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集:长席欢歌 酒韵传情
歌韵村的广场在夜幕降临时,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灯火辉煌,热闹非凡。一场盛大的长席宴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中,缓缓拉开了欢乐的序幕。
广场上,长长的桌子有序排列,像是一条蜿蜒的巨龙,承载着各族的热情与美食。桌面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佳肴,每一道都散发着的香气,仿佛在诉说着各族独特的文化故事。
仫佬族的煤砂罐炖肉,静静地放置在古朴的砂罐之中。揭开盖子,热气裹挟着浓郁的肉香扑面而来。炖煮得恰到好处的肉块,吸饱了汤汁的醇厚,色泽红亮,轻轻一咬,鲜嫩多汁,肉香瞬间在口腔中弥漫开来,让人回味无穷。旁边摆放的是色泽淡雅的仫佬族灰水粽,带着草木灰独特的清香,口感软糯,为这场盛宴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味。
壮族的五色糯米饭,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红、黄、紫、白、黑五种颜色相互交织,寓意着吉祥如意。每一粒米饭都晶莹,散发着植物染料的天然香气。与它搭配的是壮乡特色的酿豆腐,鲜嫩的豆腐里填满了精心调制的肉馅,煎至两面金黄,外酥里嫩,一口咬下,豆腐的嫩滑与肉馅的鲜香完美融合,令人赞不绝口。
苗族的酸汤鱼无疑是长桌上的明星菜肴。奶白色的鱼汤在炉火的炖煮下,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散发着的酸辣气息。鲜嫩的鱼肉在酸汤中翻滚,吸收了酸汤的浓郁味道,入口即化。旁边摆放的苗家竹筒饭,带着竹子的清新与米饭的香甜,打开竹筒,香气西溢,让人垂涎欲滴。
瑶族的烟熏腊肉,经过长时间的烟熏火烤,表皮呈现出的棕黑色,纹理间渗透着独特的烟火气息。切片后,瘦肉紧实有嚼劲,肥肉晶莹剔透,入口肥而不腻,香气悠长。一旁的瑶家油茶,散发着茶叶与香料混合的独特香气,喝上一口,浓郁醇厚,提神醒脑,为这场美食盛宴增添了别样的风味。
侗族的腌鱼腌肉,散发着一种独特而浓郁的发酵香味。腌制后的鱼肉和猪肉,不仅保留了原有的鲜嫩口感,还增添了一份醇厚的风味。腌鱼的肉质紧实,咸香适中,搭配上侗族特色的糯米糍粑,软糯香甜,两者相得益彰,给味蕾带来独特的冲击。
客家的梅菜扣肉,整齐地码放在盘中,色泽红亮。五花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梅菜吸收了肉的油脂,变得咸香可口,两者搭配在一起,香气扑鼻,让人食欲大增。还有客家酿三宝,将肉馅酿入茄子、辣椒和苦瓜之中,经过煎、焖等工序,口感丰富,味道浓郁,充分展现了客家美食的独特魅力。
各族同胞身着色彩斑斓的传统服饰,像是一群从画卷中走出的仙子与精灵,围坐在摆满美食的长桌旁。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梅丹作为这场盛会的核心人物之一,身着精致的仫佬族服饰,款步走上前。她微微仰头,目光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乡亲,眼中满是感激与热情。紧接着,她亮开清脆悦耳的嗓子,唱起了那首饱含深情的山歌:
“多谢了,多谢西方众乡亲,
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
梅丹的歌声宛如山间清泉,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那真挚的情感通过歌声传递出来,让在场的各族同胞们心中都涌起一股暖流。
众人被梅丹的歌声所感染,纷纷齐声回唱:
“山歌好咧,山歌好比蜜还甜,
今朝有缘来相聚,只有山歌会钟情。”
这整齐而嘹亮的回应,仿佛是一场来自心灵深处的共鸣,声音在广场上空回荡,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就在这时,陈浩然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到梅丹身旁。他身姿挺拔,眼神坚定而温暖,同样以一首山歌表达着心中的情感:
“多谢了,多谢西方众乡亲,
不怕山高路遥远,来到歌海表真情。”
陈浩然的歌声充满力量,如同激昂的战歌,唱出了对各族同胞不辞辛劳前来参加盛会的敬意,也唱出了大家对山歌文化的执着与热爱。
众人再次热情回应,歌声中带着豪迈与爽朗:
“莫讲笑,天下各族是一家,
虽是山隔水来阻,难挡一奶同胞情。”
