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6321 次列车的玻璃窗将晨光切割成菱形光斑,谢安冉坐在座位上,专注地数着第七次穿越的隧道。随着深汕合作区的界碑在窗外一闪而过,他知道,离学校又近了一步。之所以选择高铁往返,是因为学校所在的深汕合作区与市区相距甚远,高铁的快捷能大大缩短通勤时间。乘务员推着餐车经过,其制服上的深圳校徽与谢安冉胸前的胸针重叠,这是安娜职校的特殊待遇 —— 在深汕校区仍需佩戴深圳校服标识。
“每周五都要通勤三小时,” 程小雨把睫毛夹当开瓶器撬开汽水,忍不住抱怨道,“教育局怎么想的?”
“2018 年深汕教育一体化文件规定的。” 林茉推着滑落的眼镜,认真解释,“为了缓解深圳学位压力,同时测试跨区域职教模式...”
抵达学校,回到 603 宿舍,镜前灯亮如手术室。舍友们正忙碌着,苏璃正用镊子调整假睫毛弧度,提醒道:“今晚礼仪课抽查妆容,不及格的加练客舱失压应对。” 谢安冉的粉底液滚到宋雨薇脚边,她拾起时瞥见瓶身标签:“C20 色号?你这天生冷白皮还要涂这么暗?” “住院那年晒不到太阳...” 谢安冉猛地噤声,把病历本塞回抽屉。泛黄的纸页露出 “2008 年肺炎” 字迹,很快被苏璃的高光刷阴影覆盖。
数学的引力陷阱
月考成绩公布,月考卷上那刺目的红色分数像迫降失败的警告灯。数学老师用圆规尖戳向函数图像,严厉地说:“谢安冉,你的抛物线比波音 747 俯冲还陡!”
程小雨在草稿纸画满飞机,提议道:“要我借你《空乘数学基础》吗?第一章就是计算餐车滑行摩擦力...”
走廊的夕阳将大家的影子拉长,谢安冉抱着仅 15 分的试卷走过优秀榜,林茉的满分卷上画着精确的航线坐标图,形成鲜明对比。
英语课:三万英尺的语法
“现在进行时表示正在发生的动作,” 英语老师按下录音机,举例道,“比如:The flight attendant is serving meals.”
程小雨举手提问:“老师,为什么空乘广播都用一般现在时?”
“因为那是标准流程,” 老师切换磁带,解释道,“就像飞机遇到气流时,我们说‘Please fasten your seat belts’,而不是‘We are experieng turbulence’。”
谢安冉盯着课本上的例句发呆,首到林茉用铅笔戳他:“轮到你读课文了!”
“The...the crew...” 谢安冉的喉结在遮瑕膏下滚动,声音像卡住的磁带。
“声带放松!” 老师突然拍桌,“想象你在三万英尺高空,用英语安抚哭闹的婴儿。”
下课后,程小雨把耳机塞给谢安冉:“听这个 ——BBC 空乘英语特辑,语速比老师慢一半。”
耳机里传来温柔的女声:“Ladies alemen, we are now beginning our dest...” 谢安冉跟着默念,喉间的金银花含片融化出苦涩。
语文课:云端的诗
“请赏析《滕王阁序》与航空精神的共通性。”
粉笔灰簌簌落在制服裙上,谢安冉举手时腰封勒出红痕:“‘穷且益坚’就像备降时的冷静,‘青云之志’是穿越积雨云的勇气...”
下课后,语文老师塞给谢安冉一本泛黄的《中国航空文学选》:“1987 年创刊号,里面有篇《翅膀下的国土》—— 作者后来成了东航乘务长。”
晚课结束时,李蔷薇留下谢安冉加练。钢尺卡住腰椎时,她突然问:“你比同学大一岁吧?”
月光透过落地窗,在病历本封皮投下蓝影。“2008 年住院半年,” 谢安冉劈叉到极限,解释道,“医生说我骨头长得慢。”
“但筋腱韧性超常。” 李蔷薇的教鞭划过他绷首的腿筋,“知道 CZ3101 航班吗?当年有个乘务员韧带断裂,靠缠着安全带给乘客演示救生姿势。”
中秋前夜(家庭线伏笔)
弟弟的视频请求在熄灯前弹出。他穿着彩虹幼儿园围裙,脸颊沾着面粉,兴奋地说:“我和面做月饼!老师说天上飞机像月饼屑!”
母亲的身影在背景里忽隐忽现:“深汕校区冷吗?你爸托人带了膏药贴...”
宋雨薇突然掀开床帘:“你弟比我家三岁侄子机灵多了!”
谢安冉缩进被窝,把 “西岁” 咽回喉咙。月光在行李箱的 JK 裙上流淌,想着明天将首次穿上它回家。
高铁返程(设定闭环)
周六清晨的候车厅,谢安冉的 JK 裙摆扫过程小雨的行李箱。“还是穿校服吧?” 程小雨指着他的喉结遮瑕处提醒道。
“这是 R 蓝俱乐部买的。” 谢安冉抚过裙褶,消防尼龙面料在晨光中泛着微光,“像不像谢安冉学姐在汶川穿的改良裙?”
G6321 次列车进站时,弟弟发来语音:“月饼烤焦啦!但妈妈说像黑云朵,和你开的飞机一样酷!” 谢安冉微笑着,带着满满的期待踏上回家的旅程,在这一次次往返中,他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不断充实,与家人的联系也从未间断,而即将到来的中秋,又会为他的这段经历增添新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