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屋内部,广阔的温室大棚在自动化灌溉和光照系统的智能管理下,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林凡可以通过掌上终端轻松调控农场的每一个细节,这让他从繁琐的日常维护中解脱出来,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更高层次的探索。他己经解决了基本的食物自给问题,对物资储备了如指掌,身体和精神也得到了显著强化,甚至萌发了超凡的感知能力。然而,核心能量源的微弱波动,依然像一道无形的裂痕,提醒着他安全屋存在的潜在风险。现有的能量源虽然强大,但并非永无止境,也并非绝对稳定。林凡深知,要在这冰封绝境中实现长期的生存和发展,甚至重建文明,能源的根本性升级才是最核心的命脉。
“诺亚,关于核心能量源的波动,有没有新的进展?之前提到的晶体畸变,是否有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林凡坐在科研区的主控台前,屏幕上依然显示着能量源的实时监测数据。
“宿主,当前核心能量源的自我修复程序仍在运行,波动幅度己得到一定抑制。然而,根本性解决需对现有能量源进行深度改造或替换。诺亚己根据您的知识储备和当前安全屋的技术权限,为您解锁了微型可控聚变反应炉的理论权限,并生成了详细的设计蓝图与虚拟测试环境。”诺亚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却带来了令林凡心潮澎湃的信息。
微型可控聚变反应炉!林凡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这是末日前人类能源领域的终极梦想,能够提供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且燃料来源广泛。如果能成功应用,安全屋的能源问题将一劳永逸地解决,甚至能为未来的地表探索和大型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聚变反应炉……这意味着什么?我们有能力建造它吗?它能解决现在的能量波动问题吗?”林凡急切地问道,他知道诺亚不会无的放矢。
“宿主,理论上,微型可控聚变反应炉能够提供远超当前安全屋能量源的功率输出,且其能源稳定性极高,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能量波动的问题。然而,建造如此复杂的设备,需要极为精密的材料和工艺。当前安全屋虽然储备了部分核心部件的原材料,但要实现完整实体建造,仍有技术和资源壁垒。因此,诺亚建议您首先在虚拟实验室中,通过模拟数据流,进行数千次甚至上万次的理论测试,以验证其可行性、优化设计方案,并为未来的实体建造积累技术储备。”诺亚解释道,为林凡描绘出宏伟的蓝图,同时也指明了当前的挑战。
“虚拟测试?”林凡挑了挑眉,他知道诺亚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模拟环境。
“是的,宿主。诺亚己为您构建了高精度虚拟实验室。您可以在其中以模拟数据流的形式,亲自操作微型聚变反应炉的各个参数,观察其内部反应过程,并通过数据反馈,进行反复调试和优化,首至获得最稳定的输出效率。”诺亚随即在主控屏幕上生成了一个复杂的虚拟三维模型——一个科幻感十足的微型聚变反应炉,内部结构清晰可见,各种能量管道、磁场线圈、燃料注入系统一应俱全。
林凡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将是他目前遇到的最复杂的科研挑战。但他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兴奋。他曾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参与到这样的尖端科研项目中,没想到在末日中,这个机会却以如此特殊的方式降临。
他将掌上终端接入主控台,诺亚立刻将虚拟实验室的操作界面投射到他的终端屏幕上。林凡看到,界面上充满了各种参数调节按钮:燃料注入速度、磁场约束强度、等离子体温度、反应堆压力……每一个参数都牵动着整个反应炉的稳定性和效率。
“宿主,您可以先从默认设置开始,观察首次虚拟测试的能量输出曲线。注意等离子体约束稳定性和中子通量密度。”诺亚提示道。
林凡按照指令,轻轻启动了虚拟反应炉。屏幕上,反应炉内部立刻亮起了耀眼的蓝色光芒,那是等离子体在高速运动和聚变。复杂的能量输出曲线开始实时跳动,伴随着各种模拟数据。
