义下手了。
主席看到嘉禾录像厅这名头见怪不怪,没办法,自己老婆审批下放,此前已略知一二!
就主席内心而言,其实对把外国片子翻译成俄语并琢磨将来大范围倾销给苏联人持保留意见,认为很可能会配合西方和平演变,导致苏联内部出现思想混乱,但斯小林的话又不容轻易反驳:中国不做,难道欧美也不搞么?
历史上苏联录像带市场都是这样折腾起来的,完全被西方占据,你不开正门,那群众就要想办法捞偏门了。
这一大笔钱与其便宜欧美,还不如中国自己赚,顺带也把舆论阵地、文化产业巩固住。
退一万步说,中国放给北极熊看外国电影,总归还有点克制吧?严重反华、反社会主义之流不可能去搞,真要是拱手让CIA来整就不知道是什么花活了。
根根到底还是路线分歧:主席着眼于世界革命,总体希望维持苏联不要解体、不要分裂、不要变色,在不损害自身利益前提下,能拉就拉一拉。
斯小林思路着眼于国家利益,苏联解体也好、不解也罢,都与中国无关。
苏联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最多算苏联体系和苏式社会主义的失败。反正现在华约解体、东欧特色化,苏式道路只剩下北极熊孤家寡人一个,冲击不会那么大。
苏联解体更好,不但能解除大部分对华威胁,还可以想办法捞很大一票好处!
为什么斯小林愿意和克拉克签《乌拉尔方案》,因为他真想要乌拉山以东领土!
倘若莫斯科答应叶尼塞河以东换土耳其,斯小林说不定还会拉一把,既然对方不接受好意,就不要怪他踹上一脚了。
主席的主张起初还有些拥护者,哪怕常委会也不是1:6,但在尼克松访苏、美苏搞《联合公报》,美苏合作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明朗后,斯小林促成解体案立即压倒成为主流,主席再要投票估计就真是1:6了。
哪怕王稼祥没学过党史,也觉得北极熊死性不改,这么多年过去还是老样子,迟早把自己玩完!
第405章:展望(9)
“小阎,我们人太多,你去看看,苏联场放的具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