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道仙道贵生
天师道仙道贵生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天师道仙道贵生 > 第2章 青灯照壁悟玄关——记方氏幼童初叩仙门

第2章 青灯照壁悟玄关——记方氏幼童初叩仙门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师道仙道贵生
作者:
房三善
本章字数:
4294
更新时间:
2025-05-06

方建鑫三岁时,己能通读《道德经》。春日的午后,他常坐在演武场的老槐树下,指尖拈着一片槐叶,看阳光透过叶隙在青砖上织成符纹般的光斑。父亲教他扎马步时,他忽然开口:“‘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爹爹,练拳时呼吸要像乳燕哺雏,对吗?”方明修手中的梅花枪“当啷”落地,惊觉儿子说的正是武当内家拳的呼吸要诀,而这法门他从未对稚童提起过。

更奇的是入夏后的某个雨夜,建鑫趴在母亲膝头听《列女传》,忽然指着窗外道:“雨丝里有银线牵连着房檐和荷叶。”林氏望去,只见万千雨珠在青瓦与莲池间形成无形的丝线,每颗水珠都映着小小的月光,恍若仙人撒下的星链。建鑫伸手一握,数点荧光落入掌心,化作几只拇指大的青鸾,绕着他的手腕啼鸣三匝,才消失在夜色里。

“这孩子的眼睛,能看见天地间的‘炁’。”城南的老郎中颤巍巍摸着建鑫的眉心,他曾在罗浮山见过真仙,说这是“天视之眼”初开的征兆。方明修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叮嘱,暗中修书一封送往龙虎山,却未料回信来得极快——素白信笺上只有一行朱砂小楷:“戊申年谷雨,贫道亲往迎之。”

戊申年谷雨,正是建鑫西岁生辰。清晨的方府被薄雾笼罩,演武场的石狮子忽然“簌簌”抖落满身露水,仿佛在迎接贵客。角门“吱呀”打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道拄着斑竹杖缓步而入,道袍上绣着的云雷纹竟在雾中隐隐流动,腰间悬挂的九节菖蒲剑鞘,正是龙虎山天师殿的镇山法器“斩邪”。

“明修贤侄,别来无恙。”老道抚须而笑,声音如深潭投石,惊起满庭槐花纷飞,“二十年前在沧州初见令尊,他托我照看方氏仙苗,今日总算等到了。”方明修这才想起,父亲当年随驾北征时,曾与龙虎山第65代天师张元旭有过香火之缘,却不想这缘分竟应在儿子身上。

建鑫此时正蹲在假山旁,用树枝在沙土上画着什么。老道踱步近前,见沙面上竟画着完整的《洛书》九宫图,每格之中还缀着星点,正是北斗七星与南北斗的方位。“小友可识得贫道?”老道蹲下身,斑竹杖轻点沙面,九宫图骤然亮起金芒,化作九只纸鹤腾空而起。建鑫抬头,清澈的眸子里映着老道额间的三道皱纹,忽然伸手摸向自己眉心:“您是天枢宫的三洞法师,对吗?爹爹说,龙虎山的道长额上有‘道’字纹。”

老道哈哈大笑,声震屋瓦,九只纸鹤竟化作真鹤,绕着建鑫盘旋三圈,衔来几片青鸾羽毛落在他掌心:“好个灵慧儿!贫道张静虚,忝为龙虎山监院。你眉间丹砂乃‘贵生纹’,合该应了‘行善、守善、积善’三善之道,可愿随我上山,做个斩妖除魔的小道长?”

西岁孩童并未哭闹,只是将羽毛收进袖中,转身向父母跪下:“爹爹妈妈,《黄庭经》说‘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孩儿想去学长生之道,将来也好护佑你们。”林氏含泪点头,她早从儿子日常言语中察觉,这孩子的聪慧并非人间凡品——他曾指着族谱说“太爷爷的剑穗上有战死士卒的英魂”,曾在雷雨夜替受伤的燕子接骨,用唾液混合草汁敷伤,说“万物有灵,当惜其生”。

当日午后,建鑫换上母亲连夜赶制的月白道袍,腰间系着父亲用半生心血淬炼的“护心铃”,铃身刻着二十八宿纹,正是方氏武道与天道的初合。临出门时,他忽然跑到花园,摘下那株并蒂莲的两片花瓣,一片藏在母亲的绣囊里,一片缝进自己的道袍内衬——这个举动让张静虚眼中闪过惊讶,他知道,这是最天然的“心有灵犀符”,唯有天生灵根者才能无师自通。

龙虎山的石阶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建鑫跟着张静虚拾级而上时,忽然听见山风里传来隐约的女童笑声。回头望去,山脚下的雾霭中,有个扎着双髻的小娘子正向他挥舞手帕,眉心一点浅红胎记在霞光里格外分明。他正要开口,张静虚忽然轻拍他的肩膀:“莫要回头,仙途首重‘断念’,却不知最该断的,恰是断不了的缘。”

传度仪式在天师殿的玄坛举行。青铜烛台上的九盏长明灯无风自动,映得殿中三十六面令牌光影摇曳。建鑫跪在蒲团上,看张静虚手持朱笔,在黄表纸上写下“方三善”三字,笔尖落下时,殿外忽有青鸾长鸣,三十六道金光从令牌中飞出,绕着他的头顶结成“三台华盖”之象。

“从此你便是龙虎山第67代弟子,法名三善。”张静虚将刻着“正一”二字的木剑递到他手中,剑鞘上的云雷纹竟与他眉心胎记隐隐呼应,“记住,我天师道‘贵生’之要,在于‘救生不杀,护念众生’,纵是斩妖除魔,亦要留一线生机。”

当三善在祖师像前磕完第三个头时,殿角的铜钟忽然自鸣,钟声清越如九霄龙吟,惊起满山玄鹤。观中弟子们纷纷议论,自张道陵祖师创教以来,传度弟子最小年龄是七岁,而眼前这个西岁孩童,竟让祖师殿的钟鼓自行显圣——他们不知道,更神奇的是三善袖中那片并蒂莲瓣,此刻正泛着微光,与百里外蒋家绣庄里,某个同样穿着新制道袍的小娘子袖中花瓣,遥相呼应。

是夜,三善躺在天师府的竹床上,听着松涛声入眠,梦见自己化作青鸾,衔着半片莲花飞越万水千山,落在一座绣楼的飞檐上。绣楼里,小娘子正对着铜镜描绘眉间花钿,笔尖落下的形状,竟与他眉心的胎记分毫不差。

七律·赠幼仙

西岁能通太素经,青鸾衔羽叩仙扃。

眉间自有丹砂痣,袖底初藏太液萍。

剑试云雷开法界,钟鸣龙虎应天廷。

须知贵生无穷妙,先种心头善念铭。

鹧鸪天·初上龙虎山

雾锁青鸾第几重,石阶千级接仙宫。

童蒙未解红尘累,道骨先承紫府风。

铃佩响,剑纹融,祖师殿外月如弓。

忽闻钟鼓惊天阙,惊破人间西岁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