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几个专业的新生,在大教室上公共的《中医基础理论》课,需早点过去。
"黄山,你去帮我抢个座位"李长根嘱咐道。
"黄山,帮我也抢一个"刘耕田也说道。
"好"
王山背起书包,拿着李长根和刘耕田的书,向大教室走去。
走到楼梯口,耳后传来了寝室里的一道声音"马屁精",王山听出了是陈涛的声音。
"哼"王山用力哼了一声,就走了。
寝室里拿着书正准备走的陈涛,突然感觉心神一震,胃部翻滚起来,"哇"一口喷出,把早餐吃的馒头稀饭吐了一地。
"陈涛,你哪里不舒服,赶紧去看医生"正在搞卫生的李长根说道。
"没事,没事,反胃,吐了就好了。"陈涛吐后,没感觉哪里不舒服。
"报应"刘耕田小声道,收拾好东西,拿着书包走了。
王山却不知道自己的一声哼,害得陈涛白吃了早餐。
他快步来到了教室,见来的同学并不多,就占据前面中间的三个座位。
今天毕竟是开学第一堂课,很快同学们陆续进来了,王山见李长根和刘耕田过来了,连忙叫道"这里!"
李长根和刘耕田正在西处找人,听见王山的喊声,就赶紧走了过去。
"这个位子好。"刘耕田赞道。
一位中年老师走了进来,说道"上课了,中医基础理论原本是赵老师的课,他病了,就由我来上,我姓刘,今天讲中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刘老师深入简出,从上古时期巫医,一首讲到现代中医,让王山大开了眼界,对中医的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
书本的内容讲完了,刘老师便问同学对中医的看法,"下面时间,请同学们提问。"
新入学的新生,都是刚接触中医,哪有什么问题可提,刘老师见状,就随机点人提问。
他随意点了两个同学,也没问出什么有意义的问题来。
刘老师有点灰心,就准备下课算了,他扫过同学时,突然眼睛一亮,发现坐在前面中间的一个学生,正埋头在记什么。
"那位坐在中间记笔记的同学,你来说说!"刘老师指着王山道。
"黄山,刘老师叫你。"李长根推了推正在写字的王山。
"啊,我?"王山用手点着自己的鼻子道。
"对,就是你!"刘老师道。
王山只好站起身来,把心中所想的问题,提了出来"刘老师,我也没什么问题,我就是心中有一个疑问,古时大医们,能利用当时先进的阴阳、五行、藏象等学说构筑中医的理论体系,而到了现代却没人用现代科学理论发展中医,致使中医的理论仍停留在二千多年前的理论框架之内,没有突破……"
"这位同学问得好,从中医的发展史中看到了中医生存的危机……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刘老师欣赏地看着王山,但他也解释不了为什么会这样,便简单鼓励了一下,就宣布下课了。
王山与李长根、刘耕田一起走出教室,向寝室方向走出去。
"黄山,你提的问题,我都没弄明白,你怎么想得那么远?"李长根用敬佩的语气问道。
"黄山……"
王山正准备回应李长根的话时,却听见后面有人在念叨黄山的名字。
他便警觉了起来,因为除了寝室里的同学,还没人知道黄山这个名字。
他转头向后看去,没有发现异常关注他的人。
"幻听了?"
他正想回转头,就看见代俊出现在他的视线上,正抬头看他这边,与他走在一起的正是寝室里的陈涛。
"是他们,这两人怎么认识的?"
王山想不明白,便不再理他们,而是与李长根聊了起来。
"黄山,你怎么懂得这么多?"刘耕田问道,他打心底佩服黄山了。
"我打小就喜欢看书。"王山借口说道。
"你喜欢看什么书?"李长根问道。
"《十万个为什么》,还有……"
王山一时记不起爷爷曾经说过的除了这本书之外的其它书的名字了。
"我听说过这本书,黄山,书里真的有十万个为什么吗?"李长根很惊讶的问道。
"那有啊,这是用很夸张的比喻,形容书里有很多很多自然界中存在的为什么,并对这些为什么进行解释。"
"你真幸福,能看到这种书籍。"一道声音从后面传来。
众人转头,叫道"余老师!"
余小文从昨天见赵老师时,对黄山就另眼相看了。
"黄山,晚上还去赵老师家吗?"余小文问道。
"去,书还只看了一半,有些地方还想请教赵老师,只是赵老师病了,只能等以后了。"
"嗯,不过你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抽些时间看看红宝书……"余小文提醒王山。
王山马上反应了过来,这个年代讲究的是又红又专,而不是只埋头钻研专业知识,被人抓住小辫子就不好了。
"嗯,我知道了。"
午饭后,王山回到寝室就上了床,从教材的下面,找出了那本红宝书,翻看了起来。
"这黄山,怎么看起了红宝书,这不打乱了我的计划?"陈涛见王山在看红宝书,心里就忖道。
"他那样子,哪像是看书,肯定是在装模作样的,这说明他对伟人不忠……"
陈涛见王山翻看红宝书的样子,心里还是有了计较。
王山花了一个小时,把红宝书,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他以新时代的眼光看红宝书,觉得自己真的是受益匪浅。
"早学习这红宝书,什么清华北大,拿下不在话下,也不至于穿越到了1972,真是后悔莫及啊……"
王山后悔也无济于事了,他见还有时间,就想再看一会儿书,脑中却浮现出一个秀丽的面容"小赵……",眨眼间又闪现另一个纯情的女孩"小芳……"
"唉……"
王山叹了口气,觉得自己花心了,这个年代还是老实一点为好,不然的话,成流氓了。
不过这也是王山的单相思罢了,人家哪会看得上他这个三无人员。
"但我答应了人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不能失言啊!"
王山想着,就找出《针灸学》和《中医内科学》。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痹症……"
王山在书中找到了治疗的方法,但他耳中响起代俊嘲笑他的话"姨父都治不好……"
意思很明显,这病不是看教材就能手到病除的,照本宣科能治好,那老中医早就把这病给治好了,哪还轮得到他。
"夸海口了,不过还是先学习,实在不行,再去向小赵道歉。"
王山不再想其他,专心致志的看起书来。
《针灸学》书中很多内容都涉及经络腧穴,看来还得先把经络腧穴弄懂,才能学好针灸学。
而中医内科学也涉及中医诊断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由此看来,还是系统全面学习为好。
王山就在心里就做了一个学习计划,按课程表安排的课程顺序,自学各门专业课程。
王山见李长根己经起床了,就问道"长根,你知道哪里有银针可借用?"
李长根道"我听说上针灸课时,学院会发一套的。"
下午政治课,何老师先学了几遍红宝书中的语录后,便有针对性的开展批评教育。
"……有些人,从农村出来,以为自己根红苗正,便忘了自己的出身和革命立场,忘了政治学习,一门心思花在专业上……我警告这些人,再如此下去,取消学籍,遣送原籍……"
何老师还特意看了王山几眼,看得他莫名奇妙,"他老看我干嘛?不会是说我吧?"
忽然,他隐约感觉有能量从何老师那边传入身体里。
不过,这股能量太弱了,所以这种感觉,王山一下给忽略了。
"上大学,不学专业学什么?这里又不是政治学院。"
王山正想给那老师怼上几句,忽然想起这是1972年,心里就凉凉的了,马上熄火,装做认真听教导的样子。
听着何老师叽哩哇啦念经似的,王山差点睡着了,幸亏旁边刘耕田推了推他,老师才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