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林如海续弦
红楼梦之林如海续弦
当前位置:首页 > 二次元 > 红楼梦之林如海续弦 > 第七十二章 救济灾民(一)

第七十二章 救济灾民(一)

加入书架
书名:
红楼梦之林如海续弦
作者:
抱猫甜
本章字数:
4552
更新时间:
2025-06-08

因钦天监早有预言,工部修缮河道己有一年,官府上下也预备了一年,城内倒没有十分混乱,只是街上行人少了,许多店铺关门了。

临水的那间茶肆最终还是被淹了,水灌进了屋子里,老板娘带着伙计去收拾时,水刚没过脚踝。

街坊邻居都上来帮忙,排水、搬家具。

老板娘感动地稀里哗啦的:“大伙儿真仗义。”

老板娘抹了抹眼角,笑道:“晚上都来我家吃饭,我炒十五六个菜,再去花间坊打一壶花雕酒,好好答谢各位。”

帮忙搬大型家具的男人笑道:“花间坊的酒可不便宜。”

有妇人在一旁收拾细琐物件,听见他们这边说的话,忙道:“十几年的老街坊了,素日里你也没少光照我们。你不要这样破费,晚些时候大伙聚在一块儿吃顿饭得了,我来给你打下手,花间坊的酒就免了,有咱们自家酿的米酒给他们下饭就成。”

城外,官兵严守城门,严进松出。

外面的空地上搭起了帐篷和粥场,有户逃难的人家,拉了一车的行李,在城门口和兵爷说话:“小人有亲戚在城内,小人的老家地势低,千里迢迢紧赶慢赶带着家人来投奔亲戚,还望大人通融通融。”

那年轻男子从袖子里拿出个荷包塞到兵爷手上。

兵爷没有接过,推拒了:“别搞这些乱七八糟的,我只管公事公办,你说你那亲戚姓甚名谁,哪门哪户,你又是什么来历?我要先让人去询问清楚。再来,你们的行李都打开我们要检查。最后,你们要是真有亲戚愿意接济,也要到医官处接受观察半月,没有问题后才可在城内随意走动。”

年轻男子愣怔,慢半拍地点头应好,将荷包又塞回袖袋里,转身去安抚车上的妻子和孩子。

这兵爷名唤李全,她娘柳氏正是那日白云观托老太君给她儿子说门亲事的那妇人。

这李全去岁突然被平级调任为扬州散骑常尉,统管扬州地区的官兵。

本来严查城门进出这件事情不必他亲自盯着,但他听她娘说,洪涝不可怕,怕的是因洪涝感染瘟疫的人,这样的人要是混进城里来了,那就乱套了。

若是城里的人都人人自危,维持不了城内正常运转,那么城门口救灾就是个笑话。

李全去查看了粥棚,因这几日来得灾民较少,粮食充足,厨娘们按规定好的分量煮粥,还有些城里好心人捐赠的咸菜下饭。

李全吩咐道:“这才刚开始,有场硬仗要打呢,少放点米,左右这些灾民现下也不用做什么,勉强能活着就行。”

没过几日,城门口的灾民越来越多,还有些老人小孩患有病痛。

李全叫医官去查看,那医官说:“看了也无济于事,咱们没那么多药材来医治,不是瘟疫就让他们听天由命,若是瘟疫,就拖出去处理了。”

李全初来乍到,首言首语:“为何上面没有发送药材下来?”

医官面露纠结之色,最终下定决心,拉着李全到避开其他医官,在角落里小声说:“这药材可比粮食值钱,虽说按照政令,朝廷会拨一笔药材费下来,由当地官府购买药材,但是吧......”

言未尽而意无穷。

又过了十日,逃难来此的灾民传来噩耗,下游好些个人迹罕至的村庄被淹了,还发生了山体滑坡。

那些人如今在往各处赈灾的地方赶。

一个刚满弱冠的男子哆哆嗦嗦道:“我去那边接我刚出嫁的姐姐一起逃难,我自幼父母双亡,是姐姐养大的,她当初嫁到那边,就一个条件,给我口饭吃,给我张草席睡。”

“我长大些后,就离开了那偏僻村子,找了户人家,在人家家里做长工,包吃包住,每个月一百五十文工钱。”

“我听闻要涨水的时候己经很晚了,我做工的那个地方也不大通消息。后来我辞了主家,去找我姐姐。”

“我还没到那个地方,路就没了,全被水淹了,就连那树冠都快瞧不见了。那附近我遇到了几家还彼此认得出的人家,你们知道他们当时在干什么吗?他们在吃人!”

男子双目通红,浑身发抖,手脚冰凉。

“我亲眼见他们把小孩子剥开,接着血水喝,脸上,手上,全是血!”

男子带着哭腔,说话断断续续。

“我害怕极了,撒腿就跑,摔了好几跤,爬起来头都不敢回,拼命朝前跑,就......我觉得他们那一刻都不像人了。”

“我出来做长工后,主家心善,逢年过节的愿意给我放过小长假回家探望亲人,我每次都会去找我姐姐,往返的多了,便想着怎样走能行程便节些,真给我摸出了一条别人不知道的路子,我本想着我有这个本事,能平安把姐姐接出来。谁承想......”

男子放声哭了出来,旁边的灾民面露唏嘘,李全听了愣在原地。

林府,清风馆。

甘舒宁从来是个不喜欢被动的主儿,碧桐深知她的心意,故而早早的就吩咐了庄上几个年轻汉子混到城门口的灾民里去。

甘舒宁听了后,并不震惊:“幼年读《资治通鉴》时,我便听说有人统计过,从周威烈王到后周世宗这一千三百六十年里,‘大饥’一词共出现西十一次,平均三十三年就会发生一次,‘人相食’一词出现三十三次,平均西十一年发生一次。至于吃人,更是家常便饭,历朝历代都存在吃人现象,不管是贞观之治,还是开元盛世,或者是富裕的宋朝,都无法幸免,唯有文景之治,暂未发现吃人记载。”

甘舒宁拨弄着香炉里的香料,说:“那些被贪的银两大半都进了甄家的口袋,京城那边不想再拨银两粮食下来喂那群害虫,告诉我们的人,差不多该行动了。”

甄家自然是看不上赈灾款,甄家老太君也是个年老成精的,必定会教育儿孙不要因小失大,可要是有人承担风险,将那二三十万两的真金白银孝敬到那二少爷跟前,甄家也是来者不拒的。

皇帝和朝廷虽然知晓此事,但一时间很难处理,况且,既然决定出手整改,定然要做好万全的准备,一网打尽才好。

江南官场也好,甄家也罢,那是皇帝和朝廷的事情,轮不到甘舒宁插手。

甘舒宁要做的,就是帮助皇帝和朝廷稳定江南局面,安顿好灾民,再让林如海如实上书说明状况,表明江南一带无须朝廷再下发赈灾银子和赈灾粮。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