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停下,快呀!”
好在剧情如他们期待的那样发展,宁采臣并没有出事,这让他们松了口气。
小说进行到中段的时候,看到宁采臣和聂小倩相拥而吻,暧昧的氛围弥漫开来,所有的人都心头震荡。
两个文人竟然情不自禁地依靠在了一起,共同幻想那浪漫的情节。
“哇哦,这情感太动人了!”
“真是让人陶醉啊。”
可当看到燕赤霞竟然是聂小倩的前任,大家和上一波丰墨富那里的看客一样,郁闷的要死。
“怎么会这样?不能啊,聂小倩是完美的,她不应该和燕赤霞在一起啊!”
随着故事的推进,他们又看到聂小倩和宁采臣两人被抓回到树妖姥姥的旁边,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哎呀,这可如何是好?”
当燕赤霞奋不顾身地来捉妖时,他们又不禁感叹。
还是得有燕赤霞存在啊,要不然光宁采臣和聂小倩两个人肯定会被树妖姥姥害死,双双归西啊!
再看到燕赤霞和宁小倩相认,宁小倩的记忆恢复,认出了燕赤霞是自已曾经的爱人,文人们心绪复杂。
这样的剧情为什么要出现?为什么宁小倩就不能爱宁采臣一个人呢?
当看到聂小倩为了救宁采臣,将宁采臣推开,独自被压倒在屋檐下,文人们精神震颤。
“这竟然是个悲剧,聂小倩就这么没了吗?”
“不要啊,聂小倩不要离开!”
他们急切地往后看,希望聂小倩能复活或者什么的。
完全忘记了一开始的审视。
已经完全代入宁采臣的角色,不希望聂小倩离开自已,哪怕她曾经爱过别人。
可是故事并没有如他们的意愿发展。
聂小倩真的消失了。
宁采臣竟然独自一个人等到白头。
空手守着一座空坟。
最后在坟边死去。
“哇……我要吐血了”
他们本一腔热血来看文,却得到如此结局!
虐心,虐肾。
虐的人心头发苦。
文人们捶胸顿足,表情各异。
这里面,自然有人关注点在华美的诗句上。
“年来泪与愁心满,不信湖名尚莫愁。好诗!”
“我觉得这句好:只身步步海天涯,路无归,霜满颜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真真是满满的惆怅啊。”
“不对,那不是最好的,应是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最好。”
看完讨论了半天,文人才子已经完全不似早晨般儒雅外加好奇,而是长吁短叹。
有的比较感性,哭得那叫个稀里哗啦。
“呜呜呜,我的倩儿……”
有的笑得苦涩:“哈哈,这爱情,让人无可奈何。”
有的猖狂大喊:“这命运不公啊!”
有的癫狂失态:“生不逢我聂小倩啊!”
有的则满心惆怅,默默不语。
旁边没有等到稿子的人好奇地问:“怎么样?怎么样?这,这本小说能学到东西吗?”
他们苦涩地回答:“能,太能了。”
能学到爱情。
原来爱情这么苦。
看完的人,珍重地把这本稿子放进胸脯里要走。
旁边的人拉住他:“那这本书值得购买吗?我可不想白白把银子花掉。”
他们又说:“能,绝对值,看完你就知道了。”
很快,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自掏腰包去买这本书。
书生这个群体,永远都很团结,若是追捧一本书,便所有人都会去看。
于是,又陷入了一个新循环。
众人怀揣着满心的好奇与疑惑,纷纷寻得了一处安静的角落,悄然无声地沉浸其中,默默读了起来。
“哎呀呀,这聂小倩简直就是世间最为善良、最为完美无瑕的女子啊!”
有人刚刚读完,便情不自禁地高声赞叹起来,那激动的神情仿佛聂小倩就站在眼前。
“我感觉自已仿佛真真切切地化作了宁采臣,亲身经历了与聂小倩的那一场如梦如幻、凄美绝伦的人鬼之恋。可如今故事终结,却如同从一场美梦中陡然惊醒,心中充斥着无尽的怅然若失之感,这感觉实在是令人难以承受。”
人们双眉紧蹙,眼神迷离,喃喃自语。
仿佛还未从那虚幻的故事中回过神来。
一位豪气干云的侠士更是悲愤不已,双手握拳,大声吼道:“燕赤霞啊燕赤霞,他被那沉重的道义和纠结的情爱紧紧裹挟,左右为难,最终竟落得如此凄凉的结局,实在是可悲可叹!天理何在啊!”
“聂小倩,你爱的人到底是谁?”
戴着墨绿帽子的才子紧皱眉头,怎么都不敢相信真相。
总而言之,这故事的大结局弥漫着无尽的悲伤氛围,虐得众人的心肺肝肠都疼痛难忍。
就连一些平日里向来崇尚文言文的朝廷大员,此次也从仆人手中拿到稿子,极为认真地读完了全篇,又传阅给自家人,引起骚动。
而另一边。
在京城最大的酒肆饭庄里,《还珠公主》最新五章的说书还在继续。
今日一早,两位华衣公子哥一拿到原稿,就在京城最大的茶楼举办了说书活动,希望能和众人一起乐。
因此,茶馆很早就紧锣密鼓的准备说书,到现在能站的地方都站满了人。
这里能坐着的人,都是非富即贵。
有身着锦缎华服的富商带着小妾,那衣服绣工精细,金线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芒,满脸富态,肥头大耳,声音粗犷地说道:“这故事倒也有趣!”
还有头戴玉冠的权贵,面容冷峻,眼神犀利,傲慢的朝下瞧着。
小厮们也伺候的仔细,并没有对茶楼外面的异象有所察觉。
一遍故事讲完,说书先生轻抿一口茶水,润了润嗓子。
此时,有人问道:“夏雨荷为什么不自已去找皇帝?”
说书先生拂了拂胡须,思索一番后说:“诸位稍安勿躁,且听我来分析一二。”
他先是带大家伙儿回顾了一番小说内容。
“书中的这位皇帝,是年轻的时候在济南微服出巡,于一户人家避雨,结识了紫薇的母亲夏雨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