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提前支援起来也一样,还能更顺理成章地表达中央的想法。
陈赓敏锐地抓住了有关重点,问道:“中央的意思是,建议朝鲜同志在1952年后发动统一战争?”
主席笑着点点头:“你倒是见微知著,我们就是这意思。现在需要确定这个军事顾问团的团长人选,充分向朝鲜同志表达清楚中央的意图,有人推荐了你陈赓……”
“哎呦,这是好事啊,多准备2年,我们可以先收复台湾、完成国家统一,再帮助朝鲜同志完成统一。不过,熟悉朝鲜情况都是四野的部队和同志,选我去恐怕有些不合适?中央要不要再考虑一下?”
“有什么不合适的?”朱老总一改往日笑嘻嘻的表情,忽然变得严肃起来,“怎么,你陈赓归属四野指挥可以,你去四野、去东北指挥就不行了?这是党的军队和干部,不是你陈赓或四野的……”
“是是,我觉悟不够,我说错话了,请中央批评!”
“你去朝鲜,我也是推荐并赞同的……”
总理解释道,“你说的没错,四野同志对朝鲜情况更熟悉,更有历史渊源。但也因为这个熟悉及过去几年受了朝鲜同志很多帮助,使他们在处理有关问题时容易迁就、照顾朝鲜同志的想法,答应很多合理不合理的要求,这其实对大局不利。
你不在四野,和朝鲜同志接触不多,相对而言就可以有更客观的立场与思路,更好地贯彻中央意图。”
五大书记在考虑人选时,几乎没多想就锁定了陈赓:开玩笑,陈赓是被历史证明过的抗法援越顾问团团长,他能支援越南,当然也能支援朝鲜。至于越南的事后面再考虑,法国人被历史证明不成气候嘛,其他随便派个人过去应该也能行……
从政治上说,陈赓属于级别正好、资历很老的同志,派四大野战军司令员过去当顾问团团长是过高了,派军长级别的人过去,显然过轻,要选就是兵团首长级的。
目前解放军共有19个兵团司令,在指挥能力、功绩、资历上能与陈赓完全媲美的,几乎微乎其微,很多朝鲜老革命也都认识陈赓嘛。
最重要的一点是陈赓交友广泛,为人处世既有原则又不失灵活,哪条道上都能说的上话,哪怕功德林里那些国党战俘,只要是黄埔系出来的,提起陈赓都是一口一个大哥。当初被抓,甚至连宋美龄都在常凯申面前求情,说“陈赓既不能关,更不能杀,还是想办法放了吧……”
三大书记当面这么说,陈赓就明白过来,这件事基本板上钉钉啦,共产党员可以保留意见,但首先要能够服从组织命令,更何况朱老总说的不错:他为什么就不能指挥四野?那首先就不符合“党指挥枪”原则。国家即将全面统一,后面肯定对军队有更进一步的整肃,他去朝鲜可谓是一个先行。
他站起来敬了个礼,郑重道:“我保证服从中央安排!”
主席勉励道:“这件事非常重要,交给你陈赓办,我很放心,军事顾问团编制要多少人、需要什么样的支持与资源,你这几天充分考虑下,等正式任命下达后,由你通过荣臻同志向军委提交报告以便中央审议。
为对外保密起见,4兵团司令员职务由你继续兼任,但不分管日常工作。拟定计划过程中,你可以适当去功德林走一走,会一会那些老同学、老朋友,向他们传达中央精神,勉励他们积极改造,早日站到人民的队伍中去。吃的、穿的、用的也适当送一点,当初你坐牢,还是很有些朋友帮你积极张罗的,打仗归打仗,交情归交情……”
总理道:“初步安排是你在春节前带顾问团骨干去一趟朝鲜,进行妥善沟通,后续再开展人民军整训工作,时间至少有2个月,相对来说比较宽裕,若有其他个人事务也可抽空办一办,甚至你想再回趟昆明也没问题,目前火车、飞机都已畅通,注意安全即可……如有其他困难,你现在也可直接提出来。”
陈赓道:“顾问团工作还未开展,暂时说不上困难。听说盘尼西林已国产化了,供应相对充足,我回昆明时能不能适当带一部分去?这次南线作战还是有较多伤病员的,云、桂当地气候水文与中原又有较大差异,所以……”
“没问题,我给你写个条子,届时直接以4兵团和云南军区名义领1万支!”
陈赓大笑:“看来确实今非昔比了,盘尼西林够货了,买军舰似乎也有眉目,很期待革命完全胜利后实现国家大进步啊!”
第44章:悄然变动的时间线(下)
陈赓告辞后,主席露出了凝重之色:“这么安排,我们的同志和朝鲜的部分同志大概可以理解,编练6-8个师,东北财政应该也能承受,但莫斯科方面怎么看还是问题。除此之外,李承晚野心勃勃,不一定肯按我们的时间表走,没准会抢先发动进攻,到时候又会把美国人拉下水,想额外争取2年时间,难啊。”
总理道:“临走前我和少奇同志特意沟通了一次,如果苏联同志问到条约问题就如实回答,国民党签署的那个友好条约我们肯定不同意,但涉及到苏联,我们比较慎重,在两国两党取得一致意见前暂时不会提出任何实质上的修改……
至于什么时候我们提意见,请少奇同志暗示莫斯科,即我们完成国家初步统一的时刻,到时候主席会亲自去莫斯科拜会斯大林同志,并希望签署新的同盟条约。”
朱老总叹气道:“就怕莫斯科有些人为了让这个条约继续生效,并不乐见我们尽快完成统一,毕竟,如果国党政权连最后的残余都没了,苏联人到哪里找人履行条约呢?”
主席摆手道:“也没必要把苏联同志看得这么急功近利,很多事情相互商量会更好。在大局为重的前提下,意见分歧可陆续弥补,当然,为避免现在就陷入僵局,有关修约谈判先缓一缓,采用拖字诀!
我有种预感,小林同志的推测可能相当精准:苏联会同意出售空军和陆军装备,但暂时不会同意出售军舰给我们!”
“是啊,前几天开会,陈云是这么说;今天开会,陈赓也这么说……可见,洞悉其中弯弯绕绕的同志还真不少,大家都看在眼里呢。”
总理无奈道:“我们尽最大努力,没有2年,哪怕拖延1年、6个月也好!”
按历史轨迹,12月初时,主席应该率代表团北上莫斯科去寻求废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并重新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但政治局集体学习党史、《剑桥史》后,五大书记一致赞同:暂缓。
新中国已发了公告和宣言,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当中没有明确豁免《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换言之,中央并不承认这个条约有效,也不认为这是个平等条约。
实际操作比宣言要保守的多,中央既不提归还中东铁路管理权的事,也不向苏联要求撤退旅顺、大连驻军的日期,以维持现状为当前的主要方针,甚至于苏联大使偶尔问起来时,也表示容后再议。
看着软弱,实则有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