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家的事情后院的丫鬟婆子们说得沸沸扬扬,宝玉这个胭粉堆里的小公子自然也有所耳闻,坐在后花园的游廊下看着娇美丫鬟们放风筝,随口说道:“你们说好好的人儿,一旦嫁人了,心就变了,我瞧着我身边的姑娘个个都是好的,偏那些婆子媳妇,尖酸刻薄,如今还闹出了这档子事儿。”
晴雯玩累了,将风筝让给一个小丫鬟玩,提着裙子走上台阶,到宝玉身边:“你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公子,虽说我也不喜欢那些婆子媳妇的刻薄样,但其中的缘故尚可理解。”
宝玉一听这话来兴致了,好笑道:“真是大白天见鬼了,我们伶牙俐齿的晴雯也开始理解起旁人来了。”
晴雯心情好,懒得和宝玉计较,做了个鬼脸,坐矮凳上自己斟茶喝。
远处又来了一群穿着颜色鲜艳的姑娘们。
探春走在最前面,一手拿着新扎的风筝,一手提着衣裙,小步跑到宝玉那边,小声八卦地问:“你招呼我们出来玩儿也就罢了,怎么还非要把幺娘喊过来,你不怕她了吗?”
宝玉挠了挠头:“此事只是个误会,幺娘也是怕我冲撞了黛玉妹妹,故而待我不如待姐妹们和善,我细细想来十分有道理,各人有各人的规矩,她幼年在皇宫生活,我听元春姐姐说,那边规矩多如云海,想来也是这么个缘故,她不许我同黛玉妹妹亲热罢。”
宝玉隐隐约约听到了些金玉良缘的传闻,并没有十分放心上。他与宝钗相处了一年多下来,十分和睦亲热,偶尔宝钗劝他读书上进时两人会红脸,但宝钗才貌双全,两人平日里也算半个知己。
宝钗也走了过来,笑道:“你这人说话怎么抓不到重点,三妹妹是问你,非要喊幺娘过来作甚?”
宝玉招呼两人过来,宝钗与探春对视一眼,携手缓步而来。
宝玉拉着两人坐下,细细说来:“我这些日子做个些奇奇怪怪的梦,断断续续的,可巧的是,这梦里的地方就是我们家这个园子,虽然有些出入,但我确保,就是咱们家这个园子。”
宝钗与探春一头雾水,搞不懂他到底要说什么。
宝玉又道:“我梦见我们是住在园子里的,我就想着,不如趁着天气回暖,大伙儿搬进园子里住吧。”
探春又问:“你还是没说,为什么非要拉扯上幺娘。”
宝玉恹恹说:“我梦里,林妹妹住在咱们园子种竹子的那片地方,我想着既然姐妹们都住进园子里的话,也不好落下林妹妹,但要喊上林妹妹,自然越不过幺娘去。待会儿大家伙帮忙说道说道。”
宝钗与探春对视一眼,说:“怎么就帮忙说道说道了?我们可还没同意,要搬园子里住呢?”
探春点头:“正是呢,园子虽说大,但种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来来往往的丫鬟婆子也多,虽然有些现成的空屋子,但也好多年没有收拾了,一时间发潮发霉的,一股子怪味儿,如何住人?”
宝玉惦记着梦中姐妹和乐,其乐融融的画面,无法割舍梦中的心绪,又说:“便在屋子旁划出一块界限,不许她们来打扰,空屋子收拾一下,也费不了多少功夫,勉强能住就行,住着住着,自然就好起来了。”
探春不再说话,宝钗只说:“这事儿还是得问过你大姐姐才能有个定数。”
黛玉穿了件淡紫色的长裙,披着珠光纱料子的美人巾,在草地上放风筝,芊芊素手拉扯着风筝线,步态轻盈。
锦书陪着黛玉放风筝,甘舒宁来到廊下,三人起身问好让座。
甘舒宁看了眼宝玉,虽说还是一如既往的不爱读书,常常说些奇奇怪怪的话,但比初见时知礼守礼了不少。
其实甘舒宁也发现了,宝玉并非无礼之人,不过时常被心绪左右,常常怀着一颗无害的、喜欢的心做出些逾越了礼数的事情。
况且自从宝玉听闻了金玉良缘的传闻后,对待宝钗愈发敬重了,即便是有些话让他不中听了,也不会翻脸发脾气。
宝玉见元春姗姗来迟,忙起身招呼:“大姐姐,快过来,有话和你说。”
草地上放风筝的众人闻声看去,转头又嬉笑起来。
元春款款而来,有五六分当日贾敏的气场和神韵。
元春先向甘舒宁问好,颇为无奈地看向自家弟弟:“你又作什么妖呢?”
