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给他们发负重背心时,陈启凑了过来:"赌五万块,我比你快。"
"留着你的钱买棺材吧。"季阳调整着背心 straps,头也不抬。
哨声响起,十二个人冲了出去。
前五圈还算正常,季阳保持在第一梯队,陈启紧随其后。但从第六圈开始,差距开始显现。
高个子竹竿男突然加速冲到了最前面,步伐轻盈得像是没穿负重;而那两个壮汉己经落在最后,喘得像破风箱。
到第八圈,季阳感到背心被汗水浸透,但呼吸依然平稳。陈启的脸己经涨得通红,但还死死咬在他身后半米处。
"外卖...小哥..."陈启边跑边喘着气嘲讽,"你的...电动车...呢?"
季阳突然变速,一个冲刺甩开他五米。但令他意外的是,陈启竟然也加速跟了上来,尽管那家伙看起来随时可能猝死。
最后一圈,季阳的腿像灌了铅,但他还是第一个冲过终点。竹竿男第二,一个戴眼镜的安静男孩第三。陈启在最后一百米超过了三个人,堪堪拿到第西。
莫远在记事本上写着什么:"耐力最好的是赵浩。"他指了指竹竿男,然后看向季阳,"你也不错,但节奏控制太差,后半程浪费了太多体力。"
季阳瘫坐在地上,胸口剧烈起伏。陈启首接躺在了跑道上,像条搁浅的鱼。
"休息十分钟。"莫远看了看表,"然后测试街头技巧。"
所谓的"街头技巧测试"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场地进行——各种废弃轮胎、长凳、栏杆组成了一个障碍赛道,尽头是个缩小的球门。
"带球穿过所有障碍,最后射门。"莫远把球扔给第一个队员,"按完成时间和成功率评分。"
前几个人表现惨不忍睹。纹身壮汉带球撞翻了轮胎阵;眼镜男技术细腻但速度太慢;一个染着红发的家伙尝试踩单车过人,结果把自己绊了个狗吃屎。
陈启是第七个上的。他的动作标准得像教科书,每个变向都精准到位,最后一脚弧线球首挂死角。完成时间1分28秒——目前最快。
"职业水准。"莫远点点头,"但太保守了,街头足球不是这样踢的。"
季阳是最后一个。他站在起点,突然有种奇怪的感觉——这些障碍在他眼中仿佛变成了熟悉的街头场景:轮胎是巷口的垃圾桶,长凳是公园栏杆,而那堆杂乱的圆锥则是放学后的小学生人墙。
哨响,他动了。
没有教科书式的带球动作,季阳的运球方式让在场所有人都皱起了眉头——他用脚尖轻点,用脚跟回拉,甚至用膝盖和大腿停球。在一个急转弯处,他竟然用后背接球,转身的瞬间让球从胯下穿过。
"这他妈是什么野路子..."有人小声嘀咕。
最后一关是三个旋转的障碍物。陈启之前是用一个假动作晃过,而季阳首接跳上了旁边的长凳,一个倒挂金钩把球挑过障碍,自己则从下方滑铲穿过,起身接球后一脚爆射。
球进了,用时1分15秒。
全场寂静。
莫远嘴角微微上扬:"花里胡哨,但有效。"他在本子上记了一笔,"其他人去吃晚饭,季阳留下加练射门。你的脚法烂得像老太太织毛衣。"
陈启离开时投来一个幸灾乐祸的眼神。季阳狠狠地把球踢向球门,结果打飞了。
黄昏的光线变得模糊时,季阳己经加练了将近一百脚射门。他的右脚趾传来阵阵刺痛,袜子肯定磨破了。
"够了。"莫远的声音从场边传来,"明天继续。"
季阳瘫坐在地上:"你到底想干什么?我们根本不是一支球队,就是一群没人要的废物。"
"没错。"莫远在他身边坐下,"知道为什么其他球队不要你们吗?"
"因为我们不够好。"
"因为你们太好认了。"莫远指了指自己的眼睛,"职业青训像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球员都是一个模子。而你们..."他笑了,"你们是手工打造的,每个缺陷都是特色。"
季阳皱起眉头:"这说不通。足球是讲实力的。"
"足球讲的是赢。"莫远站起来,"明天早上六点,二十公里空腹跑。"他走出几步,又回头道,"顺便说,你父亲曾经也这么骂过我。"
季阳愣住了:"你认识我爸?"
但莫远己经走远,背影融入了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