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堡垒内,时间仿佛被拉长,又似乎流逝得飞快。念念的每一次细微变化——一个无意识的微笑,一次有力的蹬腿,一声响亮的啼哭——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弦。琳达团队在高压的安保环境下,依然展现出了顶级的专业素养,将念念的日常护理安排得如同精密的钟表。沈言的身体在精心调理下日渐恢复,但眉宇间那份混合着母性柔韧与首席架构师警觉的神情却愈发明显。顾衍则如同一座沉默的活火山,表面的平静下涌动着足以焚毁一切威胁的熔岩,唯有在凝视妻女时,那冰封的火山口才会溢出滚烫的温柔。
无形的“天穹”之外,数据的暗流正按照顾衍的意志悄然转向。
在“归墟”深不可测的数据海洋中,一个名为“艾瑞克·沃森博士”(Dr. Eric Watson)的虚拟形象正在被快速而精妙地构筑。他的履历堪称完美:剑桥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曾在亚马逊雨林原始部落进行过为期三年的“非介入式婴幼儿自然成长观察研究”,发表过多篇在主流学术界引发巨大争议、却在特定“自然养育”圈层被奉为圭臬的论文,核心观点激进地认为“过度洁净的现代环境是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心理韧性低下的根源”,主张“拥抱泥土、微生物和适度的自然风险是儿童健康的基石”。他的学术形象被精心设计成一个特立独行、饱受主流排挤却坚守信念的“殉道者”。
“归墟”的顶尖伪造团队为他制作了逼真的学术网站、几篇看似严谨实则数据存疑的“核心论文”(其中一篇关于“早期接触土壤微生物与降低过敏率相关性”的研究,其对照组设置被刻意留下一个统计学上不易察觉但深究必露马脚的逻辑漏洞)、甚至还有几段模糊的、在不知名小型学术会议上发表激进言论的视频片段。一个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短期访问学者身份和一场即将在该校附属儿童健康中心举办的、名为“回归自然:重塑儿童免疫微生态的古老智慧”的小型公开讲座行程也被悄然添加。
接下来,便是如何将这个诱饵“自然”地呈现在埃里克·莫林面前。
“归墟”的分析师精准地掌握了埃里克日常浏览新闻和信息的习惯,特别是那个被“织网者”用作指令传递信标的加密新闻APP。他们并未首接侵入埃里克的设备,而是巧妙地利用了信息推送的算法逻辑。首先,通过埃里克之前搜索生物科技公司的行为,强化其用户画像中“对新兴健康科技关注”的标签。然后,在深网中几个被埃里克经常访问的边缘科技论坛和“自然疗法”社群,投放了关于“沃森博士”极端理念的讨论帖,引发小范围争议。最后,利用算法关联,让这些边缘社群的讨论热度,“自然”地触发埃里克加密新闻APP的“相关推荐”机制。
于是,在埃里克又一次焦躁地刷新新闻APP,试图寻找能完成“灰夫人”任务的线索时,一条不起眼的推送滑入了他的视线:
> **【学界激辩】剑桥“叛逆学者”沃森博士狮城开讲:现代无菌育儿正在制造“温室病孩”?** (附讲座链接)
标题足够耸动,正中“灰夫人”要求的主题!埃里克的心猛地一跳,如同溺水者抓住了浮木。他迫不及待地点开链接,跳转到一个设计简陋却“学术味”十足的页面,上面赫然是“艾瑞克·沃森博士”严肃而略带忧郁的照片,以及他那惊世骇俗的理念摘要和讲座信息。地点:南洋理工大学附属儿童健康中心小报告厅。时间:三天后下午。
“找到了!”埃里克几乎要喊出声,巨大的压力瞬间释放了一部分。他立刻将这个“重要发现”通过加密信道汇报给了“深井”节点,言语间带着一丝邀功的急切和如释重负。他详细描述了沃森博士的理念如何契合“灰夫人”的要求,并附上了讲座链接和沃森博士那充满争议的“学术”网站地址。
---
**地点:** 未知,深网加密节点。
**时间:** 埃里克汇报后一小时。
“织网者”的苍白手指在冰冷的键盘上悬停。屏幕上,埃里克发来的关于“艾瑞克·沃森博士”的信息被高亮显示,旁边是“归墟”伪造的网站和讲座信息的快速分析结果。
> **【目标反应分析 - 埃里克·莫林】:**
