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
太子妃常氏倚在暖阁的软榻上,手中捏着一封厚厚的信笺,
那是数日前太子朱标自河湟谷地大营发来的家书。
她细细读着,时而蹙眉,时而展颜,
当读到关于李祺那荒诞离奇的“三头六臂骑黑龙”传说时,
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这吐蕃人,编故事的本事倒是一流。”
常氏笑着摇头,将信递给一旁侍立的宫女,
“去,请临安公主和刘小姐过来,也听听这雪域趣闻。”
不多时,临安公主朱镜静和刘璟联袂而来。
自大军西征,这两位年龄相仿、性情相投的少女便时常相聚,
互相慰藉牵挂之情,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闺中密友。
“嫂嫂,可是有大哥他们的消息了?”
临安一进门便急切地问道,小脸因快步行走而微微泛红。
“正是,”
常氏笑着招呼她们坐下,让宫女念信。
当听到信中描述的吐蕃流言时,
临安先是瞪大了眼睛,随即小脸涨得通红,
一半是羞赧,一半是难掩的骄傲:
“胡说!祺哥哥才不是什么煞魔!他是…他是大英雄!”
她挥舞着小拳头,语气斩钉截铁。
刘璟则安静地听着,当听到“一枪钉死敌酋”那段时,
她放在膝上的手微微攥紧了裙角,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随
即又被那荒诞的“拉冰屎冻死羊”逗得掩口轻笑:
“这…这传言也太过离奇了。
不过,李世子神勇,确非虚言。”
她声音轻柔,带着一丝钦佩。
常氏看着两位少女不同的反应,心中了然,笑着打趣道:
“镜静妹妹是心疼你的祺哥哥被编排,璟妹妹倒是看得透彻。
不过前线将士能打出这般威名,总是好事。
信中还说,新的御寒物资己由东宫詹事府会同督军衙门押运上路,
皆是上等棉絮填充的厚实冬衣和坚固毡靴,想必将士们能少受些苦了。”
临安闻言,小脸上终于露出明媚的笑容:
“太好了!这下祺哥哥他们就不会冻着了!”
刘璟也轻轻点头,眼中忧虑稍减。
......
凛冽的风卷过营寨,旌旗猎猎作响。
经过近半个多月的休整适应,辅以源源不断送达的优质御寒物资和持续的药汤调理,
十万明军将士的脸色明显红润了许多。
中军大帐内,炭火烧得正旺。
徐达、朱标、李祺、朱棣、徐辉祖等人围在巨大的沙盘前。
沙盘上,清晰地标注着大军即将推进的路线。
前方百里,便是吐蕃重镇乌思藏的门户,险峻的“鹰愁峡”。
“大将军,”
“末将前行探查发现:鹰愁峡前方二十里,偏西侧‘秃鹫岭’山腰,
有大规模人马集结痕迹,约三千至西千人。
其后方隐蔽处,发现简易木架结构,
形似小型抛石机和床弩基座,数量…不下三十具。”
李祺的声音平静!
徐达猛地抬头:“秃鹫岭?
那地方地势险要,居高临下,俯瞰峡谷通道!
若真在那里架设了抛石机…我军一旦进入峡谷,便是活靶子!
好毒的算计!”
朱棣倒吸一口凉气:“他娘的!这帮吐蕃崽子够阴险!
想给咱们来个瓮中捉鳖?”
朱标则迅速冷静下来,手指在沙盘上秃鹫岭的位置点了点:
“祺弟所见,当无虚言。
敌军占据地利,以逸待劳,我军若贸然进入峡谷,必遭重创。
当如何破之?”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徐达身上。
徐达盯着沙盘,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片刻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想埋伏老子?老子就给他来个将计就计!”
“传令!”
“骁骑营左卫指挥使张武!”
“末将在!”
“命你率本部两千精骑,多打旗帜,明日清晨大张旗鼓,做出探路先锋姿态,首扑鹰愁峡入口!
记住,声势要大!
要让山上的吐蕃崽子看得清清楚楚!”
“末将领命!”
“神机营指挥使王威!”
“末将在!”
“你营中所有‘神臂弩’、‘八牛弩’今夜秘密前移!
目标,秃鹫岭山腰敌军预设阵地!
李参谋会给你最精确的方位和距离!
明日张武部佯动吸引注意,待敌军暴露器械阵地,立刻给老子进行超视距覆盖打击!
务必在敌军反应过来前,摧毁其所有远程器械!”
“末将领命!有李参谋指引,
定叫吐蕃贼的破烂玩意儿变成一堆烂木头!”
“中军前卫营、左卫营!”
“末将在!”
“你二营挑选精锐步卒三千,
携带强弓硬弩、火油罐,由李参谋亲自指引,今夜子时,轻装简从,
绕道秃鹫岭侧后陡峭处,攀爬潜伏!
待神机营远程打击开始,敌军必然大乱!
尔等立刻抢占制高点,居高临下,用火箭、火油罐焚烧其营帐辎重,弓弩攒射溃散之敌!”
“末将领命!”
一道道军令如同流水般下达,整个大营如同精密的战争机器,在夜幕的掩护下悄然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