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皇太孙,靠沙雕发明苟成
我,大明皇太孙,靠沙雕发明苟成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大明皇太孙,靠沙雕发明苟成 > 第29章:路途漫漫,古代版“人在囧途”

第29章:路途漫漫,古代版“人在囧途”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大明皇太孙,靠沙雕发明苟成
作者:
我是白朴怪
本章字数:
4602
更新时间:
2025-05-14

离开了繁华的南京城,朱瞻基的“北京发配之旅”才算是真正拉开了序幕。

然而,理想是的,现实是骨感的。

他原以为,自己好歹也是个皇太孙,这趟“远行”就算再怎么“发配”,排场和待遇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结果……他还是太天真了。

首先,是这路况。

这个时代的官道,跟后世的高速公路比起来,简首就是乡间土路和F1赛道的区别。路面坑坑洼洼,尘土飞扬,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朱瞻基乘坐的那辆所谓的“豪华马车”,虽然内饰还算考究,铺着厚厚的锦垫,但那简陋的木质车轮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避震系统”,在这样的路面上行驶,简首就是一台自带按摩(震动)功能的“移动刑具”。

每日里,朱瞻基都被颠得七荤八素,五脏六腑都快移位了。他感觉自己不是在赶路,而是在参加一场名为“看谁先被颠散架”的极限挑战。

“我严重怀疑,我皇爷爷是不是故意想用这种方式,在我到达北京之前,就把我给‘物理超度’了!”朱瞻基不止一次在心里恶狠狠地吐槽。

其次,是这食宿。

虽然他们这一行人也算是“皇家仪仗”,沿途的驿站和官府都会提前打点,但毕竟是在路上,条件自然比不上宫里。

吃的,大多是些粗茶淡饭,偶尔能加个荤菜,就算是改善伙食了。至于朱瞻基心心念念的那些“地方特色小吃”,基本上是想都别想。

住的,也大多是些简陋的驿馆或者临时搭建的营帐。床板硬得硌人,被褥潮湿发霉,蚊虫叮咬更是家常便饭。

朱瞻基现在无比怀念他在东宫那张铺着柔软丝绸的“龙床”(虽然只是太孙的床),以及他亲手设计的那个“阅书神器”和“改良版马桶”。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他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

除了这些“常规操作”之外,旅途中还时不时地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让朱瞻基充分体验了一把什么叫“人在囧途”。

比如,有一天,他们乘坐的马车,因为路面太过颠簸,一个车轮居然……掉了!

没错,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掉了!

当时朱瞻基正在车里迷迷糊糊地打盹,突然感觉车身猛地一歪,然后整个人就跟皮球似的从座位上滚了下来,脑袋还结结实实地磕在了车厢壁上,疼得他眼冒金星。

等他龇牙咧嘴地爬起来,掀开车帘一看,好家伙,一个孤零零的车轮,正躺在不远处的路边,仿佛在嘲笑他们的狼狈。

随行的护卫和工匠们手忙脚乱地忙活了大半天,才总算是把车轮给重新装了回去,但也因此耽误了不少行程。

又比如,有一次,他们行至一处山区,突然天降暴雨,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在车顶上,仿佛要将整个马车都给砸穿似的。

官道瞬间变成了一条泥泞的河流,马车在泥水中艰难地跋涉,车轮时不时地陷入泥坑,需要护卫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推出来。

朱瞻基坐在车里,听着外面风雨交加的声音,看着雨水从车窗的缝隙里渗进来,打湿了他的衣衫,心里那叫一个郁闷。

“我这穿越,是不是选错模式了?为什么别人穿越都是各种金手指、王霸之气,轮到我就是各种倒霉催的‘人在囧途’?”他忍不住在心里仰天长叹。

还有一次,他们好不容易赶到一个县城,准备找个客栈歇脚,结果却发现,城里所有的客栈都……客满了!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附近有个什么“名山大川”,最近正值“庙会”,吸引了西面八方的香客和游人,把小小的县城挤得水泄不通。

朱瞻基一行人,堂堂皇太孙的仪仗,居然……没地方住了!

最后,还是当地的县令大人闻讯赶来,诚惶诚恐地将他们安置在了县衙的后院,才总算是解决了住宿问题。

朱瞻基躺在县衙那简陋的客房里,听着外面嘈杂的喧闹声,闻着空气中弥漫着的各种古怪气味,心中充满了对“席梦思”和“隔音玻璃”的无限怀念。

不过,虽然旅途艰辛,充满了各种“意外”和“囧事”,但也并非全是坏事。

至少,朱瞻基也趁机见识了不少这个时代真实的“风土人情”。

他看到了田间辛勤耕作的农夫,看到了沿街叫卖的小贩,看到了简陋却热闹的集市,也看到了那些在底层苦苦挣扎的百姓。

这些鲜活的画面,远比他从史书上看到的那些冰冷的文字,要来得更加真实和震撼。

也让他对自己这个“皇太孙”的身份,有了一丝……嗯,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触。

当然,在这些“感触”之余,朱瞻基也没忘了发挥他那【脑洞清奇】的“发明家”潜质,时不时地搞点“小发明”,来改善一下旅途的生活品质。

比如,他嫌马车里光线太暗,看书费眼,就指挥工匠用几块打磨过的铜片和蜡烛,做了一个简易的“反射式照明灯”。

比如,他嫌行军的帐篷太闷热,就让人在帐篷顶上开了几个通风口,还用竹篾编了几个可以活动的“百叶窗”。

这些“小发明”,虽然在现代人看来不值一提,但在当时,却也算是“奇思妙想”,让随行的护卫和宫女太监们啧啧称奇,对这位“不务正业”的皇太孙殿下,又多了几分敬佩(和困惑)。

而旅途中最让朱瞻基感到慰藉的,莫过于他那憨憨弟弟朱瞻祥塞给他的那一大包“爱心零食”了。

每当他被颠簸的马车折磨得食欲不振,或者被简陋的驿站伙食搞得难以下咽的时候,他就会偷偷地从包裹里摸出几块糕点,或者一小把瓜子,聊以慰藉自己那备受摧残的味蕾。

有一次,他饿得实在受不了了,翻遍了整个零食包裹,居然在最底下发现了几块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己经变得有些干硬,但依旧散发着香味的……风干肉!

那一刻,朱瞻基差点没感动得流下眼泪。

“好弟弟!还是你懂我啊!”他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小心翼翼地撕下一小块肉干,放进嘴里慢慢咀嚼着。

那滋味,虽然比不上后世的各种美味肉脯,但在当时当地,却胜过了一切山珍海味。

就这样,在一路的颠簸、吐槽、小麻烦、小发明和“瞻祥牌爱心零食”的陪伴下,朱瞻基的“北京发配之旅”,在一种既艰辛又带着几分奇特趣味的氛围中,缓缓地向前推进着……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