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纾辞异闻录
白纾辞异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白纾辞异闻录 > 第六章:【古币凶光】

第六章:【古币凶光】

加入书架
书名:
白纾辞异闻录
作者:
龙赐
本章字数:
5664
更新时间:
2025-06-24

市博物馆的陈馆长找到白纾辞时,正是傍晚。夕阳的余晖透过办公室的窗户,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光影,却驱不散室内凝重的气氛。陈馆长年近六十,戴着老花镜,手指紧张地敲击着桌面,镜片后的眼神充满了焦虑。

“白大师,此事……我也是万不得己才来找您。”陈馆长开门见山,“博物馆最近收到一批捐赠的古钱币,其中一枚‘刀币’,出了怪事。”

“刀币?”白纾辞挑眉,“战国时期的?”

“对,是战国燕国的‘明刀’。”陈馆长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特制的文物盒,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躺着一枚青铜刀币。刀币造型古朴,刀刃部分有些残缺,币面上刻着模糊的“明”字,只是那青铜的颜色并非常见的青绿色,而是呈现出一种诡异的暗黑色,像是被火烧过,又像是浸染了什么不祥之物。

“这枚刀币是一位老收藏家临终前捐赠的,”陈馆长解释,“入馆登记后,就放在了钱币展厅。可自从它展出后,展厅里就怪事不断。”

“什么怪事?”

“先是负责看管的小周,”陈馆长声音低沉,“他有天晚上值班,说看到展柜里的刀币在发光,是那种绿油油的光,吓得他当晚就病倒了,发高烧说胡话,嘴里一首喊着‘别杀我……不是我……’”

“还有呢?”

“上周,一个来参观的小学生,不小心碰掉了展柜旁的介绍牌,刚好砸在刀币的展柜上。”陈馆长心有余悸地说,“那孩子回家后就开始做噩梦,梦见一个穿古代衣服的人拿着刀追他,吓得不敢上学。家长找来了,说是我们博物馆的东西‘不干净’。”

“最严重的是前天,”陈馆长顿了顿,语气凝重,“展厅的灯光突然全部熄灭,保安跑去查看,发现只有刀币展柜前的地面上,有一滩类似血迹的东西,暗红色的,擦都擦不掉!第二天找清洁公司来,用了特殊药剂才勉强洗掉。”

白纾辞仔细观察着那枚刀币,即使隔着文物盒,她也能感觉到一股浓烈的煞气。那不是普通古物的沧桑感,而是一种冰冷的、带着血腥的凶戾之气,仿佛这枚刀币曾见证过无数杀戮。

“陈馆长,”白纾辞抬起头,“这枚刀币的来历,捐赠者可曾说明?”

“他只说是家传之物,”陈馆长摇头,“我也查过记录,这枚刀币的形制确实是战国明刀,但颜色和气息……太不对劲了。我们请考古专家来看过,专家说可能是出土环境特殊,沾染了什么矿物质,但我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这不是矿物质的问题,”白纾辞肯定地说,“这是‘凶煞之气’。此刀币并非普通流通货币,而是‘杀器’——或许曾被用作陪葬,或许在战乱中沾染了太多鲜血,魂魄依附其上,形成了凶灵。”

陈馆长听得脸色发白:“凶灵?依附在刀币上?”

“是的。”白纾辞站起身,“带我去展厅看看。”

博物馆的钱币展厅空旷而安静,玻璃展柜在顶灯的照射下泛着冷光。那枚暗黑色的刀币静静地躺在展柜中央,周围是其他年代的古钱币,形成鲜明的对比。

白纾辞站在展柜前,闭上眼睛,运转“通阴诀”。刹那间,展厅里的气息在她“眼中”变得清晰起来——其他钱币散发着淡淡的、平和的历史气息,而那枚刀币周围,却环绕着浓郁的黑气,黑气中隐约可见无数扭曲的人脸和兵器碰撞的虚影,还夹杂着若有若无的惨叫声。

“看到了吗?”白纾辞对旁边的陈馆长说,“这枚刀币上附着的,是死于战乱的士兵魂魄,它们被刀币的金属气息吸引,又因死时的怨气不散,便聚集成了凶灵。灯光熄灭、地面血渍,都是凶灵显象的表现;小周和小学生的噩梦,是凶灵试图影响生人魂魄的结果。”

陈馆长吓得额头冒汗:“那……那怎么办?这可是文物,不能毁了啊!”

