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在江南书院召开一场特别会议
那天清晨,我带着一批来自“林氏绣坊”的母亲们走进京城大殿。
皇帝看着我们带来的作品——
一件件由她们亲手绣出的布衣、香囊、书签、茶巾……
“这不是贵妇才有的手工艺品。”
“而是庶女、寡妇、灾民母亲们做的。”
我说:“这些女人不是来求赏赐的。”
“她们是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女人不只是会做饭、带娃。”
“也可以靠一双手,养活自己。”
皇帝听完后,沉吟片刻:“你说得对。”
“朕愿意听你讲下去。”
【2】我讲述女性手工的价值,现场气氛凝重而庄重
我没有像往常那样演讲,而是拿起一块绣品,缓缓展开:
“这是阿青绣的。”
“她曾是个洗衣娘。”
“如今她的绣品己能卖出十两银子。”
我又拿出另一块布画:
“这是苏娘的作品。”
“她带着两个孩子,在‘妈妈厨房’打工三年后,终于学会绣花。”
“她说,以前以为女人只能靠男人活着。”
“现在她知道——”
“靠的是自己的手。”
我还展示了:
亲子共学区的教学卡片;
刺绣教学大纲;
女性创业基金申请表;
“林氏女子手艺人联盟”成员名单。
“我不是来请求朝廷施舍的。”
“我是来告诉你们——”
“女人可以结婚,也可以创业。”
“可以带娃,也可以搞事业。”
“但最重要的是——她们该拥有选择的权利。”
【3】新增情节:我在朝堂上提出“女性手工扶持计划”
我正式提交一份奏折:
《关于推动“女性手工经济体系”的建议》
内容如下:
设立“林氏女子手艺人认证制度”,提升专业度;
推动“宫廷绣坊”向民间开放订单;
鼓励各地绣坊、染坊、陶艺馆接收女性学徒;
提议设立“女性手工艺展览厅”,展示她们的才华;
还提出“线上销售平台”,帮助她们走出家庭,走向市场。
皇帝看完后,许久未语。
最终,他下令:
“朕准奏。”
“从今往后,女子亦可凭手艺养活自己。”
太后也在一旁点头:“你说得对。”
“女人不该只靠婚姻活着。”
【4】王爷夜谈,他说:“你改变了整个王朝”
萧景行在京都听闻此事后,派人送来一封亲笔信:
小满:
听闻你在朝堂上又火了。”
“这次不是饭馆,而是绣坊与陶艺。”
“你还记得十年前的事吗?”
“那时我以为你会顺从我。”
“可你却教会我怎么尊重你。”
“你不是来依附我的女人。”
“你是让我变得更好的那个人。”
“谢谢你一首坚持。”
“也谢谢你愿意回来。”
我读完信,望向窗外。
“我己经不是那个逃婚的新娘。”
“我是林小满,是我自己的主角。”
【5】我在绣坊为女儿定制一件成长礼服
为了庆祝念安识字第一年,我请来了苏婉儿。
“我想让她拥有一件真正属于她的衣服。”我说。
苏婉儿点点头:“用江南染布,配上她亲手绣的图案。”
于是,我们母女俩一起选布、染色、剪裁、缝制。
布料是植物染的藕粉色;
图案是她画的小鹿和桂花;
衣摆上还绣着一句话:
“我不是谁的女儿。”
“我是念安,是我自己的主角。”
她穿上后,在镜子前转了几圈:“妈妈,我像不像你说的那种人?”
我笑了:“你比我说的那种人更厉害。”
【6】新增情节:我在绣坊写下一本新书:《母亲的手艺日记》
为了让更多的女孩理解女性成长路径,我开始撰写:
《母亲的手艺日记》
这是一本全新的书,不同于以往的厨艺或创业指南:
它记录了我在江南绣坊、染坊、陶艺馆中,与母亲们一起学习、制作、售卖的过程。
书中内容包括:
怎样通过针线掌握谋生技能;
如何在家教孩子识字与记账;
女性如何通过手艺建立品牌与收入;
绣坊里的日常对话、母亲们的成长故事;
我与念安在绣架边的每一次交流。
“这不是贵族才有的机会。”我在序言中写道:
“这是我希望每个女孩都能拥有的生活。”
“你可以温柔,也可以锋利。”
“可以恋爱,也可以单身。”
“但最重要的是——你要为自己做决定。”
这本书一经推出,便在全国热销。
“这才是真正的女主!”
“她退出公众舞台,却依旧影响深远。”
“我也想成为她的女儿!”
“妈妈,我要学做饭、学写字、学赚钱!”
【7】我在店内举办首场“女子手艺人展”
我还策划了一场特别展览:
“巾帼女王·女性成长展”
展出物品包括:
我最初的逃跑路线图;
在江南写的创业计划书;
林氏西季茶宴手稿;
和念安一起做的糖藕;
萧景行留下的十二封信;
还有“林氏女子学院”的第一份课程表。
“这不是荣耀。”我对参观者说。
“这是一个庶女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见证。”
一位女孩在留言墙上写道:
“谢谢您让我知道——”
“我也可以活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