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迁
大变迁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大变迁 > 第54章 信鸽传书,外界风云

第54章 信鸽传书,外界风云

加入书架
书名:
大变迁
作者:
兄弟一起干杯
本章字数:
6816
更新时间:
2025-03-28

莳竹县北郊的官道上,刘常青独自一人缓缓前行。

他头戴斗笠,身穿一袭青布长衫,脚蹬草鞋,肩上挑着一副竹扁担,扁担两端的箩筐里装着二十只灰斑鸽。

这些鸽子安静得如同石头一般,只有它们的脚爪偶尔摩擦竹篾,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刘常青压了压斗笠,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锐利的眼睛。

他步伐稳健,每一步都踩得很实,竹扁担在他的肩头发出“吱呀”的响声,仿佛是在为他的行程伴奏。

转过老鹰岩时,刘常青特意停下脚步,晃了晃系在腰间的货郎鼓。

鼓面上系着一条红布条,随着他的晃动,红布条在空中飞舞。

这是他与接头人的暗号——三长两短。

果然,岩洞里立刻闪出一个身影。

那是一个戴着虎头帽的男孩,大约十来岁的年纪,脸上还带着些许稚气。

“青哥!”男孩见到刘常青,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他从怀里掏出一个还带着温热的烤红薯,递给刘常青,“保安团今早封了西门,说是要查共党传单。”

刘常青接过烤红薯,道了声谢,然后摸出一枚铜元塞进男孩的手心。

男孩高兴地笑了笑,把铜元收进兜里。

就在这时,箩筐里的鸽子突然像是受到了什么惊吓,集体振翅高飞。

刹那间,二十只灰斑鸽如同一群雪片般腾空而起,形成一片灰色的阴影。

刘常青心中一惊,他的目光迅速扫过岩壁上方,果然瞥见了一双晃动的绑腿。

当那令人心悸的枪栓拉响的金属声如死神的召唤般传来时,刘常青的反应快如闪电。

他像一只敏捷的野兔一样,迅速地翻滚进路旁茂密的荆棘丛中。

子弹如同一条凶猛的毒蛇,嘶嘶作响地擦着货郎鼓飞过,瞬间将箩筐里的粗瓷碗打得粉碎,瓷片西溅。

受惊的鸽群像是被惊扰的蜂群一般,呼啦啦地拍打着翅膀,惊恐地冲向云端。

刘常青趁着硝烟弥漫的掩护,如鬼魅一般迅速蹿进了不远处的溶洞。

然而,当他的目光触及洞壁时,心中却猛地一沉——洞壁上用朱砂画的赶尸符咒竟然还在缓缓地流淌着鲜血!

这诡异的一幕让刘常青意识到,这个溶洞绝非普通之地,而是土匪精心设置的一个陷阱。

在暗河边,那高耸的钟乳石宛如一座沉默的巨兽,突兀地矗立着。

就在这巨兽的背后,突然伸出了一截烟杆,仿佛是从黑暗中伸出来的一只神秘之手。

"后生仔,走阴兵的道也敢闯?" 一个低沉而沙哑的声音从阴影中传来,带着一丝嘲讽和警告。

随着声音,一个独眼老者缓缓地从阴影里踱了出来。

他的身影在微弱的光线下显得有些模糊,但那件破旧的羊皮袄却格外引人注目,上面还粘着几根洁白的鸽羽,随着他的动作轻轻飘动。

刘常青的瞳孔骤然收缩,他的心跳瞬间加速。

因为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个独眼老者,他正是父亲常常念叨的鸽把式陈三爷!

去年,刘常青的父亲曾带着送葬队伍路过这里,在陈三爷的茶棚稍作歇息。

然而,就在他们离开不久后,送葬队伍竟然遭到了土匪的拦截,一场惨烈的战斗随之爆发。

刘常青的心中涌起一股恐惧和愤怒,他瞪大眼睛,死死地盯着陈三爷,仿佛要透过他那布满皱纹的脸,看穿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三爷,银杏叶子黄了,该收果啦。”刘常青轻声说道,同时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掏出一个贴身藏着的叶脉书签。

那书签的脉络清晰可见,仿佛还残留着银杏叶的清香。

老者定睛一看,那独眼中顿时泛起一层水光。

他颤抖着伸出手,轻轻抚摸着书签,仿佛在触摸一段珍贵的记忆。

暗河的尽头,二十只信鸽正挤在一个竹笼里,欢快地啄食着食物。

它们的脚环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印,显然刚刚去过县城方向。

陈三爷不紧不慢地敲了敲手中的烟锅,然后缓缓说道:

“保安团在西眼井巷架起了机枪,戒备森严。

不过,每逢巳时换岗的时候,碉楼的视角会出现短暂的空当。”

说着,他从鸽笼的底板下抽出一本发黄的《莳竹县志》。

这本县志显然有些年头了,纸张己经变得脆弱易碎。

三爷小心翼翼地翻开其中一页,上面画着一幅银杏树的方位图。

然而,在这页图的某个位置,却被人用细针戳出了一个小小的针孔。

当月光透过这个针孔时,一幅令人惊讶的景象展现在眼前——那竟然是一幅城防图!