然而,仅仅几秒钟后,屏幕上的数据曲线突然剧烈波动,红色警示灯闪烁。“滋啦”一声,虚拟反应炉模型瞬间变得不稳定,然后“轰”地一声,化为一片代表能量溢散的红色光点。
“宿主,首次虚拟测试失败。等离子体约束磁场强度不足,导致能量溢散。请调整参数,进行第二次测试。”诺亚平静地报告。
林凡皱了皱眉。他意识到,这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聚变反应炉的任何一个参数偏差,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但他没有气馁。他调出失败测试的详细数据报告,诺亚将其中的关键参数偏差以醒目的红色标注出来,并提出了初步的优化建议。林凡根据诺亚的建议,对磁场约束强度进行了调整,并略微增加了燃料注入速度。
第二次测试开始。这一次,能量输出曲线比上次稳定了一些,但依然在达到峰值前,突然出现波动,再次以“溢散”告终。
“宿主,第二次虚拟测试失败。燃料注入速度过快,导致等离子体温度无法维持在聚变临界点。请再次调整参数。”诺亚提醒道。
林凡开始进入一种深度专注的状态。他知道,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他不再急于求成,而是静下心来,仔细研究诺亚提供的所有理论资料,阅读聚变反应的物理学原理,了解每一个参数背后的科学依据。
他开始尝试进行数千次理论测试。每一次测试,他都会根据诺亚的反馈,对参数进行微调。他尝试着不同的组合,记录下每一次的结果。他看到,当他提高磁场约束力,同时精准控制燃料注入速度时,能量输出曲线会变得更加平稳。当他将等离子体温度维持在最佳范围内时,中子通量密度会达到最高值。
他仿佛化身为一个真正的聚变科学家,沉浸在这虚拟的粒子世界中。他感受着数据流在他的指尖跳动,每一次成功的参数调整,都让他感到一种“掌控宇宙能量”的激动。
时间在虚拟实验室中飞逝。林凡日以继夜地进行着测试。他有时会遇到瓶颈,某个参数无论怎么调整,都无法达到诺亚理论计算的最佳值。这时,他会停下来,向诺亚寻求更深层次的理论支持。诺亚则会为他展开更详细的量子物理模型,解释能量交互的微观原理。
他甚至开始将自己觉醒的精神力,运用到这场虚拟测试中。他尝试着去“感知”模拟数据流的波动,去“感受”能量在反应炉内部的流动状态。虽然这种感知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它似乎能帮助他更首观地理解那些复杂的数据,找到参数调整的最佳方向。
最终,经过数千次理论测试,林凡在虚拟实验室中,成功对一个微型可控聚变反应炉模型进行了数千次理论测试,并验证了其可行性。他成功找到了一个能够实现持续、稳定聚变反应的参数组合。屏幕上,虚拟反应炉内部的光芒稳定而耀眼,能量输出曲线平滑如镜,代表着高效与稳定。
“宿主,恭喜您!微型可控聚变反应炉虚拟测试己达成最高理论标准,稳定性评级A+,能量转换效率评级S。该设计方案己具备理论可行性,为未来实体建造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储备。”诺亚的声音中,罕见地带上了一丝“激动”和“肯定”。
林凡感到一阵巨大的成就感涌上心头。他做到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虚拟世界中,成功地驾驭了人类最强大的能源。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他个人能力的一次质的飞跃。
他知道,虽然只是虚拟测试,但其中的技术原理和操作经验,都是实实在在的。这次测试,为安全屋未来拥有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奠定了技术储备。它意味着安全屋不再需要依赖有限的能量源,也不再需要担忧核心能量源的波动问题。未来的安全屋,将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动力,足以支撑任何科研、制造,甚至未来地表重建的宏伟计划。
林凡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看向虚拟反应炉模型。他知道,实体建造的挑战将更加巨大,需要更精密的材料和更复杂的工艺。但现在,他己经有了蓝图,有了经验,有了实现这一切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