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早晨总是从一阵阵划桨声开始。晨雾中,一艘艘小船载着新鲜的蔬果驶向集市。岸边的茶肆已经支起了棚子,茶客们三三两两坐在江边,看着晨曦中的烟雨江南。
"太子,要不要尝尝这个?"崔璟递过一碗热气腾腾的腌笃鲜,"这是江南的名菜,用火腿、竹笋和咸肉一起炖煮,别有一番滋味。"
太子接过碗,小心地尝了一口:"嗯,确实不错。"他看着街边来往的行人,忽然叹了口气,"这江南的日子,倒是惬意。"
崔璟笑道:"殿下难得这般悠闲。这些日子为了围剿海寇,您可是连觉都睡不好。"
三人坐在茶肆临江的雅座里。远处传来渔民的号子声,伴着江风飘来。岸边一个老渔夫正在整理渔网,他的孙女蹦蹦跳跳地在旁边玩耍,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
"看起来是惬意。"太子放下碗,神色渐渐严肃,"可你们知道吗?就在昨日,又有一户渔家被海寇洗劫。那家的男主人拼死抵抗,却还是......"
云沐君和崔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这些日子,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海寇不仅劫掠商船,连普通渔民也不放过。
"我小时候,是在军营里长大的。"太子望着江面,目光悠远,"那时正值父皇与前朝余孽决战。我亲眼见过战火纷飞,见过百姓流离失所。那种心酸,至今难忘。"
云沐君轻声道:"父亲也常说,当年跟随陛下征战时,最心痛的就是看到百姓受苦。"
"是啊。"太子点头,"所以当年立下大功后,父皇第一件事就是安抚民心。这些年来,朝廷励精图治,好不容易才有了今日的太平。可如今......"
正说着,街上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跌跌撞撞地跑来,只见他只有一条腿,根本跑不快,后面跟着几个面带怒色的商贩。
"你这老东西,偷了我家的包子还想跑?"商贩怒喝道。
老人跪在地上磕头:"老汉实在是没办法了。我孙子三天没吃饭了,上个月他爹出海就再也没回来,说是遇上了海寇......"
这番话让追赶的人群都愣住了。太子站起身,正要说话,却见云沐君已经上前,从荷包里取出一锭银子递给商贩:"这包子钱,我来付。"又转身对老人道:"老伯,这些银两您拿着,够您和孙子吃些日子了。"
"这......"老人浑浊的眼中噙着泪水,"姑娘,老汉不能收。"
"收下吧。"云沐君扶起老人,"您的儿子是为了讨生活才出海的。他的事,我们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
看着这一幕,太子的眼圈有些发红。他走到老人面前,正要说话,却被崔璟轻轻拉住。云沐君会意,立刻转移话题:"老伯,您先去买些吃的。改日我们再来看您。"
等老人离开后,三人重新回到座位。太子沉默了许久,才开口道:"在京城,一些大户人家,每天倒掉的鸡鸭鱼肉都有一大桶,而在这里,一个包子却值得一位老人去偷去抢,这个世道还是没有改变啊!"
"殿下放心。"崔璟说道,"这次我们布置周密,一定能给海寇一个措手不及,早日把海寇解决了,这样民众就能安稳的生活了。"
太子点点头,又陷入沉思。云沐君知道他在想什么。从小在军营长大的太子,对战争的痛苦有着深切的体会。所以他才会对海寇如此痛恨,也难怪每次得到消息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出击。
"其实百姓们最想要的,不过是岁月静好罢了。"太子望着街边的茶肆酒楼,"这江南虽富,可寻常百姓却要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海寇在外肆虐,他们连出海讨生活都要冒着生命危险。"
"我知道大家都说我性子急躁,总是中了海寇的圈套。"太子苦笑道,"可是每次听到百姓遭难的消息,我就恨不得立刻带兵剿匪。这些年来,父皇励精图治,好不容易才有了今日的太平。我不能让海寇毁了这一切。"
云沐君静静地听着,心中也是感慨万千。作为将门之女,她从小就听父亲讲述战争的残酷。可是直到亲眼看到这些受苦的百姓,才真正明白和平的可贵。
"殿下的心意,老百姓们都明白。"崔璟安慰道,"这次我们一定要智取,不能再让海寇有机可乘。只有彻底剿灭这些祸患,才能还江南一个太平。"
太子站起身,望着渐渐升起的朝阳:"十日后的碧螺岛之战,我们一定要成功。不为别的,就为了让这些百姓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江风轻拂,带来远处渔船上的号子声。岸边的老渔夫已经整理好了渔网,带着孙女准备出海。街上渐渐热闹起来,小贩的吆喝声,茶客的谈笑声,织就成一幅烟火人间的图景。太子望着这一切,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为了这些普普通通的百姓,为了这来之不易的太平,这一战,他们必须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