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在惊叹司马遹洞悉能力的同时,心中亦有期盼。
他号称“晋国柱石”,其实并非他钟情于制衡,只因为除制衡外,他没有任何支撑朝廷不崩溃的办法。
如果晋国出现一个可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人。
张华自然愿意尽全力辅佐,只是他认为晋国从未有这样的一个人。
但今日的司马遹,确实让他看到了些许希望。
“好吧。”
张华目光如淬,手指轻敲桌案,“老臣承认殿下分析的没错,但古往今来,能令朝廷安定的办法都只有制衡,权力失衡便是国家走向灭亡的前兆!”
说着,他抬头看向司马遹,“老臣斗胆问殿下一句,如果殿下独揽朝纲,监国天下,就能保证会成为一个对天下负责的上位者吗?”
司马遹的脸上满是自信,“孤自然可以保证!”
张华眼眸泛亮,“好!那老臣再问殿下,如果朝廷尽归殿下之手,殿下又将如何看待宗亲?”
他希望司马遹可以成为拯救晋国的人。
所以他今日要跟司马遹将话聊透。
张华要用自己五十西载为官经验判定,司马遹究竟是不是那个人。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司马遹眉宇间闪烁着从容,“当年武帝大肆分封,自然希望宗王可以成为护国柱石,但如今宗王拥兵自重,尾大不掉,觊觎皇权,却无治民之实。晋国将倾,与宗王横征暴敛,欺压百姓,拥兵自重有首接关系!”
“孤若是掌权,万不会给宗王兵权,甚至是特权,“强干弱枝”才是国家长治久安之本,“弱干强枝”岂不祸起萧墙?所以孤会进行“虚封制”,孤可以养着宗亲,但绝不会给他们权力,而且孤要废除“八议”。天子犯法应与庶民同罪,宗亲犯罪而豁免,那这律法有什么意义?”
“律法是铁律,是整个国家所有人都要遵守的红线,是保证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底线!谁也没有践踏律法的资格,立法苛民而豁免宗亲?这样的国家,安能不乱?!”
司马遹说的言之凿凿,掷地有声。
张华胸腔起伏,呼吸渐渐急促,眼眸中是抑制不住的兴奋与激动。
强干弱枝、废除八议、废宗亲特权,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司马遹的每一句话,每一项决策,都引起了张华的强烈共鸣。
他甚至有些想哭。
这些决策很难想出吗?
这些事情有如此难理解吗?
将百姓当人看就这么难吗?
晋国因何而天下大乱,就真的没有人理解吗?没有人想改变吗?
张华万万没想到,司马家竟有人能说出来这番话,而且还是以往昏庸无道的太子司马遹。
这快要烂透的晋国似乎真的有救了。
“好!好!好!”
张华重重点头,一连三好,激动无比,“朝局不论,宗亲不提。虽琅琊王氏王衍己决定真正入局,支持殿下,可陈郡谢氏、荥阳郑氏等作壁上观之世家不在少数,门阀之弊,自汉“西世三公”始,如今己是根深蒂固,盘根错节,殿下又该如何平衡?”
司马遹闻言,眼眸中泛起寒芒,“孤认为,世家门阀乃是晋国逐渐走向灭亡的主推手之一,朝廷政治近乎被世家门阀所垄断,这令选官制度僵化导致“逆淘汰!”九品中正制之下,世家通过控制“中正官”,将选官权力私有化,令公器成为私器。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这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真的有好处吗?”
“现如今的官场是什么?“血统至上”!士族子弟年未弱冠,便居清要;寒门庶民子弟任你才华出众,但没有门第便卑贱如泥!一个国家,一个朝廷拥有这样的官场,岂能不走向灭亡?!所以孤掌权后,先斩妖后,再灭八王,而后压门阀!选官制度必须革新,不看出身,不看门第,只看品德和能力!”
“好!说的好啊!”
张华望着司马遹的眼眸中,满是欣赏与敬佩,“贵游子弟多无学术,以肤受为通,以剿说为能!这样的人,如何治国理民,如何令国家走向强盛!?选官制度必须革新!殿下与老臣的想法,不谋而合!”(注:贵族子弟多不学无术,把肤浅当作通晓,把抄袭当作能力)
司马遹继续道:“除政治外,世家门阀还利用庄园,掠夺土地和人口,割裂国家经济,致使国家财政逐渐崩溃,武帝时期“户调绵绢各三匹,粟二斛”的税赋,截止到如今还剩多少?十不存一!如今连宫廷用度,都要依赖世家供奉,连国家军队,都需要依赖世家发饷!此等国贼,焉能不除!?”
“世家门阀婚嫁都要查“祖曾官讳”,清谈雅集严禁寒门参与,他们企图通过“婚姻壁垒”,“文化隔离”固化阶级!世家门阀子弟,将处理军政要务视为俗物,每日服石聚宴,清谈误国。此等国贼,焉能不除!?”
“世家门阀为何成长为晋国之参天大树?因为他们利用九品中正制垄断官场;利用通婚与控制文化封锁寒门庶民,固化阶级!他们掌控着晋国的经济命脉,甚至进而掌控地方,掌控军队!如此一来,晋国朝廷岂不成为傀儡?!”
“所以孤不会平衡世家门阀,孤会在时机成熟之时,覆灭世家,就像清理贪官污吏一般,将他们全部清理掉,世上本就不该存在世家门阀,司空大人,您说呢?!”
“不过,这还不算完!孤相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一个国家想要兴盛,想要长治久安,那便必须“以民为本”!孤势必要还田于天下万民,使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百姓不应遭受压迫!百姓应丰衣足食,百姓应受律法保护,百姓应可以读书,百姓应可以当官!当大官!当为国为民的父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