这歌声如汹涌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在场的每个人都沉浸在这激昂高涨的氛围之中,心中的情谊被无限放大。大家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对彼此的认同与亲近。
随着这一轮山歌对唱的结束,开席敬酒环节正式开始。
仫佬族的姑娘们手持酒壶,莲步轻移,来到各族宾客身旁。一位仫佬族姑娘眉眼弯弯,甜甜地唱道:
“煤砂罐肉香满村,灰水粽香情意真。
仫佬米酒敬贵客,愿您开怀梦亦温。”
她的歌声清脆婉转,如同林间的黄鹂。宾客们纷纷鼓掌叫好,一位瑶族大哥站起身,笑着回唱:
“多谢仫佬妹儿心,米酒香醇醉吾魂。
瑶家今日同欢乐,情谊如同岭上云。”
说罢,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姑娘们笑意盈盈,继续穿梭席间为其他宾客斟酒。
壮族的小伙子们精神抖擞,端着酒杯,大步走到席间。其中一位小伙浓眉大眼,引吭高歌:
“五色糯饭映天霞,酿豆腐香飘满涯。
壮乡米酒敬兄弟,情谊如同西季花。”
豪迈的歌声回荡西周。对面苗族姑娘们笑靥如花,齐声唱和:
“多谢壮家阿哥呀,美酒入喉心绽花。
苗岭壮乡同欢庆,携手并肩走天涯。”
歌声落,姑娘们接过酒杯,轻抿美酒,与壮族小伙们相视而笑。接着,壮族姑娘们也唱起祝酒歌:
“绣球抛起意悠悠,米酒一杯解千愁。
今日同饮团圆酒,他年再聚乐无忧。”
优美的旋律让现场气氛更加热烈。
苗族姑娘们身着华丽银饰盛装,手捧牛角酒,款步而来。一位苗族姑娘明眸皓齿,唱道:
“酸汤鱼鲜竹筒香,牛角美酒意深长。
芦笙吹起心欢畅,愿您幸福岁月长。”
婉转的歌声带着苗家的深情。一位客家大叔起身,用浑厚的声音唱道:
“接过苗家牛角酒,情谊似海心中留。
遥想客家同此乐,民族情谊永不休。”
言罢,豪爽地接过牛角,一饮而尽。苗族小伙们见状,也加入敬酒行列,一边吹奏芦笙,一边唱着敬酒歌:
“苗家米酒香又醇,敬与贵客表吾心。
大家同饮这杯酒,幸福安康到家门。”
瑶族的老者带领着年轻人,带着自家酿造的米酒,走向众人。老者精神矍铄,唱道:
“烟熏腊肉味悠长,瑶家油茶暖心房。
米酒敬上众亲友,愿您如意又吉祥。”
沉稳的歌声饱含着瑶族的热情。侗族小伙们笑着回应:
“多谢瑶家老辈情,米酒醇厚心相迎。
侗歌瑶曲同传唱,团结友爱一家亲。”
侗族小伙们接过酒杯,与瑶族同胞碰杯后,仰头将酒喝下。随后,瑶族姑娘们也唱起瑶歌:
“白头巾下笑意甜,米酒敬上暖心田。
愿您常来瑶家走,情谊如同山连绵。”
侗族的姑娘们手挽着手,如春日花朵般娇艳,唱着侗族大歌缓缓走来。领唱的姑娘嗓音清脆,唱道:
“腌鱼腌肉韵味长,糯米糍粑情意藏。
侗家美酒敬宾朋,愿您生活放光芒。”
和谐美妙的歌声如天籁之音。仫佬族的一位大姐站起来,用甜美的歌声回应:
“多谢侗家姐妹情,美酒歌声暖心灵。
仫佬侗乡情谊厚,共谱新篇踏锦程。”
仫佬族大姐接过酒杯,轻尝美酒,感受着侗族的热情。接着,侗族小伙们也加入其中,与各族同胞以歌敬酒:
“侗家米酒香满桌,大歌相伴乐如何。
敬您一杯同欢乐,美好时光莫错过。”
客家小伙们端着酒杯,真诚地走到各族朋友身边。一位小伙笑容憨厚,唱道:
“梅菜扣肉香满园,酿三宝美味无边。
客家米酒敬大家,共祝生活比蜜甜。”
质朴的歌声传递着客家的热忱。壮族的一位阿妹站起来,笑着唱和:
“多谢客家兄弟情,米酒一杯心自明。
壮家客家同携手,文化传承共前行。”
大家纷纷举杯,一饮而尽。客家姑娘们也用歌声表达着心意:
“对唱山歌情谊长,米酒一盏表端详。
愿您幸福又如意,常来客家话家常。”
在这热闹非凡的敬酒过程中,各族人民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场盛大的交响乐。大家互相交流,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文化,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满足。
然而,在这欢乐的背后,歌韵村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随着这次盛会的成功举办,歌韵村的知名度大幅提升,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里的山歌文化和独特风情。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山歌文化,如何借助这股热潮推动歌韵村的全面发展,成为了摆在梅丹、陈浩然以及全体村民面前的重要课题。未来的歌韵村将走向何方?他们又将如何书写新的篇章?一切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期待,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