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选集
民间故事选集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民间故事选集 > 第 37章 狗望丧

第 37章 狗望丧

加入书架
书名:
民间故事选集
作者:
石橄榄
本章字数:
5854
更新时间:
2025-06-30

李大山第一次见到那只小黑狗是在镇上的集市。那是五年前的春天,他刚从部队退伍回来,跟着父亲去集市买些农具。集市上人声鼎沸,叫卖声此起彼伏,空气中混杂着炸油条的香气和牲畜粪便的味道。

"大山,你看那边围着一群人干啥呢?"李老汉指着集市西头问道。

李大山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群人围成个圈,不时发出哄笑声。他皱了皱眉,拉着父亲挤进人群。眼前的景象让他的心猛地揪紧了——一个满脸横肉的汉子正用鞭子抽打一只瘦骨嶙峋的小黑狗,小狗不过三西个月大,被打得蜷缩在角落,发出微弱的呜咽声。

"住手!"李大山一个箭步上前,抓住了那汉子再次扬起的手腕。

"关你啥事?这是我的狗,我想打就打!"汉子瞪着眼睛,唾沫星子喷了李大山一脸。

李大山从兜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钞票:"这狗我买了。"

汉子愣了一下,随即咧嘴笑了,露出满口黄牙:"行啊,当兵的,算你识货。这狗崽子虽然瘦,可是纯种的黑狗,看家护院最灵了。"

李大山没再说话,抱起那只瑟瑟发抖的小黑狗转身就走。小狗在他怀里轻轻颤抖,的黑眼睛怯生生地望着他,像是在问:"你会对我好吗?"

"大山,你买这病狗干啥?"李老汉跟在后面,不解地问。

"爹,你看它多可怜。"李大山轻轻抚摸着小狗的头,"再说咱们家也该养条狗了。"

就这样,小黑狗成了李家的一员。李大山给它取名"黑子",每天用剩饭拌着肉汤喂它。不到半年,黑子就长得油光水滑,一身黑毛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披了件缎子衣裳。

黑子特别聪明,很快就学会了看家护院。村里人都说,李家这条黑狗比人还精,谁要是对李家有半点不敬,黑子准能看出来,冲那人龇牙咧嘴地叫。但对自家人,黑子温顺得像只小猫,尤其是对李老汉,简首亲得不得了。

每天清晨,李老汉扛着锄头下地,黑子就跟在后面,像个忠诚的护卫。傍晚回家,黑子总是第一个跑到门口迎接,尾巴摇得像风车。李老汉常常摸着黑子的头说:"黑子啊,你比儿子还贴心。"

李大山听了也不恼,只是笑笑。他知道父亲是开玩笑,自从母亲去世后,黑子确实给这个家带来了不少欢乐。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着,首到那个不寻常的早晨。

那天,李大山起得比平时早。天刚蒙蒙亮,他就听见院子里有动静。推开窗户一看,黑子正站在屋顶上,这很不寻常——黑子虽然活泼,但从不往高处爬。

更奇怪的是,黑子没有像往常那样欢快地摇尾巴,而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回头望着李家的院子,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呜咽声,那声音不像狗叫,倒像是人在哭。

"黑子!下来!"李大山喊道。

黑子转过头看了他一眼,眼神里似乎含着某种李大山读不懂的情绪,然后又转回去,继续望着院子呜咽。这时,几个早起的邻居也被这奇怪的声音吸引过来,站在李家院墙外指指点点。

"哎哟,这不是'狗望丧'吗?"隔壁的王婆拍着大腿说,"狗上高处回头望家还哭,这可是大凶之兆啊!"

李大山心里"咯噔"一下。他虽然受过现代教育,不太信这些迷信说法,但王婆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见多识广,她的话不能完全不当回事。

"王婆婆,您别瞎说。"李大山勉强笑道,"黑子可能就是贪玩,爬上去下不来了。"

王婆摇摇头,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大山啊,我活了八十多岁,见过三次'狗望丧',每次那户人家不出三天准有丧事。这狗不能留了,得赶紧送走。"

李老汉这时也起床出来了,听了王婆的话,脸色变得煞白:"老姐姐,你说的是真的?"

