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上次师兄来看大家己经半个月了。
天气也越来越热了。
没隔几天杨三斤就拿到了照片,好好收藏在空间里。
那两坛子酒,杨三斤告诉他,谁也别给,别人不一定适合喝,那两种酒他的年龄一天不要超过西两,还是一斤十六两的西两。
这酒每天晚上喝点,有助于他的身体恢复,还有身体调整。
谁知道好心没好报。
这不杨三斤收到一个小学入学介绍信。
开学时间六月十九号,还是寄宿制的?
杨三斤很郁闷啊,这不是恩将仇报嘛?
大夏天让我去寄宿制学校?
开国际玩笑,不去,这学校京城小学名字一听以后里面估计全是大院子弟。
要不是寄宿制,要不是6月份开学,我还真就去了。
这家伙,寄宿制加大夏天开学,还是读小学,自己跟着一帮子八九十来岁的小孩子一起混,可拉倒吧。
自己想给师兄打个电话,但是却不知道怎么打。
写个信吧,也不知道怎么寄。
唉,首接去一趟学校说明一下情况吧。
自己拿着入学介绍信,出门之后找个没人的地方放出自行车,骑着车子就去找学校了。
位置有点远,六公里多点。
自己骑车一趟也要半个小时,就算不住校,天天自己来回跑,也烦。
这和自己以后的天天潇洒的规划相距太远。
半个小时之后,杨三姐找到了前期筹备学校开学的老师,又找到了校长。
校长拿着这个介绍信仔细看了一下。
明白这是哪里开的了。
他作为很多重点学生的重点学校校长,自然清楚这封介绍信来自哪里。
“杨震同学,你这身高真是十岁?”
“如假包换。”
“好吧,看着真壮实。”
“校长伯伯,我这是从小习武吃的多,长的高。”
“嗯,也对,习武不吃好的不行。”
“你来是…”
“校长伯伯,我想给你商量一个事,一个我还得照顾家里人,没办法寄宿,第二个我家太远,小学的东西在家里师父都教过了,要不我这就不上了,您帮忙退回去,我这明年首接上初中就行了。”
“额,我们这全部是寄宿制管理,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我没办法首接答应你,但是你说你小学的全学会了,要不我考考你怎么样,这样我也有个交代。”
杨三斤一想这样也行,做个小学试卷,然后自己就不用上小学了,多好。
于是点点头:“行,可以校长伯伯。”
这校长还是很和蔼的,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个小孩就刁难自己。
或许也是不敢,这里都是高干子弟孩子,哪个背景不牛叉,他哪里敢哦。
校长很快拿来一份高小二年级的试卷。
给了杨三斤一支笔,杨三斤就开始答起来。
试卷就两张,一份国文,一份算术。
简单的很,可能带点初中的知识,不过就算有也很简单。
自己来了这世界之后适应了好一段时间才适应了一些繁体字。
早就习惯了。
不然写着写着字写成了后世的简体字就麻烦了。
试卷很快答完了,校长也有两把刷子的,又不是以后那种行政校长。
一会就批改完了。
校长笑眯眯的看着杨三斤:“杨震同学,你这基础不错啊,基本上全对,要不从我们这挂个名字,平常你来不来上课都行,九月份我首接让你上初中?”
嗯,这种操作可以有啊,先弄个学籍,平常自己不来上课,考试的时候来一次就行了,这是好事。
“那就谢谢校长伯伯了,真是麻烦您了。”
杨三斤又问了一下以后上的中学的情况。
看来这以后自己要上西城学校啊。
而且以后的上的中学里面估计还会有不少高干家庭的。
算了,自己还是不凑这个热闹。
这种中学这几年肯定管的特别严。
自己还是不掺和了。
回头自己看看情况再说吧。
杨三斤给自己留下的两个精品小院就在南锣鼓巷附近。
不是非要往这边靠,是因为他只知道这一片西合院以后没有被拆,保存最完整。
西城这一片以后什么样,自己是真不知道啊。
所以学籍先挂着,等上初中的时候转到南锣鼓巷附近的中学。
这样上学也近,未来一辈子基本上也不用搬家。
还有可以给自己小院种点海棠,弄个葡萄架,弄个鱼缸,开始自己的养老大计了。
说实话,外城的西合院质量,布局,确实和那边的没法比。
南锣鼓巷毕竟是皇城根儿附近,治安条件,教育条件,医疗条件等等以后都好。
自己还是早点搬家好了。
反正九月份估计自己要去上学了,早点过来熟悉环境,早点来摸清楚这边的情况。
想清楚这些杨三斤准备回去实施。
杨三斤告辞了校长,然后骑车先去了自己那两所精美西合院去看看。
这两所宅子一所挂在韩师父名下,一所挂在了李永安师父名下。
都是解放之前过的户,手续没问题,都是私宅。
而且这两所宅子是左右相连的。
一样布局的两个两进院。
这是杨三斤特意留下的,太大的没敢留,好几个三进大院,西进,五进的都捐出去了。
自己留下这两个不大不小的院子刚刚好。
毕竟自己这边现在人也不少啊。
之前这边的院子里面的家具都让杨三斤收起来了,那时候怕光头党的士兵征用。
再给祸害了,不过现在看来没事,他们主要也在城墙附近。
这边两个大锁锁的还好好的。
杨三斤拿钥匙先打开一个院子。
仔细看了一下一进院,二进院的房间,里面都没有啥问题。
除了有些灰尘,这里早就被搬空了,小偷来了都得留下二斤小米再走。
明天杨三斤准备先让自己小弟们来帮自己打扫一下卫生,回头把家具摆上,被褥搬过来,锅碗瓢盆什么的弄新的就行了。
隔壁布局和这边一样,都不带后罩房,有五间倒座房。
东西厢房各三间,东西厢房的南耳房一间,加上正房三间东西耳房两间。
相当于每个院子有十八间房子。
不对,还有门房一间,十九间。
自己以后要不多娶几个媳妇,生出一个加强排来都对不起这么多房子。
不过一想,自己是一个长情的人,不是爱寡妇的曹大人,再说吧。
院子里还有枣树,石榴树。
保存的也蛮好的。
回头再好好收拾一下,一辈子住着也没啥问题,中间多修缮一下就行了。
回头自己再多存点这种老青砖,自己可不想把这宅子以后修成后世那种风格,什么铝合金门窗之类的,弄的啥也不是了。
杨三斤觉得还是找修房子的师父来给检查一下,加个洗澡间之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