> * 己发现并上报符合“自然使者”初步筛选条件的对象:艾瑞克·沃森(Eric Watson)。
> * 目标对象背景初步核查(基于埃里克提供资料及公开信息):履历完整,理念激进且高度契合我方需求,近期有新加坡公开活动。
> * 埃里克情绪状态:显著缓解,任务执行力提升。
>
> **【‘沃森博士’初步评估】:**
> * **优势:** 理念极端,具有天然话题性和潜在煽动性。学术背景(剑桥)提供一定光环效应。公开活动提供天然接触点。
> * **风险:** 背景过于“完美”,理念过于激进,易引起目标(顾衍/沈言)高度警惕甚至首接排斥。其学术争议点可能成为对方攻击的把柄。
> * **疑点:** 出现时机过于“巧合”。其一篇核心论文(《土壤微生物组暴露与儿童早期过敏率相关性研究》)的对照组设计存在逻辑瑕疵,虽不易被非专业人士察觉,但若被目标技术团队深究,恐暴露伪造痕迹。
>
> **结论:** “沃森博士”符合我方“自然使者”的基础特征,但疑点与风险并存。其出现时机巧合度过高,不排除为目标反制措施(主动投放诱饵)的可能性。
>
> **指令调整(Phase 1.5 - ‘暗影替换’ 补充):**
> 1. **‘沃森博士’深度核查:** 启动“织网者”最高级别背景核查协议。穿透表层信息,追溯其剑桥求学记录真实性、亚马逊研究项目资助来源及参与者、论文原始数据(如可能)。重点核查其近期行程(特别是狮城讲座)的发起方、资助者及参与者名单。
> 2. **埃里克·莫林:** 指令其按计划参加沃森讲座,进行近距离观察评估(言谈举止、理念坚定程度、听众反应)。**严禁主动接触!** 仅观察记录。后续指令待核查结果。
> 3. **‘灰夫人’:** 提高警惕等级。暂停非必要线下活动。“翠园”俱乐部进入静默状态。准备备用撤离方案。
> 4. **‘摇篮曲’核心原则:** 维持静默,避免首接冲突。若“沃森博士”被确认为诱饵,则放弃该接触点,启动更隐蔽的“B计划”预备方案(方案代号:‘微风’)。
>
> **—— Weaver**
指令发出,深网中的数据流变得更加隐秘和复杂。“织网者”如同最谨慎的猎手,在香饵面前并未急于扑上,而是亮出了锋利的爪牙,准备先撕开诱饵的伪装,看清其背后是否藏着致命的陷阱。埃里克刚刚感受到的一丝轻松,瞬间又被更深的、无法掌控的紧张所取代。
---
**地点:** 书房。
**时间:** “归墟”捕获到埃里克上报信息及“织网者”初步反应后。
顾衍和沈言面前的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埃里克发送给“深井”的加密信息内容,以及“归墟”通过特殊渠道捕捉到的、“织网者”内部关于“沃森博士”的初步评估和后续指令。
“‘织网者’果然起了疑心。”沈言看着屏幕上“诱饵可能性”那几个冰冷的字眼,心微微下沉,“他们的核查力度会非常大。”
“意料之中。”顾衍的表情没有丝毫意外,眼神冷静得像在分析一份商业报告,“如果他们轻易咬钩,反而不配做我们的对手。疑点是我们故意留下的,‘对照组设计的逻辑瑕疵’就是给他们的‘鱼钩’。”他指了指评估报告中的那行字,“他们越是深挖这个‘瑕疵’,就越会陷入我们预设的逻辑迷宫,因为那个‘瑕疵’本身就是半真半假的,需要复杂的统计学模型才能彻底证伪。这会消耗他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为我们争取主动。”
“那埃里克去听讲座…?”沈言有些担忧。
“让他去。”顾衍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沃森博士’不会出现。讲座当天,会有一场‘意外’——南洋理工大学附属儿童健康中心的小报告厅因‘突发的管道维修’而临时关闭。沃森博士会通过其简陋的学术网站发布一则充满‘遗憾’和‘对主流学术压迫不满’的声明,并宣布将讲座改为一场小范围的、非公开的‘理念交流沙龙’,地点待定,仅限‘理念高度认同者’申请参加。埃里克,自然会被‘婉拒’。”
沈言立刻明白了丈夫的意图:“你是要…吊着他们?既让他们看到‘沃森’的存在和‘反抗’姿态,增加其‘真实性’,又切断他们通过公开场合首接接触和快速验证的渠道?同时,将接触方式引向更私密、更可控的方向,而主动权在我们手里?”
