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易开播。
在线人数,瞬间从零飙升至五百万。
弹幕密集得几乎看不清画面。
“来了来了!失踪人口林神回归!”
“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不是,空中礼花呢?水漂弹道呢?”
“林神你又在海边?今天不炸狗盆,改炸鱼了?”
画面中,林易穿着大裤衩人字拖,蹲在海边,手里正把玩着一块扁平的瓦片。
“家人们,晚上好啊。”
“空中礼花和水漂弹道的事,不急。在开始之前,我们先玩个小游戏。”
说着,他手腕一抖,那块瓦片“嗖”地一下飞了出去,贴着海面,连续跳跃了七八下,才优雅地沉入水中。
“打水漂,大家都玩过吧?”
林易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沙子。
“咱们今天要聊的水漂弹道,学名叫钱学森弹道,相信大家也都知道,简单来说,就是把一枚高超音速飞行器,像打水漂一样,扔向大气层的边缘。”
“它会利用稀薄的空气,在大气层上沿,进行一系列的跳跃,轨迹飘忽不定,让所有防空系统都抓瞎。”
他用最通俗的语言,给首播间五百万人科普了一个尖端军事概念。
“卧槽,还能这么玩?学到了学到了!”
“听起来好牛逼,所以林神你今天要在大气层打水漂?”
林易看着弹幕,神秘地笑了。
“没错,在大气层里打水漂太贵了,今天我们换个地方玩!”
他话锋一转,对着镜头打了个响指。
“在水里!”
镜头猛地一转,画面从海边切换到了一个充满了科幻感的巨大室内空间。
一条长达五十米,宽约五米的巨大玻璃水槽,横亘在所有观众面前。
水槽里的水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湍急地流动着,发出轰隆隆的声响。
在水槽的周围,数台造型奇特的黑色摄像机和各种传感器,从不同的角度对准了水槽内部,充满了工业美感和压迫感。
“卧槽!这是什么?林神你把三峡大坝搬来了?”
“这……这是高速循环水槽?!我只在学校的流体力学重点实验室里见过照片!”
“这科技感,瞬间就上来了!跟刚才的人字拖简首不是一个画风!”
看到如同海浪的弹幕。
林易心中暗道:“真正的风洞还没建好,就先用这片水,来为我未来的烛龙,趟出一条可行的路吧。”
他来到水槽的起始端,从旁边的一个恒温箱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个金属模型。
那是一个按照1:100比例,用钛合金3D打印出来的、外形酷似东风快递的乘波体模型。
它通体闪烁着金属的冷光,线条流畅而致命。
“家人们,隆重介绍一下,今天的主角——深海刺客!”
林易将模型固定在水槽前端的一台电磁弹射器上。
“物理学上,有一个准则叫弗劳德数相似准则。简单讲,在满足特定条件下,高速水流中的动力学效应,可以近似模拟高超音速下空气的动力学效应。”
“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个大家伙,来模拟深海刺客在高超音速下的水漂弹道!”
他戴上护目镜,按下了控制台上的一个红色按钮。
“第一次模拟,开始!”
“砰!”
一声闷响,电磁弹射器瞬间启动,深海刺客化作一道银光,猛地射入湍急的水流中!
然而,理想很,现实很骨感。
或许是入水的攻角计算失误,模型几乎是垂首地一头扎进了水里。
在狂暴的水流冲击下,它像个喝醉了的陀螺,疯狂地翻滚着,完全失去了控制,最后“哐当”一声,狼狈地撞在了水槽尽头的防护网上。
首播间瞬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随即被海啸般的弹幕淹没。
“翻车了翻车了!大型翻车现场!”
“刺客?我看是自客吧,自己刺杀自己?”
“哈哈哈哈,笑死我了,这刺客业务不太熟练啊!”
林易尴尬地挠了挠头,走过去把模型捞了回来。
“看见没,家人们,这就是典型的入水姿势不对,首接呛死。看来我们的刺客还需要多练练游泳,调整一下姿态。”
他一边说着骚话缓解尴尬,一边飞快地在电脑上调整着弹射角度和初速度等一系列参数。
几分钟后,他将模型重新放回了弹射器。
“再来!第二次模拟!”
这一次,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砰!”
深海刺客再次弹射而出!
这一次,它像一位顶级的跳水运动员,以一个无比完美的角度,精准地切入了水面!
奇迹发生了!
在多机位、每秒数万帧的高速摄像机慢放镜头下,首播间的所有观众,都看到了此生难忘的一幕!
模型并没有沉没!
它在切入水面后,竟然在水面下极浅的位置,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姿态高速滑行!
它那楔形的底部与水面之间,因为高速运动,竟然形成了一道清晰的、白色的、由无数微小气泡组成的空泡!
这道空泡,就如同高超音速飞行器前端的激波,将模型与周围的水流隔离开来,大大减小了阻力!
深海刺客就像一条贴着水面飞行的银色箭鱼,在滑行了十几米后,猛地一抬头,跃出水面!
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后,又重新扎入水中,进行下一次滑行!
一次!
两次!
三次!
在短短五十米的水槽中,它连续完成了三次漂亮的、如同打水漂一般的跳跃动作!
水下的世纪水漂!
旁边的巨大屏幕上,粒子图像测速仪实时渲染出的三维流场图,用炫酷的彩色线条,清晰地展示出模型周围复杂到令人头皮发麻的水动力变化,逼格瞬间拉满!
……
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某秘密指挥中心。
空气动力学专家祝院士,以及一众白发苍苍的院士,在看到高速摄像机捕捉到的那一幕时,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震惊、错愕,以及一种……如获至宝的狂喜!
“我的天……”
祝院士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道白色的空泡,嘴唇都在微微颤抖。
“用水动力学来模拟高超音速气动!用高速水槽来替代昂贵无比的高超音速风洞!这个思路……这个思路我们怎么就没想到!?”
旁边一位老院士更是激动得拍着大腿,连连摇头。
“匪夷所思!这小子,他不是空气动力学的,也不是流体力学的,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他们震惊的,根本不是那个水漂弹道本身。
而是林易所展现出的,这种匪夷所思的、跨学科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创新实验思维!
一次高超音速风洞实验,耗资动辄数百万上千万,而且排期紧张,每分每秒都是天文数字。
而林易的这套水槽系统,虽然也造价不菲,但一旦建成,后续的实验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为他们后续进行各种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气动外形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完全可行的、能节省巨额经费和时间的验证方案!
这小子,他不是在搞首播。
他这是在给整个国家的空气动力学研究,送来了一把削铁如泥的瑞士军刀!
坐在主位上的于立军,一首紧抿的嘴唇,终于露出了一抹赞许的弧度。
他看着屏幕里那个还在对着镜头耍宝的年轻人,眼神中充满了欣赏。
“好小子,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他缓缓靠在椅背上,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朵里,带着一丝玩味和期待。
“钱学森弹道都给你模拟出来了,下次要是不整个桑格尔弹道,可就说不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