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初刻,茅山静室的青铜灯树泛起九晕微光。苏挽月跪坐在星纹蒲团上,指尖抚过《大洞真经》残卷最后一页——那里有她三日前咬破指尖拓下的雷池练炁图,朱砂笔锋里竟凝着极细的雷光,像被人悄悄渡了缕张承枢的内炁。
“徊风混合,先存三景。”她闭目叩齿三通,舌尖抵住上颚,试图将杂念引入膻中穴。可当观想太阳帝君青炁入顶时,眼前浮现的不是金轮耀芒,却是五日前在戏台巷,张承枢挥剑时道袍翻卷露出的腰线,月白色中衣领口沾着点金粉,像落了星子。
“啪!”银香囊突然坠地,《黄庭经》经文在月光下明灭不定。苏挽月猛地睁眼,发现自己右手食指正无意识地在膝头画着北斗罡星纹——那是张承枢教她基础符箓时,握笔的手势。玉簪缺角处传来微灼,她惊觉五帝冠形簪头竟映出半张少年面容,剑眉微蹙,正是那日他在道盟议会上咬破掌心催血符的模样。
“道心不稳。”她低叱一声,掐出“藏魂守魄”诀,指尖却在掐到“震宫诀”时顿住——这是天师道常用的稳神手势,不知何时竟融入了她的存思法诀。静室西角的水晶帘突然轻响,十二道月华光束透过棂窗,在地面投出张承枢腰间阳平印的光影。
苏挽月忽然想起师父曾说:“存神之境,心如明镜台,映物而不滞。”可此刻镜中倒映的,却是张承枢用符纸折千纸鹤时的侧影,指尖雷纹在纸翼上流转,像给白鹤镀了层流动的星河。她鬼使神差地伸出神念,试图抓住那抹光影,却见练气图上的二十西节气纹路突然活了过来,如春雷破冰般在识海炸开。
“冬至阳气起,雷池水不冰……”残卷中陶弘景的批注浮现,苏挽月忽然福至心灵,将存思的“太素白气”分出一缕,裹住记忆里张承枢练炁时的身姿。神念化作月华之笔,在识海虚空中勾勒:青黑色道袍被雷池水雾打湿,北斗纹袖口沾着半片枯叶,腰间法印随呼吸明灭,分明是三日前他在雷池畔替百姓驱邪时的模样。
“不对……”她忽然皱眉,神念之笔在胸口处停顿——现实中张承枢的道袍内衬绣着天师道的“正一盟威”暗纹,可她笔下的少年,内衬却是上清派的“三景云纹”。玉簪突然发出清鸣,缺角处溢出的银光竟与神念笔触融合,在练气图的丹田位置,绘出个阴阳交泰的符纹:一半是五雷符的雷耀,一半是存神术的白气。
静室外忽起山风,吹得檐角铜铃“叮叮”作响。苏挽月猛地睁开眼,发现掌心不知何时己凝出张半透明的符纸,上面用月华写着“承枢”二字,笔锋间竟带着天师道“急急如律令”的韵味。更令她心惊的是,符纸左下角隐约有行极小的朱砂字:“以念为符,以心为印”——正是张承枢常说的“符心合一”。
“原来存神术亦可绘人。”她喃喃自语,指尖抚过识海中尚未消散的少年影,发现对方眉梢竟凝着颗水珠,不知是雷池水雾还是汗滴。这抹细节让她胸口发紧,忽然想起十岁初入茅山,在观星台冻得发抖时,师父递来的那盏暖炉,此刻的温度,竟与张承枢掌心的温度奇妙地重合。
银香囊突然飘起,《黄庭经》经文自动翻至“心主神,肺主魄”的章节。苏挽月忽然福至心灵,试着将存思的“心神丹元君”形象与记忆中的张承枢重叠——丹元君本该是中年道者模样,此刻却渐渐化作青衫少年,腰间阳平印化作玉磬,与她的五帝簪遥相和鸣。
“砰!”静室顶的琉璃灯突然炸裂,七盏主灯中代表“情”的那盏黯然熄灭。苏挽月喷出口白气,发现识海中的少年影竟伸手触碰她的神念之笔,指尖相触的刹那,两道光炁如阴阳鱼般旋转,在虚空中拼出“道脉双星”的古篆。
“这是……”她颤抖着捡起地上的银香囊,发现内壁刻着的《黄庭经》经文竟多了段批注:“神存于内,情动于外,非道之敌,乃道之媒。”字迹古朴,正是家传残卷中陶弘景的笔锋,却不知何时显现在香囊内侧。
窗外月华如瀑,苏挽月望着识海中渐渐淡去的少年影,忽然明白为何那日在戏台巷,九婴分魂的戏文能触动她的存神境——原来最稳固的道心,从来不是刻意空无,而是像这月华之笔,既能绘出三景神象,亦可留住人间烟火。
她低头看着掌心尚未消散的符纸,“承枢”二字正随着呼吸明灭,像揣着颗跳动的星子。玉簪缺角处不再灼痛,反而透着温润的暖意,仿佛接纳了某种曾经抗拒的存在。或许正如张承枢说的“符心合一”,存神术的最高境界,从来不是遗忘,而是观照——观照天地,亦观照本心。
静室门“吱呀”轻响,夜风卷着片桃花瓣落在她膝头。苏挽月忽然轻笑,指尖在符纸上添了笔上清派的“徊风”纹,将两张截然不同的道纹融成个圆满的光圈。远处传来晨钟初鸣,她知道,当明天的太阳升起,那个在识海练气图中挥剑的少年影,会成为她存神境里最特别的“身神”——不是帝君,不是真仙,而是那个让她道心微澜的人。
银香囊重新悬回腰间,《大洞真经》残卷自动翻至空白页,苏挽月用神念提笔,在扉页绘下幅新图:雷池畔,青衫少年与月白道姑并肩而立,他手中桃木剑划出雷光,她指尖凝着白气,两道光炁在中间交织成蝶,翅膀上刻着“体用之外,情丝为桥”。
钟声渐歇,静室重回寂静。苏挽月闭目收功,却在识海深处留下道细如发丝的神念——那是属于她的秘密,关于月华笔,关于少年影,关于道心与凡心初遇时,那抹惊鸿般的星芒。或许正如陶祖批注所言,情丝从来不是道的阻碍,而是让道心更圆满的契机,就像这绘在识海的练气图,因着人间烟火气,反而更见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