当年贾珠英年早逝,王夫人没有心力照顾幼子,是元春将他带在身边,玩耍逗乐,启蒙读书。
故而宝玉与元春较宝玉与王夫人要更亲近。
宝玉撒娇道:“瞧姐姐这话说的,我难不成就只会作妖,不会办点正事吗?”
宝玉将姐妹们一同搬入后花园的事情说了,元春思索了一下:“姐妹们一日大似一日,老挤在一处也不是个长久之法。”
三春挤在王夫人屋后的抱厦小院里,一人一间屋子,再没有多的了;宝钗如今还和薛姨妈住在梨香院,每日往返荣禧堂侍候老太太,着实辛苦;黛玉、昀哥儿与甘舒宁挤在李纨院里。
元春又说:“不过三妹妹说得很是,旧屋子就不住人,难免有些味道。”
甘舒宁随口道:“这也好办,小件家具有怪味儿的扔了就是,屋子架构用的木头都是好木头,重新打磨刷漆就完事儿了。最后通风三五个月大概就能住人了。”
宝玉一听要三五个月,连忙问:“我看这些屋子还算可以,并不需要重新刷漆,虽然老旧了些,但姐妹们费些心思,装饰一番,也是古香古色的,如此可行?”
元春想了想:“姐妹们左右也住不了几年,重新捣鼓的话,外头又不给咱们报销,我觉得按宝玉说的那样做也好。幺娘觉得呢?”
甘舒宁看了看探春与宝钗,既然姑娘们也十分迫切换屋子,且元春说得有道理,左右也住不了几年,不必十分破费,笑着点头道:“如此也好,左右不妨碍姑娘们住的舒心,总比如今大家挤在一处方便。”
宝玉见入住后花园的事情说定了,便得寸进尺:“不如幺娘也带着黛玉妹妹和昀儿弟弟一同住进来吧。”
甘舒宁想着黛玉与姐妹们十分要好,且园子里的景致好,她也想故地重游,便答应了,还点名要种着竹子的那片院子。
甘舒宁又说:“你们姑父奉旨回京述职,如今己经启程了,紧赶慢赶的,恐怕还是赶不及送元丫头出嫁了。”
一听自家的婚事,元春羞红了脸,走开了,同姐妹们放风筝去了。
宝玉倒是十分好奇:“早就听闻这位姑父才学十分了的,且是为不多得的好官。”
宝钗见缝插针:“既知道朝廷也是有好官的,何苦这样鄙视考取功名?”
宝玉一听宝钗旧事重提,喋喋不休,十分苦恼:“打住打住,大好春光,你不要这样煞风景。”
宝钗:“幺娘在这,我只说最后一句,让幺娘评评理。让你读书考个举人,来日可以免税,见官不必跪拜,再谋一份教书的差事,这辈子就稳妥了。”
甘舒宁懂得宝钗的苦楚,况且宝钗的话也很公道,将来男子成家立业,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不说别的,谋生的本领还是要有的。
甘舒宁赞同道:“宝丫头说得不错,将来大了,定然是要有谋生的本事的,难不成你能忍受你的姐姐妹妹们嫁给一事无成,连饭钱都挣不到的男人吗?”
宝玉平日里便十分爱护姐妹们,一听姐妹们将来可能要嫁给一事无成的穷光蛋,有些急眼:“那不可能,别说我的亲姐妹们,就我房里那些丫鬟,都不许她们嫁这样的人家。”
甘舒宁点头:“那便是了,知道你看不惯官场上的虚与委蛇,咱就不当官作宰了,考个举人托点关系,去书院教书也十分清闲有趣啊,将来姐妹们嫁人了,看在有个举人兄弟的份上,也不敢十分看轻你的姐妹们,不是么?”
甘舒宁又说:“反正我们家昀哥儿和兰哥儿都是要读书考功名的,昀哥儿有妹妹要守护,兰哥儿有寡母要照顾。”
宝玉若有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