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愈发炎热了,兰哥儿己经不去白先生那读书了,三春也不大往甘舒宁这边来玩儿了。昀哥儿和黛玉热得难受,一日三餐都不大受用,甘舒宁自个儿也热得有气无力的。
要不说甘舒宁是个千宠万爱捧着长大的主儿呢,这边刚渴就有人递水。
皇帝带着一众皇子去了避暑山庄,太子妃同行前特意派人来知会甘舒宁,实在怕热不如去她的庄子上避暑,反正这会儿也是空着。
甘舒宁看完信后,安心了不少。太子妃不是个蠢笨的,若非皇帝与太子父子之情如旧,她是不会让人请甘舒宁去她庄子上避暑的。
避暑事小,隐秘地传递天家父子情谊一如往昔才是真正的目的。
甘舒宁想了想,往荣禧堂去了。
丫鬟们在一旁替换化了大半的冰块,贾母眯着眼睛,慵懒地问:“大热天的,你怎么过来了。”
甘舒宁接过鸳鸯奉上来的冰镇杨梅饮,微微尝了点,拿帕子擦了擦嘴角,缓缓道:“太子妃的鹿鸣山庄是个避暑的好地方,现下正空着,我想带着姑娘们去避暑,老太君可同往?”
贾母没有立即说话。那日芙蓉宴过后,贾母惊觉贾府如今消息闭塞,便花费了许多钱财,将元春送到了皇贵妃宫中做事。不过一个多月了,也没传出什么消息来。
贾母问:“太子妃邀你去她的山庄避暑?”
甘舒宁坐在一旁摇着扇子:“正是呢。”
太子妃出身沈氏一族,这一氏族与各世家不同,沈氏一族自本朝建立起便多与皇室多有姻亲,是真正的皇亲国戚。
如今沈氏一族聘了两位公主,西位郡主,还出了位太子妃。这样一个靠姻亲绑定皇室的家族,最擅长的就是揣摩帝心。
眼下太子妃并不避讳与世家大族往来,可见太子依旧是皇帝心中不可撼动的那一个。
邢夫人出身低微,王夫人呆如木头,元春在宫中人微言轻,唯一能在世家贵族中往来的贾敏香消玉殒,贾母十分力不从心。
贾母开口:“那便带着姑娘们,连同宝玉、兰哥儿、昀哥儿一起。”
想了想,贾母又说:“你把链儿媳妇也带去,她这些年劳心劳力的,也该让她歇息歇息,况且你也不耐烦看顾一群哥儿、姐儿,让她替你看顾吧。”
甘舒宁并无异议。
贾府如今愈发不在贾母的掌控了,趁着这次甘舒宁将一众哥儿、姐儿带出去,贾母正好能腾出手收拾一下底下乱哄哄的奴才。
平日里当着孩子们的面,不好十分严厉训斥王夫人,趁此机会正好可以打压一下。
甘舒宁是按当家主母的标准从小教导的,自然明白贾母的打算,便十分贴心的往梨香院请薛太太一同前往鹿鸣山居避暑。
梨香院是当年荣国公暮年静养之所,一应布置用具十分周全。
当日贾母没让甘舒宁一行人住梨香院,一是梨香院与王夫人的正房挨得近,王夫人房里的人不大规矩,碍着甘舒宁这个哑声的炮仗,指不定怎么作妖呢;二是梨香院有一角门首通大街,许多族中子弟并奴仆为了省事都从这边进进出出,甘舒宁定然是不许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才没让甘舒宁带着黛玉和昀哥儿住进梨香院。
梨香院。
薛姨妈让香菱奉上茶点,笑道:“真是稀客呀,姑太太今儿怎么逛到这儿来了。”
甘舒宁接过茶盏放在一旁:“老太君让我带着一众哥儿、姐儿去山庄避暑,我不耐烦看顾这群爱闹的小人,请薛太太同往,照看一二。”
薛姨妈奇道:“怎么老太君不去避暑呢?”
甘舒宁随口道:“那我怎么知道,薛太太好奇,不如自己去问问老太君。”
薛姨妈哑口无言,在王夫人处就有所耳闻,这位甘小姐说话如何刻薄,今日可算是领教了,王夫人所言非虚。
宝钗出来打圆场:“妈也只是随口问问,老太太的事儿哪里轮得到我们这些后辈过问。”
甘舒宁并没有接宝钗的话,但也没有十分为难一个姑娘家,只是意有所指地说:“宝玉他们也跟着去玩儿呢,这一去没个两三月是回不来的。”
话锋一转:“还是要麻烦薛太太同往,照看一二。”
薛太太推辞不了,甘舒宁略微坐了坐,连口茶都没喝,就走了。
见甘舒宁走远了,薛宝钗红了眼睛,她如何没听出甘舒宁话里有话,一个清清白白的姑娘,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欺侮。
薛姨妈心疼地抱着薛宝钗:“我的儿啊,你哥哥不争气,家里的产业被别人侵吞了大半,你进宫待选的事瞧着胜算不大,你姨妈有意撮合你同宝玉,我们娘俩也没更好的出路了。”
宝钗在薛姨妈怀里呜呜哭了起来。
甘舒宁回到李纨院里的时候,黛玉指挥着青梧等人收拾细软,李纨在一旁照看着。
甘舒宁走向李纨:“兰哥儿必定是要跟着去的,不忍你们母子分离,你也同往吧。”
李纨有些意外,思虑了一会儿,还是拒绝了:“老太太没叫我去呢,我还是不去了,留下来伺候老太太。”
甘舒宁不以为意:“府里这么多奴仆呢,哪里就差你一个。快回去收拾东西,赶明儿老太君问起来,就说是我的主意。”
听甘舒宁这么说,李纨也不再推辞了,带着自己的丫鬟回房里收拾衣物了。
黛玉见李纨走了,捧着茶水到甘舒宁跟前:“大热天的在外面逛了一天,也不嫌累。”
甘舒宁接过茶盏一口饮尽,黛玉早己习惯她人前知书达理,人后是快意妄为。
甘舒宁同黛玉进屋,坐在主位上轻摇竹扇,看忙忙碌碌的丫鬟,朝黛玉勾唇打趣道:“再辛苦也比不过某人辛苦,年纪轻轻的就得为自己、为家族西处奔波谋前程。”
黛玉蹙眉,听不懂甘舒宁叽里呱啦的又再说什么,见甘舒宁没有细说的打算,黛玉也习惯的懒得多问。
稚子何辜?只要薛宝钗别碍着她的黛玉,她没那个兴致去针对一个小姑娘,今日在薛家母女面前提起宝玉,也不过是因为知道薛王二人的打算,以此拿捏带走薛太太罢了。
薛太太若是推辞不肯去鹿鸣山居,甘舒宁便顺势不带宝钗,她们心里惦记着金玉良缘,如何肯让宝钗与宝玉数月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