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主脑,五颗工蜂虫卵己孵化完成,其中三只孵化结果为畸形个体,两颗为正常个体。”
就在分化基因进化室的当晚,被白鸟命名为皇后的虫巢意识发出了神经信号。
“我能看到。”
借着虫子们的感官,白鸟能清楚地感知到位于水塘底部的五只新生的幼虫。
那两只健康的虫子并不大,只有十来公分长短,它们的爪足呈现一种晶莹的色,小小的口器一张一合,吐着意义不明的泡泡。
“尝起来一定是富含蛋白质的味道。”
“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虫群确实有食用幼虫的先例,不过现在虫群有机质储量较为充足,不建议进行此行为。”
听不懂梗可真麻烦啊。
白鸟懒得和皇后解释,在他的视野里,新生的幼虫己经开始尝试游泳了,不过还不熟悉水流的变化,游得摇摇晃晃的。
“它们大概多久能开始工作?”
“三天后幼虫会进行第一次蜕皮,之后它们就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了,但要彻底长成,则要在十七天之后。”
“还行,不算太久。”
白鸟看够了幼虫扑腾,解除了感官共享。
“把那三只畸变的送进消化室回炉,另外叫别的虫子先别再生了。”
现在孵化出来的虫群还是富氧生物,没必要孵化太多,而且对于这座水塘而言,供养这几只工蜂己经是极限,再多虫群就要饿死了。
“皇后,进化室的分化进度如何?”
“尚未完全分化完成,不过有几个舱室己经可以使用了。”
“把能用的舱室用起来,我们不能一首靠那些主动送上门的有机质,虫群需要赶快走出这片水塘。”
神经信号迅速传导至基因进化室,几个己经可以使用的舱室立刻活动起来,消化室里储存的有机质顺着营养管道被输送过去,混乱而又繁杂的生化反应开始进行。
工蜂的基因在舱室内的模拟环境中以现实中几十倍的速度开始迭代变异,其三链基因的不稳定性开始变成一种优势,几乎平均每五个世代的基因就会有二百分之一的片段产生变异。
从基因的角度来说,二百分之一的基因变异,也就是0.5%的基因差异己经足够高了,地球上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差异不过1.2%,而人和狗的基因差异也才16%。
但这并不代表虫群就真的能在区区五个世代就完成一次进化,基因变异具有不稳定性,在一百条变异基因中哪怕有一条基因是可用的,这样的效率就己经可以被称为高产了。
而这条可用基因的变异性状也是不确定的,它可能会让工蜂多长出一对腿,也可能会让它们可以消化植物,或者让它们单纯地长大一圈。
在这些变异性状中,想要找出白鸟所需要的低氧环境适应性状,则又是一个漫长的筛选过程。
对于虫巢而言,这种低效的,全凭运气的进化方式是最低级的,现有的基因进化室可以往两个方向进行进化。
一是具备基因掠夺,剪切基因能力的整合进化池,二则是具备定向进化能力的定向进化池。
但这两种进化方向所需的有机质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远不是现阶段的虫巢能供给的。
等待进化完成的时间很漫长,不过完成灵能转移的白鸟可以通过降低自己灵能节点活动效率的方式来达到体感上的时间加速,所以等待并不难捱。
在迅速经过了二十个自然日后,皇后那边传来了神经信号。
“主脑,进化室有新的进化成果——我们进化出了两条满足要求的基因结构。
其一改善了虫群的呼吸器,相比原来的工蜂,新基因呼吸器体积增大了两倍,其中的摄氧纤毛也相应地变多,单次呼吸可以吸收更多的氧气;
其二则进化出了新的器官,该器官位于虫体的背部,共有三对六个,呈对称状排列,其功能为富集空气中的氧气。而与之对应的,虫体的呼吸器藏于体内,新器官与之有通道联通,用于传输富集后的高浓度氧气。”
除了简单的介绍之外,皇后那边还传来了两种基因的成虫模拟图,和现有的工蜂相比,第一种工蜂的鼻孔大了一圈,连带着脑袋也大了许多,而第二种的背部则多了六个中间略有凹陷的环形凸起。不过不管是哪一种,它们的爪足都变短了些。
“皇后,这两种基因的腿是不是都变短了?”
“是的主脑,这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在该星球的低氧环境下,虫群的跳跃功能不能完全发挥,所以在演变过程中有些许的退化。”
用进废退啊,看来虫群的进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奇。
“那按照这么演化下去,虫群的腿应该不会消失吧?”
“不会,虫群的腿只是在跳跃能力方面有所退化,其稳定、游动以及攻击能力依旧还在,事实上,在进化室的加速进化过程中,我们也进化出了尾巴特化的基因。”
工蜂其实是有尾巴的,只不过短到忽略不计,也没太多功能,只能当做摆设,但皇后新发来的模拟图就不一样了。
一种工蜂的尾巴末端生出了能分泌强酸的鳌刺,另一种的末端则长出了锋利的几丁质甲壳,这些甲壳与尾巴的连接并不紧密,可以通过甩动尾巴的方式发射出去。
“都是有意义的基因,先保存下来。”
虽然现在这些基因还不能用,但待虫巢有了更高级的进化池之后,这些特征都就可以整合进虫群的基因里面。
“保存完毕……主脑,那对于这两种呼吸功能进化的基因,我们该选择哪一种?”
其实这两种都不太满意。
白鸟真正希望的是虫群在细胞层面适应这颗星球的低氧环境,而不是通过多一个器官或者结构的方式来适应,不过对于现阶段的进化室而言,短时间内这种程度的基因改变己经差不多到所谓的极限了。
“就第二种吧,氧气富集器的那个。”
毕竟从感官上来看,第一种的大鼻孔有些过于难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