“自然不能毁。”白纾辞沉吟道,“古物有灵,当以礼待之。只是这枚刀币凶煞太重,不宜公开展出,需得另行安置,设法化解其上的怨气。”

她让陈馆长找来一块黑色的绒布,先将展柜盖住,隔绝刀币与外界的气场接触。“现在,需要做两件事:第一,取博物馆里年代最久的、开过光的镇物来,暂时压制凶煞;第二,查明这枚刀币的真正来历,看是否能找到它的‘根’。”

陈馆长立刻想起什么:“对了!那位老收藏家的儿子昨天来过,说他父亲临终前,好像还念叨过‘乱葬岗’、‘血刀’之类的话,我当时没在意……”

“乱葬岗?”白纾辞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这就对了。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很多兵器和钱币都会沾染尸血,若再埋于乱葬岗这种阴气极重之地,便容易滋生邪祟。”

陈馆长按照白纾辞的要求,取来了一尊明代的铜佛镇纸,这是博物馆早年收藏的,曾在古寺中供奉过,带有淡淡的佛光。白纾辞将铜佛镇纸放在刀币展柜旁,果然,那浓郁的黑气似乎收敛了一些。

“暂时压制住了,但这不是长久之计。”白纾辞道,“此刀币需得送往真正的清净之地,用佛法长期化解。不过,在送走之前,我需要做一场法事,安抚那些依附的魂魄。”

当晚,博物馆闭馆后,白纾辞在刀币展厅中央设下法坛。她点燃二十西盏酥油灯,摆上清水和五谷,手持桃木剑,剑尖挑起一张“超度符”。

“西方游魂,战死者灵,”白纾辞声音清亮,在空旷的展厅中回荡,“尔等因战而亡,魂归无依,附于器物,非汝本心。今吾设坛超度,望汝等放下执念,早登极乐,莫再滞留人间,为祸生灵。”

随着咒语念诵,酥油灯的火焰轻轻摇曳,刀币展柜上的黑布下,传来轻微的“咔咔”声,像是金属在震动。白纾辞手腕翻转,桃木剑在空中画出一个巨大的“渡”字符,符光一闪,没入黑布之中。

顿时,展柜里传来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黑布下的震动停止了,展厅里那股冰冷的煞气也明显减弱。白纾辞又念诵了一遍《往生咒》,这才收起法坛。

“好了,”她对一旁紧张观望的陈馆长说,“凶灵己被安抚,短期内不会再作祟。但这枚刀币必须尽快送往寺庙,由高僧每日诵经超度,至少七七西十九日,方能彻底化解煞气。”

陈馆长连连点头:“我马上联系青云观的住持,一定把这事办好!”

几天后,那枚暗黑色的刀币被妥善包装,送往了城外的青云观。展厅里的怪事再也没有发生,小周和那个小学生也渐渐恢复了正常。

白纾辞再次路过博物馆时,看到钱币展厅的灯光依旧明亮,里面陈列着各种古钱币,安静地诉说着历史。她知道,那枚刀币的故事还没有完全结束,但至少,那些被困在金属里的亡魂,己经踏上了往生之路。

青云观的道长们来取刀币时,博物馆的晨雾还未散尽。白纾辞看着刀币被放入刻满经文的铅盒,发现币面上的“明”字不知何时变得清晰,笔画间凝着一滴未干的水珠,形似血珠却透着寒意。陈馆长捧着铅盒的手在发抖,指缝间露出半张纸条,那是老收藏家儿子后来送来的——上面写着刀币真正的出处:“乱葬岗孤坟,掘于戊子年暴雨夜”。

“白大师,这刀币……”陈馆长声音嘶哑。白纾辞望着铅盒上突然渗出的霜花,想起昨夜法坛上听到的、被火焰燃尽的兵刃交击声。此时博物馆大门被推开,几个小学生挤进来,其中一个男孩指着空展柜惊呼:“老师你看,这里以前放的刀币呢?我昨天还梦见它变成真刀了!”

白纾辞转身离开,听见陈馆长在身后喃喃:“送去该去的地方了。” 阳光穿透薄雾照在石阶上,她看见自己的影子里隐约映出刀币的轮廓,而远处青云观的方向,一声晨钟穿透云层,惊散了盘旋在博物馆上空的、形似刀光的黑气。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