当夜,万籁俱寂,月光如水洒在土地庙的房梁上。

刘常青像一只敏捷的猫,悄无声息地蹲伏在那里,双眼紧盯着最后一只信鸽消失在东南方的天际。

那只信鸽的腿上绑着一块浸过桐油的丝绢,丝绢上用鸽血精心绘制着机枪位的分布情况。

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情报,关系到整个战局的胜负。

而更让人惊叹的是,这并不是普通的情报传递方式。

陈三爷教给刘常青的这个把戏,是在县志地图上涂抹一层薄薄的蜂蜜,然后让蚂蚁在上面爬行。

蚂蚁所留下的痕迹,恰好准确地标出了暗堡的坐标。

三天后的子夜,万籁俱寂,玉竹在药铺的后院里小心翼翼地点燃了一只孔明灯。

微弱的火光在黑暗中摇曳,仿佛是夜空中的一颗孤独的星星。

就在这时,二十只信鸽从不同的方向如流星般俯冲而下,它们的爪间紧紧抓着一只只竹管。

这些竹管里装着的,是各乡保长提供的存粮数目,这对于军队来说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情报。

然而,就在这紧张的时刻,突然有一只白鸽像被什么击中一样,歪斜着身子栽进了晒药匾里。

刘常青心头一紧,急忙跑过去查看。

只见那只白鸽的翅根处有一处明显的枪伤,伤口己经深可见骨,鲜血染红了它的羽毛。

但令人惊讶的是,尽管身受重伤,这只白鸽的爪子却依然紧紧抓住了一条带有弹孔的布条。

刘常青小心翼翼地展开布条,上面竟然是土匪与国军联络的密电码!

总攻前夜,天地间仿佛被一层厚厚的雨幕笼罩,暴雨倾盆而下,如注的雨水砸在地上,溅起一片片水花。

刘常青站在一间简陋的屋子里,屋内灯光昏暗,他的身影在昏黄的光线下显得有些模糊。

刘常青手中紧握着一张纸,上面详细记录着最后的作战计划。

他小心翼翼地将这张纸塞进银尾的腿环里,银尾是一只雌鸽,头顶的白斑宛如一轮皎洁的明月,在黑暗中格外显眼。

这只鸽子是刘常青父亲生前最得意的种鸽后代,承载着刘常青家族的荣耀和希望。

屋外,狂风呼啸,暴雨如注。

碉楼上的探照灯不时地扫过,那刺目的灯光在雨幕中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当探照灯再次扫过时,刘常青猛地打开窗户,二十只鸽子如离弦之箭一般同时起飞,冲入了茫茫雨夜。

然而,就在其他鸽子都迅速高飞时,银尾却反常地贴地疾飞,仿佛在躲避着什么。

刘常青心头一紧,他想起了陈三爷说过的话:老鹰隼的眼珠子在闪电时会有瞬盲。

难道银尾是在利用这个瞬间的弱点,避开敌人的视线?

银尾在暴雨中急速穿梭,它的翅膀在风雨中不断地拍打着,溅起的水花在空中形成一道道水雾。

它灵活地避开了一道道弹幕,仿佛在黑暗中舞蹈。

当银尾穿过最后一道弹幕时,它的翅尖几乎擦着银杏树梢掠过。

那一瞬间,银尾仿佛与银杏树融为一体,成为了这片雨夜中的一道闪电。

与此同时,在双龙村的祠堂里,一群熬夜搓棉线的女人们正忙碌着。

突然,她们听到屋顶的瓦片传来一阵叮咚声,仿佛有什么东西落在了上面。

女人们疑惑地抬起头,只见一只白鸽如流星般撞进了天窗。

白鸽在祠堂里盘旋了几圈,最终落在了供桌上。

李惯颤抖着双手,小心翼翼地解开了绑在白鸽腿上的防水笋壳筒。

当他打开油纸包时,发现里面除了那张作战图外,还有一片染血的银杏叶。

这片银杏叶正是刘常青离家时从祖树上摘下的那一枚,如今它带着刘常青的鲜血,回到了家乡。

1949年元九月下旬,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在湘西大地,给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一丝暖意。

在雪峰山的深处,茂密的树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此时,解放军38军114师正以雷霆万钧之势,由常德挺进湘西,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剿匪行动。

他们的冲锋号声在山间回荡,如同战鼓一般,激励着战士们勇往首前。

刘常青率领着他的队伍,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南门城楼。

他们步伐矫健,气势如虹,喊杀声震耳欲聋。

当刘常青登上城楼时,他的目光被烽火台顶上的一个身影吸引住了。

那是陈三爷,他站在烽火台的顶端,手中挥舞着一根烟杆,仿佛在指挥着一场盛大的演出。

他的白发在风中飘扬,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

而在陈三爷的头顶上方,漫天的鸽群正绕着那棵烧焦的银杏树盘旋。

这些鸽子像是被什么神秘的力量吸引着,它们围绕着老树飞翔,仿佛在为它重新披上一层银叶子。

刘常青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了,他不禁停下脚步,凝视着这一幕。

烽火台上的陈三爷,与盘旋的鸽群,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祥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