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贾妍就收到了很多帖子。果然,林如海升了一部尚书,这待遇都不一样。是不是亲戚,往昔没怎么打过交道的人家,不少以荣国府世交老亲的名义送来的拜帖。需要贾妍回帖子的只有极少数。
三天后,贾妍带着黛玉和林明回荣国府。
没想到荣国府居然大开中门来迎,贾妍忙打发人去制止,问是怎么回事。
赵成赶忙过来:“三姑奶奶,大开中门迎,是老太太吩咐的。”
贾妍心道,果然,不过,贾母究竟有什么目的呢。她不解,说:“我也不过是离京两年,回自己的娘家,哪里需要这般大的动静,没得传出去,说我轻狂的。赶紧让人将侧门打开就是了。”
赵成这个大管事,不是贾母扶起来的,略一想,便依了贾妍的意思。
贾妍带着黛玉下了车,后头林明过来,母子三人都不要软轿,行到垂花门,张婉与王夫人早带了人来相迎,一番介绍,贾妍打量这个嫁给贾琏的沈家姑娘,长的倒是挺漂亮的,看上去也嘴甜,给人的感觉是温柔但不柔弱。
一行人往荣庆堂去,一边走一边说话,贾妍才知,迎春与探春还有东府的惜春都在读书。
张婉道:“如今她们都在东府读书,敬大哥特意让大嫂子在会芳园里挑了揽春阁,留给她们三个读书用,请的夫子也是京里有名的女夫子,你大哥和我商量,请了一个从宫中出来荣养的嬷嬷,教她们规矩。如今你们回了京,玉儿平时一个人在家,不如也来府里住,跟姐妹们一起读书,一起学规矩,也有个伴?”
贾妍笑着说:“大嫂一番好意,不过,这事我可做不了主,得问过老爷。”
张婉不信,笑着问黛玉:“玉儿,你可想来?只要你想来,我让你大舅去同你父亲说。”
黛玉笑眉弯弯:“多谢大舅妈。这事,玉儿也做不了主,得和父亲商量才行。”
“你们母女两个,尽扯谎。行了,我也不是要勉强你们。”
聊天的功夫,一行人穿过庭院的插屏,到了荣庆堂待客的正堂。
丫头们早早打起帘子,向里大声道:“三姑奶奶和表少爷表姑娘到了。”
贾妍带着两个孩子进来,头发花白却气色极好的贾母笑得满脸褶子,仿佛贾妍就是她的亲女儿一般。
贾妍笑着向贾母行了个礼,两个孩子乖乖跟着她一起拜见老太太。谁知新任的大丫头鸳鸯己经拿了两个软垫过来,这是让两个孩子磕头。
贾妍心里不大乐意,不过,眼下的社会风气如此,她也不能真的开口相拦。
林明和黛玉跪在软垫上,跟贾母磕了三个头,贾妍心里就不爽了三回,打定主意,只要贾母活着,以后非逢年过节,都不带孩子回来。
林夫人在的时候,她当初带着孩子回京,老太太都舍不得亲孙子亲孙女儿磕头。
贾母又不是真正的外祖母。
贾母却认为自己宽厚大方,吩咐丫头:“去跟夫子说一声,家里来了客人,让她们今天休息半天。”
张婉原本是今天不叫三个姑娘上课的,可贾母昨儿不同意,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不好。听到这话,亏得她涵养好。
又对张婉说:“明哥儿来了,你打发人,去跟夫子说一声,哥儿们下午也不必上课,让他们表兄弟好好亲香亲香。”
大家这才坐下说话。
不多时,三春便随着鸳鸯一道回来了,迎春与探春年纪大,黛玉离京前,也是熟悉的,只有惜春,如今不过七岁,不想她倒也记得黛玉和林明,一进来,就开口:“明表哥,玉姐姐。”
小姑娘声音清脆,如黄鹂鸟儿,十分悦耳。
贾妍开玩笑:“惜春,可还认得我?”
“三姑姑。”惜春眉开眼笑地喊人。
贾妍:“我还道你忘了我,只识得你表哥和表姐呢。”
张婉斜了小姑子一眼:“当姑姑的,逗起小侄女来,也不怕人笑话。”
大家聊天,问起贾妍在姑苏的日子,一时倒也和和美美。
丫头来问摆饭时,贾琮和宝玉等人这时才散了学过来,几个孩子一起,却是辈份最小的贾蓉年纪最大,他这个当侄儿的,也没什么读书的天赋,贾敬这个祖父,连武学的名额都不肯给他,说是要留给小孙子贾慕。
贾蓉如今跟着宝玉等人一起读书,不过是混日子,只是这日子也不是那么好混的,夫子管得严,祖父贾敬更是每三日便要抽问功课,如此一来,他虽个小滑头,却也被训得服服贴贴的,不敢生事。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没有“生来衔玉”,自然就没有贾母的格外宠爱。上头又有贾珠这样一个几乎完美的兄长,总之,贾政对于小儿子宝玉的要求,处处比照着长子贾珠来,打小就管得严,王夫人虽疼小儿子,可也盼着宝玉能像长子贾珠那样出息,到时方好压过长房一头去。
何况,眼下,宝玉也不是王夫人最疼的,去年春天,李纨生下二房的嫡长孙,取名为兰,贾珠点了外放,李纨自然是不愿留在府里的,便跟了去。只是贾兰,却留在府里,养在王夫人膝下。
王夫人眼下最疼的,便是贾兰这个孙子,一岁抓周的时候,贾兰抓了笔和砚,可不就意味将来是个读书人,惹得王夫人越发喜欢。
或许没有长辈的溺爱,如今的宝玉,倒是个循规蹈矩、知书达理的好孩子,又因年纪与贾琮相仿,两兄弟打小一处读书,一起淘气,倒是十分合得来。家里头都盼着他们这对小兄弟,能像贾瑚与贾珠一样,到时再给府里添个一门双举人、双进士的美名。
黛玉大大方方地跟两位表兄行了礼,宝玉见到黛玉,并未有什么格外的热情,不过是多看了两眼。
林明上来跟两人说话,几个男孩子便往外间去了。
贾妍要回来,张婉早跟东府的妯娌李氏打了招呼,因此,午宴格外热闹。摆了几桌,都设在花厅里,男宾与女宾之间,只有屏风隔开来。
贾妍不动声色观察,沈家姑娘倒是落落大方,也不知是娘家教得好,还是张婉调教的好。
不过,沈家姑娘倒是十分幸运,如今亲嫂子与堂嫂都随各自的夫君去了任上,她在府里,跟着婆婆张婉,还能沾手管家的事不说,还不必被人拿出来比较。
吃了午饭后,贾母早早放了话:“妍丫头几年不在京里,今儿你们可不许同我抢,让她陪我好好说说话。你们打牌,都去荣禧堂、敷春堂,她陪我说话,三个丫头正好能领着玉儿在我屋里歇午觉。”
张婉给贾妍递了个眼色,笑着开口:“老太太既说了,我们也不是那没眼色的,等下抹牌,就去荣禧堂,我那东厢房,摆三桌也摆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