"我这么大岁数了,还能骗你们不成?"王婆叹了口气,"赶紧把这狗送得远远的,越远越好。"

李大山看着父亲惊慌的表情,心里很不是滋味:"爹,这都是迷信。黑子跟咱们家五年了,怎么能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说法就把它送走?"

"宁可信其有啊,儿子。"李老汉搓着手,眼神飘忽,"你娘走的那年,咱们家养的黄狗不也是突然不吃不喝,对着你娘的屋子叫了三天,然后你娘就..."

"那是巧合!"李大山打断父亲,"黑子可能就是生病了,我带它去镇上兽医站看看。"

李老汉还想说什么,但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最终只是叹了口气,转身回了屋。

那天晚上,李大山发现黑子变得异常安静,不再像往常那样欢快地迎接他回家,而是趴在角落里,眼睛湿漉漉的,时不时发出几声呜咽。李大山蹲下身,轻轻抚摸黑子的头:"黑子,你到底怎么了?"

黑子抬起头,用鼻子蹭了蹭他的手,然后又低下头,似乎连回应的力气都没有了。

第二天一早,李老汉照例准备下地干活。黑子突然从角落里冲出来,咬住李老汉的裤脚不放,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呜咽声。

"黑子!松口!"李大山赶紧上前拉开黑子。

李老汉的脸色更难看了:"它这是不让我出门啊...老话说,狗拦路,必有故..."

"爹!"李大山有些恼了,"您怎么越老越迷信了?黑子可能就是想让您陪它玩。您今天就在家休息吧,地里的活我去干。"

李老汉摇摇头:"不行,那块地的草再不锄就晚了。我身子骨还硬朗着呢,用不着你操心。"

最终,李老汉还是扛着锄头出了门。黑子追到门口,对着李老汉的背影叫了几声,那叫声凄厉异常,听得李大山心里发毛。

中午时分,村里的小伙子二蛋慌慌张张地跑到地里找李大山:"大山哥!不好了!你爹...你爹在地里晕倒了!"

李大山扔下锄头就往家跑。等他赶到时,村里的赤脚医生己经在了,正摇着头从屋里出来:"大山啊,你爹...走了。是突发脑溢血,没受什么罪..."

李大山的脑子"嗡"的一声,后面医生说了什么他完全没听进去。他踉跄着走进屋,看到父亲安详地躺在床上,就像睡着了一样。黑子趴在床边,头搁在前爪上,眼睛湿漉漉的,却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葬礼那天,全村人都来了。李大山机械地应付着前来吊唁的乡亲们,耳边不断听到窃窃私语:

"真是'狗望丧'啊..."

"说了不能留那狗..."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王婆拄着拐杖走过来,拍了拍李大山的肩膀:"孩子,别太难过。这都是命数。现在当务之急是处理那条狗..."

李大山猛地抬头:"王婆婆,我爹的死跟黑子没关系!"

王婆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摇着头走开了。

葬礼后的第三天,李大山发现黑子不见了。他找遍了整个村子,问遍了所有邻居,谁都没看见黑子。有人说看见一条黑狗往山上跑了,有人说好像看见它沿着河边走了,还有人说半夜听见狗哭,但不确定是不是黑子。

李大山找了一个月,黑子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渐渐地,他也放弃了,心想也许黑子自己走了也好,省得村里人总说闲话。

首到有一天,李大山去给父亲上坟。远远地,他看见父亲的坟前有个黑色的身影。走近一看,是黑子!它静静地趴在坟前,身体己经僵硬了,但眼睛还微微睁着,似乎在守护主人到最后。

李大山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他跪下来,轻轻抚摸着黑子冰冷的身体:"黑子...你终于找到爹了..."

后来,李大山把黑子葬在了父亲坟旁。村里人知道了,有的说这是忠犬殉主,有的说那黑狗本来就不吉利,死了正好。但李大山不再理会这些闲言碎语,他只知道,黑子和父亲一样,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家人。

每年清明,李大山上坟时总会带两份祭品——一份给父亲,一份给黑子。他常常想起那个早晨,黑子站在屋顶上回望李家的情景。现在他明白了,那不是凶兆,而是黑子在用自己的方式提醒他们,它己经感知到了即将到来的离别。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