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槿知站在临安港边,望着暮色中起伏的海浪。按照他的计划,此时应该已经传来太子追击海寇的消息。林家也该派人去"营救"了,毕竟这可是在朝廷面前邀功的好机会。
可直到天色渐暗,竟然毫无动静。就连林府的几艘巡船,也都安静地停在港边,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不对劲。"谢槿知皱眉自语。他花了这么大的心思设下圈套,林家怎么会视若无睹?
又等了一炷香的功夫,依然不见有船只出港搜救。谢槿知再也按捺不住,转身直奔林府。入夜的林府依然灯火通明,可府中上下一片安静,竟是连半点紧张的气氛都没有。
"烦请通报林老爷,就说谢槿知有要事相商。"谢槿知对门房说道。
不多时,一个管家打扮的人领他来到书房。林元博正在品茶,见他进来,脸上依然挂着那副悠然自得的笑容:"谢大人这么晚了还来访,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谢槿知强压着心中的不安:"林老爷可曾得到消息?太子追击海寇已有数个时辰,至今未归。"
"哦?这有何奇怪的。"林元博不以为意地摆摆手,"太子年轻气盛,一心想要立功,追得远了也是常事。"
"可是......"谢槿知试探道,"按理说我们也该派人去寻找才是。若是太子有个闪失......"
"谢大人多虑了。"林元博笑道,"太子乃是储君,岂是我等平民百姓能够插手的?他既然要追击海寇,自然有他的道理。我们贸然派人去找,反倒显得此地无银三百两。"
这番话说得轻描淡写,却让谢槿知心头一震。按照他的计划,林家应该借机表现,在太子危急时刻伸出援手。可眼前这位江南大族的家主,不仅毫不担心,反而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
"林老爷,"谢槿知压低声音,"事关太子安危,若是出了差池......"
"差池?"林元博放下茶盏,目光如炬,"谢大人似乎很担心太子的安危?你觉得,以太子的身份地位,会真的有什么闪失吗?"
谢槿知心中一凛。林元博这句话,说得意味深长。莫非......太子早有准备?
"话虽如此,"谢槿知不死心地说道,"但海上风浪大,万一......"
"谢大人,"林元博突然打断他的话,"你初来江南,可能还不太了解这里的水有多深。有些事,不是你想怎样就能怎样的。太子既然敢追,必然有他的道理。我们这些平头百姓,还是不要瞎操心的好。"
谢槿知心中警铃大作。林元博这番话里有话,分明是在暗示他不要多管闲事。可太子的安危,怎么能说是闲事?除非......林家另有所图。
"林老爷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很简单。"林元博站起身,踱到窗前,"太子追击海寇是分内之事。就算真遇到什么危险,那也是为国捐躯。我们这些商人,还是老老实实做生意的好。"
谢槿知看着林元博的背影,只觉得一股寒意直透心底。这位江南世家的家主说话云淡风轻,可正是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反而让人感到可怕。在他眼中,就连太子的安危似乎都不足挂齿。
"多谢林老爷指点。"谢槿知强作镇定,拱手告辞,"天色已晚,下官告退。"
走出林府,夜风习习。谢槿知望着天际的残月,心中翻江倒海。他原本以为自已在下一盘大棋,可现在看来,这盘棋的局势似乎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
林家为何如此淡定?他们究竟在打什么主意?前世那些世家大族的嘴脸又浮现在脑海中。那时的他们,也是这般云淡风轻地看着朝廷的命令。可最后呢?等局势失控时,这些人却在暗中推波助澜,让整个大局都陷入混乱。
回到住处,谢槿知坐在烛火前,仔细回想着刚才与林元博的对话。越想越觉得林家的态度处处透着蹊跷。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太子若在江南出事,朝廷必定会严查。可他们却毫不在意,这种反常的淡定背后,必定另有玄机。
"江南的水有多深..."谢槿知喃喃自语,回忆着林元博那意味深长的话。前世那些世家大族虽然表面上恭顺,但骨子里却从来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因为他们在江南经营了数代,早已形成了一张庞大的利益网络。就连朝廷的政令,到了江南也要经过他们的手才能落实。
"我真是太小看他们了。"谢槿知喃喃说道。他原以为设局让太子吃亏,再由林家出手相救,就能在朝廷面前邀功。却不知在林家看来,这种小恩小惠根本不值一提。他们要的,或许是整个江南的局势。
烛火摇曳,谢槿知的神色愈发凝重。若是林家真有更大的图谋,那他现在的处境就很危险了。一旦事情败露,他必定会成为替罪羊。林家有的是手段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他身上,到时候就算是重生的智慧,恐怕也难逃一死。
"不行,得想个退路才是。"谢槿知站起身,在房中来回踱步。他得赶紧找到林家的真实意图,否则一旦局势失控,他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更让他担心的是,林家对太子的态度。按理说太子就算没事,他们也该做做样子派人去找。可这般置之不理,莫非是笃定太子不会有事?还是说......他们根本不在意太子的安危,甚至巴不得太子出事?
想到这里,谢槿知只觉得背后发凉。这盘棋的水,好像比他想象的要深得多。而他现在,就像是一个误入险境的棋子,随时可能被人弃如敝履。
这一夜,谢槿知辗转难眠。窗外的月光如水般洒进来,照得他的影子在墙上摇曳不定,就如同他此刻摇摆不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