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郎带来的阴霾,如同山间的薄雾,在靠山村人齐心守护田野的坚定中,渐渐被初夏明亮的阳光驱散。那关于北边蝗虫的传言,更像是遥远山外的一声模糊叹息,并未真正惊扰到这片被精心照料的土地。村民们将那份不安化作了更细心的看护,日夜悬心着田里的宝贝疙瘩。
荞麦的籽囊,在阳光和雨露的滋养下,一天天鼓胀起来。嫩绿悄然褪去,染上了越来越深的褐色,坚硬的三角外壳包裹着日渐的米粒。微风拂过,沉甸甸的穗头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轻响,那是丰收在低语。田埂边,巡看的脚步更加频繁,目光中饱含着即将收获的期盼与小心翼翼的紧张。每一次弯腰检查,指尖拂过那些坚实的籽实,都能让人心头涌起一股暖流。
“快了,就快成了!”姜石粗糙的手指捏开一颗接近成熟的褐色籽囊,露出里面的白色荞麦米,脸上笑开了花。这沉甸甸的收获,是对所有汗水与辛劳最踏实的回报。
收获的日子终于到了!
天蒙蒙亮,整个靠山村便己苏醒。家家户户倾巢而出,带着磨快的镰刀、结实的麻袋和满满的喜悦。金色的阳光洒满田野,映照着村民们忙碌而充满希望的身影。镰刀挥动,发出“唰唰”的声响,一株株承载着希望的荞麦被齐根割下。妇人们麻利地将割下的荞麦捆扎成束,男人们则负责将这些沉甸甸的收获一趟趟扛回各家的打谷场。打谷场上,铺开洗净的草席或旧布,用连枷拍打,或用木棍敲击,黑色的三角荞麦籽便欢快地蹦跳出来,带着泥土和阳光的气息。空气中弥漫着新粮特有的、令人心安的清香,混合着汗水味,构成了一曲最动人的丰收交响。
姜家的打谷场格外热闹。姜石和赵秀兰是主力,岁岁灵巧地帮忙捆扎、捡拾散落的籽粒。姜林则像个小牛犊,一趟趟地运送着成捆的荞麦。最让人欣喜的是姜山。他无法参与重体力活,却主动承担起了一项重要任务——看顾晾晒的荞麦籽。他坐在场院边的树荫下,身边放着驱赶鸟雀的竹竿和一个小水罐。他的目光专注地扫视着摊晒在席子上、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荞麦籽,不时用木棍轻轻翻动,确保每一粒都能均匀地接受阳光的亲吻。这份力所能及的责任感,让他苍白的面容上也染上了健康的红晕和满足的光彩。华大夫路过,看着姜山认真翻晒的身影,捋须微笑:“姜山这‘草叶先生’,又添了新差事——‘粮仓卫士’了!” 这善意的调侃引来一片善意的笑声,姜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嘴角却悄悄扬起。
新收获的荞麦米,带着阳光的温度和泥土的馈赠,迫不及待地登上了靠山村的灶台。如何吃它,成了妇人们新的甜蜜烦恼。
岁岁成了最积极的探索者。她首先想到的是华大夫提过的嫩籽。挑出一些尚未完全成熟、还带着微青的荞麦籽粒,用石臼小心地舂去不太坚硬的外壳,得到一小碗青白色的嫩荞麦米。
“娘,这个煮粥试试?”岁岁提议。
赵秀兰欣然同意。嫩荞麦米洗净,加入足量清水,慢慢熬煮。随着水汽升腾,一股不同于葛粉的、更加醇厚朴实的谷物香气弥漫开来。煮好的嫩荞麦粥呈淡淡的青白色,米粒软糯,带着一丝独特的、微涩的回甘,入口却格外顺滑滋润。一碗热粥下肚,暖胃暖心,是新粮最本真的味道。
“嗯!香!比葛粉糊糊更…更实在!”姜林捧着碗,满足地呼出一口气。
华大夫也赞道:“新粮养人,这嫩荞麦粥,清胃热,正合时宜。”
岁岁的巧思不止于此。她将晒干硬化的荞麦籽磨成粗粉。荞麦粉混合少量葛粉,加入温水和一点点珍贵的盐,揉成面团。没有擀面杖,就用洗净的圆木棒代替。面团被擀成薄片,再切成细条。下入滚水中煮熟,捞出过凉水,便成了靠山村第一碗真正的面条——荞麦面!
煮熟的面条呈灰褐色,带着荞麦特有的斑点,口感劲道爽滑,麦香浓郁。浇头是岁岁用新采的野葱爆香,加入切碎的盐渍野豌豆苗尖和少许盐渍蒲公英茎碎翻炒成的简易咸鲜卤子。一碗朴素却诚意满满的荞麦面端上桌,瞬间征服了全家人的胃。
“面!是面条!”姜林惊喜地叫出声,挑起一筷子吸溜得飞快。
姜山也慢慢咀嚼着,感受着这从未体验过的、筋道又带着谷物香气的口感,眼中满是新奇和满足。
“好,真好!”姜大柱憨厚地笑着,连汤都喝得干干净净。这碗面,不仅仅填饱了肚子,更带来了对生活无限可能的憧憬。
家里的盐渍菜和干菜,在这丰收的喜悦中,也焕发了新的光彩。赵秀兰用新换来的盐,小心地补充着消耗的盐渍菜罐子。她发现,用少许新榨的野葱油拌盐渍蒲公英茎,咸鲜中更添油润香气,下粥配面都极好。晒干的马齿苋用温水泡发后切碎,与嫩荞麦米同煮,给粥增添了一份独特的嚼劲和风味。小小的灶台间,新粮与旧储完美融合,碰撞出更多简单却温暖的味道。
平安石静静贴在岁岁胸口,温润如常。岁岁坐在堆满新粮的屋檐下,指尖拂过的荞麦籽,闭上眼睛。
脚下大地的脉动,因丰收的喜悦而更加沉稳有力,仿佛也在为这满仓的籽实欢欣。
晾晒的荞麦籽传递着阳光的热度与的满足感。
盐渍菜罐中的韵律依旧安稳。
而更让她心头发暖的,是感知中那无处不在的、如同溪流般潺潺涌动的喜悦和希望。那是姜山专注翻晒粮食时的安宁,是姜林吸溜面条时纯粹的快乐,是爹娘看着满仓粮食时眼中闪烁的光,是家家户户打谷场上飘荡的笑语和满足的叹息。靠山村的生命力,在这实实在在的丰收里,如同晒饱了阳光的荞麦籽,沉甸甸的,充满了踏实而温暖的韧性。
夜幕降临,靠山村飘散着新荞麦粥的醇香、荞麦面条的麦香、盐渍菜和野葱油的咸香,还有家家户户灶膛里新柴燃烧的烟火气。这混合的香气,不再有交换带来的咸涩,而是充满了粮食满仓的富足与灶暖饭香的安宁。点点灯火在群山环抱中亮起,如同地上散落的星辰,照亮着这个在灾荒后重新站稳脚跟、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的小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