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色的时光
锈色的时光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锈色的时光 > 第13章 万象新程

第13章 万象新程

加入书架
书名:
锈色的时光
作者:
每时每刻都很好
本章字数:
3448
更新时间:
2025-06-23

新年的钟声还萦绕在厂区上空,陈氏精密便收到了欧盟重启合作的邀约,随信附上的还有一份 “碳中和智能制造园区” 联合开发计划。陈昊展开泛着墨香的文件,目光扫过 “数字孪生工厂”“元宇宙工业应用” 等陌生词汇,会议室的落地窗映出他紧锁的眉头。老张凑过来,老花镜滑到鼻尖:“这些洋名词,比当年的数控车床还难懂。”

与此同时,北美某科技巨头发布了颠覆性的量子计算架构,宣称能将运算速度提升百倍,瞬间在行业内掀起波澜。技术论坛上,关于 “陈氏技术是否过时” 的争论甚嚣尘上,赵德发的旧部也在暗处推波助澜,散布 “中国企业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元件” 的谣言。

陈建国再次站在老机床博物馆,指尖抚过陈列柜里锈迹斑斑的游标卡尺。玻璃展柜倒映着他身后全息投影中飞速运转的量子计算机,两个时代的技术在光影中重叠。手机震动,李秀兰发来语音:“中午回家吃饭,包了荠菜馅饺子。” 熟悉的话语让他眼眶微热,转身时却在墙角发现了孙子陈小川的涂鸦 —— 一幅画着机器人和老机床牵手的画,旁边用拼音歪歪扭扭写着 “爷爷加油”。

研发中心里,陈昊团队正陷入苦战。数字孪生系统的建模精度始终无法达标,元宇宙平台的交互延迟问题让模拟生产频频出错。“或许我们该换个思路。” 陈昊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突然想起父亲常说的 “从土里刨食” 的智慧。他带着团队走进车间,向操作老式机床的老师傅请教:“怎么用肉眼和手感判断零件误差?”

老技工们起初不解,首到陈昊将他们的经验转化为算法参数。当老张演示如何通过听机床的震动声判断切削状态时,年轻程序员突然灵光乍现:“可以用声波传感器采集声音数据,建立机器学习模型!” 三个月后,全球首个融合传统工艺经验与 AI 技术的数字孪生系统诞生,机床的每一次震颤、每一声嗡鸣,都能在虚拟世界中精准复刻。

量子计算领域的反击同样激烈。陈昊摒弃了与西方巨头正面对抗的策略,转而聚焦量子加密通信。他带领团队深入研究量子纠缠特性,研发出 “量子密钥动态分发系统”。当该系统成功应用于中欧班列的货物追踪,实现零延迟、零泄密的实时监控时,国际半导体协会的质疑声渐渐平息。

然而,更大的危机悄然逼近。某东南亚国家以更低的人力成本和政策优惠,吸引大量国际订单转移。陈氏精密的出口数据首次出现下滑,仓库里积压的零件在智能货架上闪烁着警示红光。陈建国召集全厂大会,看着台下老工友们忧虑的眼神,举起了那把跟随他多年的扳手:“当年我们在地下室创业,靠的不是便宜的劳动力,而是刻进骨子里的较真!”

陈小川的出现带来了意外转机。十岁的男孩在参观科技馆时,被 3D 打印技术深深吸引。他缠着爷爷要学建模,在平板电脑上捣鼓出的齿轮模型虽显稚嫩,却启发了陈昊:“为什么不把 3D 打印应用于零件的个性化定制?” 研发团队连夜攻关,将量子计算的优化算法与 3D 打印技术结合,推出 “按需制造” 解决方案,客户只需上传设计图纸,最快两小时就能拿到定制零件。

赵德发的旧部仍未放弃。他们联合黑客组织,试图通过元宇宙平台植入恶意程序,瘫痪陈氏的虚拟生产线。但早有防备的技术团队启动量子加密防火墙,同时在现实车间部署物理隔离系统。当黑客攻击的数据流在虚拟世界中化为璀璨的烟花,监控室里爆发出欢呼声 —— 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对恶意竞争的有力回击。

金秋时节,陈氏精密的智能园区落成。欧盟代表在开园仪式上惊叹:“这里既有最前沿的数字孪生工厂,又保留着工业文明的温度。” 陈建国推着李秀兰漫步在园区的工业文化长廊,墙上的老照片记录着从地下室到国际舞台的艰辛历程。李秀兰指着一张泛黄的合影,照片里年轻的陈建国穿着补丁工装,眼神却充满倔强:“你看,咱们真的走了好长的路。”

深夜的研发中心,陈昊和陈小川趴在量子计算机模型前。男孩指着电路板上的芯片问:“爸爸,以后我能做出比这个更快的机器吗?” 陈昊摸了摸儿子的头,窗外的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当然,只要你像爷爷那样,永远不放弃。”

厂区外,新的中欧班列正缓缓启动,车厢里装载的不仅是精密零件,更是中国制造的智慧与韧性。而在老槐树下,又一批员工的新年愿望随风轻晃,其中一张稚嫩的便签上,陈小川用端正的字迹写道:“我要让全世界都用上中国的机器。”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