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轩介绍的那栋位于湾仔柯布连道上的大厦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古烁亲自前往沟通。
此次会面的对象是沈弼副主席,这是梁文轩特意为古烁安排的一次见面,毕竟古烁一直渴望与沈弼见上一面。
程爱家已前往摩登公司上班,而憨子则开车搭载着西装革履的道爷和古烁。
在这种场合下,道爷的存在显得尤为重要,没有他的撑门面,古烁这个毫无背景的年轻人恐怕难以引起他人的重视。
昨日梁文轩打电话回来时,古烁便拉着道爷排练了半晚上,毕竟自已下一步的计划需要道爷出面与沈弼商谈。
如今已是11月20号,距离古烁计划抄底股市的日子已不远矣,是时候开始做准备了。
第一次见面,沈弼非常给面子,竟然亲自在办公室门口迎接道爷一行。
道爷献上了一个精美包装的礼盒,里面是一座纯金的帆船,为了交好沈弼,古烁这次可真是下了血本。
西方人通常会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以示尊重,但道爷却拦住了沈弼说:
“沈先生,按照我们大陆的礼仪,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是不礼貌的行为,您还是回家再看吧,这只是个小玩意而已。”
由于在场的人较多,且客人已经如此表示,沈弼没有拒绝的道理,于是表示感谢后,便请道爷进入了会客厅。
宾主落座后,秘书送上咖啡并在离开时顺便关好了门。
道爷首先感谢了沈弼在大浪湾买别墅时提供的帮助,并相互寒暄了几句。
在这种场合下,古烁除了开始时很有礼貌地向沈弼打招呼之外,只能规矩地坐在一旁聆听他们的交谈。
寒暄过后,话题进入了正题。沈弼向道爷简单说明了古烁想买的湾仔柯布连道上商业大厦的情况。
原来,港府要求该地块上的物业到期后两年内必须开始重建一栋不低于40层的大楼,否则土地将被政府收回。
而这栋大楼的建造成本按照现在的行情计算大约需要1亿多港元,由于商业大厦必须拆除,所以续完地契的售价已经调低到了2200万港元。
“咳咳咳”
古烁清了清嗓子,道爷便知道他该如何继续谈判了。
他试探着询问价格是否能再降低一些。
沈弼毫不犹豫地回绝了,说:
“不瞒王伯,这个价钱已经比其他公司出价高了一百万港元,如果在同样的价位上你们跟其他公司相比没有任何竞争力。
而且,如果你们不能在两天内给我消息,这栋楼就会被别人收购走了。
说实话,你们在港岛的人脉基础还很薄弱,如果不是因为你们在汇丰有超过千万港元的存款,你们连一点机会都没有。”
道爷故作思考状,眼角瞄了一眼挠着鼻子的古烁,然后拍板道:“成交。”
沈弼竖起大拇指称赞道:“王伯好魄力!如果方便的话,您可以现在就叫律师过来。”
见道爷点头同意后,他又扭头对规规矩矩陪坐一旁插不上嘴的梁文轩说:
“你去准备一份合约,尽快帮王伯开始向港府申请续权手续。”
梁文轩点头应是,然后出去准备合同。
屋里没了外人后,道爷从怀里摸出一块金锭放在沈弼的面前说:
“一事不烦二主,我还想跟您再做笔交易。
这是我家传的金锭,每锭重59.4788金盎司,我想抵押到您这里贷一笔款出来,不知道您能不能给个优惠点的利息?”
沈弼不动声色地打量着金锭,缓缓说道:
“能贷多少,还得看您贷款的额度与年限,不过,我会尽力为您争取一个较优惠的利息。”
道爷拿出当初与霍先生签订的第一份合同复印件,递给沈弼,说道:
“这笔美金的来源,想必您也能猜到。
当初我便是用黄金做抵押,才挣得这笔钱。英东每枚金锭给我的抵押估值是1.8万美金,您可以找人来验验货。
最好找个懂古董的,因为这金锭的价值,并非简单按照黄金价格来衡量。”
英东?沈弼自然有所耳闻。
若对方指的是港岛那位威名赫赫的人物,即便是他,见了也得尊称一声“霍生”。
眼前这位老头竟敢直呼其名,看来他们关系匪浅,沈弼心中对道爷的评价不由得又提升了几分。
沈弼粗略翻阅了一下道爷递来的合同,虽然其中并未明确标注黄金价值,但一百枚黄金抵押的价格是600万美金的三成,折算下来确实是1735万。
沈弼轻声说了句稍等,随即吩咐秘书去叫人。
不到十分钟,便有人敲门而入。
沈弼将黄金递给来人,来人仔细端详片刻,随后在沈弼耳边低语几句后离开。
等人离去,沈弼才笑着向道爷解释:
“我们银行有时也会受理古董抵押业务,因此设有专业人才。
如果您的其他黄金都与这枚相似,我可以按照1.8万美金的价格为您办理贷款。
按照常规月息,是一分到一分六厘,但如果抵押物优质,可以降至一分二厘。
当然,如果您借贷金额大、期限长,我们可以给您更优惠的条件。”
道爷回应道:“2万美金一枚,我联系过国外的拍卖公司,他们的起拍价都高于此数。
我共有1000枚,贷款期限3年,到期一次性还清款项和利息。
不过,你们必须确保抵押物完好无损,因为我必定会赎回。
即便这笔生意失败,我也会设法借钱赎回。”
沈弼闻言,身体微微一震,他原本以为道爷只会抵押100枚,毕竟道爷给他看的合同就是关于一百枚的。
没想到竟是1000枚,他怕自已听错,又询问了一遍。在确认无误后,利息瞬间降至9厘。
2万一枚的抵押款,相比之前鉴定人给出的价格已低了不少,即便按此价格计算,风险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古烁却对此并不满意。
他想起上辈子阅读霍先生传记时曾看到过类似情节:
当时霍先生以1分8厘的利息从银行主管那里贷得款项,而自已通过与霍先生聊天得知了这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