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的谎言
终极的谎言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终极的谎言 > 第12章 社团纳新的套路

第12章 社团纳新的套路

加入书架
书名:
终极的谎言
作者:
冷漠之柔
本章字数:
5138
更新时间:
2025-06-25

第十二章 社团纳新的套路

开学第一周,校园里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社团纳新的主干道。五颜六色的横幅从一棵树拉到另一棵树,喇叭里循环播放着动感的音乐,各个社团的摊位前挤满了穿着新生军训服的面孔,空气中弥漫着青春荷尔蒙和廉价香水混合的味道。

陈林是被一张红色的海报吸引过去的。海报上写着“法律援助社——维护公平正义,守护法治之光”,下方是几个学生穿着正装、手持法律文书的照片,眼神坚定,意气风发。这让他想起了中学时在县城书店里看到的法治杂志,也想起了自己报考法学院的初衷——他想成为一个像海报上那样的人,能为别人讨回公道。

摊位前围了不少人,一个戴着金丝边眼镜、看起来很斯文的学长正在分发宣传单。陈林挤进去,递上自己的学生证:“学长,我想加入法律援助社。”

“欢迎欢迎!”金丝边学长接过学生证,扫了一眼,“法学院的啊,好苗子。先填个报名表吧,基本信息填一下,再写一段加入社团的理由。”他递过来一张印着社团LOGO的表格。

陈林接过表格,找了个角落的台阶坐下,认真地填写起来。他写自己来自偏远的侗族村寨,见过一些因为不懂法而吃亏的乡亲,写自己渴望学习法律知识,将来能帮助更多的人,写得一笔一划,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真诚。

填完表,他又挤回摊位前,把表格递给金丝边学长。学长接过来,快速地扫了一眼,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语气也变得公式化:“行,表格我们先收着,回头会通知面试。”

“面试?”陈林有些紧张,“都考什么啊?”

“也没什么,主要是聊聊你对社团的认识,还有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学长一边说,一边把陈林的表格和其他表格摞在一起,随手放在了摊位角落,“对了,你家里是做什么的?”

“我家?我爸妈都是农民,在家种地。”陈林如实回答。他不明白,加入社团为什么要问家里是做什么的。

学长“哦”了一声,没再说话,转头去招呼旁边一个穿着名牌运动服、一看就家境不错的男生:“同学,想加入我们法律援助社吗?我们社团可是学校的明星社团,跟法院、律所都有合作……”

陈林站在原地,感觉自己像个透明人。他看着那个男生和学长相谈甚欢,学长递给他的宣传单都是从最上面拿的,还特意多给了一张社团的精美明信片。

接下来的几天,陈林一首盼着法律援助社的面试通知。他把高中时买的几本法律普及读物翻出来看,还在笔记本上摘抄了一些法律条文,生怕面试时回答不上来。同宿舍的王磊见状,笑他:“陈林,你至于吗?不就是个社团吗,跟过家家似的,还真当回事啊?”

王磊来自省城本地,家里条件不错,穿着打扮都很时髦,说话也带着一股“见过世面”的随意。他加入了校篮球队和摄影协会,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这不是普通的社团,这是法律援助社,是跟法律相关的。”陈林认真地说。

王磊撇撇嘴:“法律?这年头,法律也得看谁在用。我跟你说,这种社团,水可深了。核心成员都是有关系的,要不就是家里有钱有势的,像我们这种普通学生,进去也就是打打杂,凑个人数。”

陈林没听懂“关系”是什么意思。在他的认知里,只要你努力、够优秀,就应该得到机会。他老家寨子里选村干部,都是大家投票选出来的,谁勤劳、公道,谁就能当选。

三天后,法律援助社的面试通知终于来了,是一条群发短信,通知他第二天下午去社团办公室面试。陈林特意换上了自己最干净的一件衬衫,提前半个小时就到了办公室门口。

办公室在一栋老旧的教学楼里,门上贴着“法律援助社”的牌子。里面己经有几个学生在等着,其中就有那天在摊位前和学长相谈甚欢的运动服男生。

轮到陈林面试时,他深吸一口气,推门进去。办公室里坐着三个学长学姐,其中一个就是那天发传单的金丝边学长。

“陈林是吧?坐。”金丝边学长指了指对面的椅子,手里翻着陈林的报名表,“看你的简历,家在湖南湖北交界的侗族自治县?挺远的啊。”

“嗯,坐车要一天一夜。”陈林点点头。

“那你为什么想加入我们社团?”另一个学姐问道,语气平淡。

陈林把自己填在报名表上的理由又说了一遍,说得有些激动,眼睛里闪着光:“我觉得法律是公平正义的象征,我想通过社团学习更多,以后能帮助像我家乡那些不懂法的人……”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金丝边学长打断了:“想法很好,但是呢,我们社团的核心工作,不仅仅是学习理论,更重要的是实践。而实践,就需要接触到一些实际的案例,这就需要……嗯,一定的资源和背景。”

“资源?背景?”陈林皱起眉头,“这跟资源背景有什么关系?法律不是讲证据和道理吗?”

三个面试官交换了一个眼神,金丝边学长笑了笑,语气带着一丝耐心,像是在给小学生上课:“小学弟,你还是太单纯了。比如说,我们要去社区做法律援助,得跟社区居委会打好关系吧?要是遇到比较复杂的案子,想找个律师咨询,得有人脉吧?再比如,以后社团有机会去法院旁听,甚至实习,没有点‘关系’,怎么可能轮得到你?”

他顿了顿,看着陈林困惑的脸,继续说道:“不是我们歧视你,实在是社团资源有限,核心岗位就那么几个,肯定要优先考虑那些能为社团带来‘帮助’的同学。你看小李,”他指了指那个运动服男生,“他爸爸是我们市律协的副会长,以后社团要是搞活动,找场地、拉赞助,人家一句话的事。”

陈林彻底明白了。原来这里的“背景”,就是父亲是谁,家里有没有权势,能不能给社团“带来好处”。这和他想象中的“法律援助社”完全不一样。他以为这里是追求公平正义的地方,没想到和报到那天学长索要“辛苦费”一样,都藏着一套他看不懂的“规则”。

“所以,”金丝边学长看着他,“你的情况我们了解了。这样吧,你先从外围成员做起,平时参加一下社团的常规活动,比如整理资料、发发传单什么的。核心成员……以后再说吧。”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陈林心里刚刚燃起的小火苗。他默默地站起来,说了声“谢谢学长学姐”,然后走出了办公室。

走廊里光线昏暗,窗外的阳光被教学楼挡住,只留下一片阴影。陈林靠在冰冷的墙壁上,手里还攥着那张写满真诚的报名表。他想起家乡鼓楼里的老人们,他们解决寨子里的纠纷,靠的是道理和公道,靠的是大家的信服,从不会问谁家有钱有势。

“背景……”他低声重复着这个词,觉得无比陌生和刺耳。原来在这个“钢筋森林”里,想要追求理想,光有热情和真诚是不够的,还需要他没有的“背景”。他第一次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喉咙,说不出话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