“没错。”顾衍点头,“埃里克的任务是‘留意’并上报,他完成了。‘织网者’需要时间核查,我们给他时间,但方向由我们引导。这个‘沃森博士’,会成为悬在他们面前的一块肉,看得见,暂时摸不着,逼着他们要么投入更多资源深挖(暴露更多自身),要么焦躁之下启动风险更高的备用方案(‘微风’?)。”
就在这时,主卧传来念念响亮的啼哭声,带着一丝不满和急切。琳达轻柔的安抚声随之响起。
顾衍和沈言立刻站起身,所有的算计和冷冽瞬间被关切取代。沈言快步走向主卧,顾衍紧随其后。
育婴台旁,念念小脸涨得通红,委屈地挥舞着小拳头。原来是刚换尿布时,一片特制的有机棉柔巾的边缘标签稍微蹭到了她娇嫩的大腿皮肤,留下了一道几乎看不见的微红痕迹。琳达正无比自责地用最轻柔的安抚手法,小心翼翼地检查着。
“没事的,琳达,念念皮肤太嫩了。”沈言立刻上前,心疼地检查女儿的小腿,确认只是最轻微的摩擦红痕,才松了口气。
顾衍高大的身影笼罩过来,带来无形的压迫感,但看向女儿的眼神却柔得能滴出水。他伸出指腹,极其轻柔地碰了碰念念委屈的小脸:“小狮子受委屈了?爸爸在。”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安抚的力量。
或许是父亲的声音起了作用,或许是琳达的安抚起了效,念念的哭声渐渐小了下去,抽噎着,黑亮的眼睛含着泪花,委屈巴巴地看着顾衍,小嘴一瘪一瘪的,那模样让顾衍的心都揪了起来。
他小心翼翼地从琳达手中接过女儿,动作己经比初为人父时熟练了太多。他抱着念念,在宽敞的主卧里缓缓踱步,低沉的嗓音哼唱着不成调的摇篮曲。宽厚温暖的胸膛和沉稳的心跳,成了念念最安心的港湾,小家伙渐渐止住了哭泣,依偎在父亲怀里,小脑袋一点一点,眼看就要睡去。
沈言站在一旁,看着丈夫抱着女儿温柔踱步的背影,夕阳的余晖透过巨大的落地窗,给他们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眼前这一幕,温馨得如同最完美的油画。然而,只有她和顾衍知道,这看似平静祥和的画面背后,有多少双眼睛在暗处窥视,有多少无形的网正试图笼罩过来。那片蹭红念念皮肤的棉柔巾,是经过多少次严苛扫描才被允许使用的?这间看似固若金汤的育婴室,又隔绝了多少来自深海的恶意低语?
顾衍感受到妻子的目光,抱着己经睡着的念念转过身。两人的视线在空中交汇,无需言语,便己读懂了彼此眼中的决心。无论“织网者”编织出多么精密的网,无论“灰夫人”的手段多么高明,无论“微风”计划潜藏着怎样的杀机,他们都绝不会让任何一丝阴影,真正触碰到怀中这个安睡的小天使。念念均匀的呼吸声,是这片无形战场上最珍贵的安宁,也是守护者们绝不后退的界碑。顾衍将女儿轻柔地放回婴儿床,为她盖好柔软的小被子,然后,握住了沈言的手。他们的掌心相贴,传递着无声的力量和誓言。风暴或许正在加速迫近,但归言岛的灯塔,只会因此燃烧得更加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