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夏禹的话,夏崇思虑一阵后,还是同意了下来。
对于夏禹,他还是比较放心的。
夏禹早年虽然纨绔,可这几年的表现,还是让他极为欣慰的。
他相信,夏禹所做的每一个目的都有目的。
携美出游,他可不信夏禹可以放下如今大夏的诸多事情,安心的游玩。
这么做,必然有其他的目的。
所以,夏崇没有理由阻止。
略过这个话题,宴会继续进行。
一群宫女载歌载舞,一众官员则是小声交谈着。
至于夏禹,依旧毫无形象的瘫坐在蒲团上,看着妇好,思虑一阵后,夏禹这才说道:“妇将军既然求战心切,本王若是不允,未免寒了妇将军的心!”
“目前来说,大夏西方边境暂时稳固,大战基本没有!”
“若说练兵之地,倒是有一处地方,只是不知妇将军是否愿意前去?”
目前来说,草原狼族,北海蛮族都被解决了。
这两处边关得以解放,纵然有些反抗势力,可对当地的守军来说,不值一提,轻易便可镇压。
大晋和大炎的边关,自不必多说。
此前远征还没过去多久,相比于大夏这边仅仅只是折损了二十万大军左右,可大炎和大晋这边就要损失惨重了。
罗马帝国的主力压在大秦这边,如此情况,也使得帮助大秦的大炎和大晋两国历经一年的战争,折损过半。
暂时来说,两国没有余力来开启国战。
所以,这两边的边关也得以安定。
若说有仗打的地方,那便是镇北关。
镇北关地处大夏南边区域,此地山脉纵横,北越山族便龟缩在这里。
上次一战,白起一战覆灭北越山族八十万大军,并阵斩北越山族右贤王,致使北越山族损失惨重。
加之后来狼族,蛮族相继被灭,此刻的北越山族龟缩在山林之间。
大夏想要东出,便要解决一切隐患。
目前来说,大夏下一步的重点,便是在北越山族。
而且,若是收服北越山族,以山族的族人为基础,遣一位擅长山地作战的将领为帅,说不定还能组成一支山地军。
所以,对于山族,夏禹势在必得。
“殿下所言,应当是镇北关吧,末将愿意率领安东军前去镇北关!”
妇好文武双全,对于目前大夏的局势,她也了解的比较清楚。
所以,纵然夏禹没有明言,妇好也猜到夏禹所指何地。
“既如此,你明日准备一番,便出发前往镇北关吧,本王会跟户部打好招呼,让他们为你准备好沿途粮草!”
“末将谢赵王殿下,此去,必配合镇北军,剿灭北越山族,以此偿还殿下之恩!”
妇好激动的对着夏禹行礼。
见此,夏禹淡笑一声,摆了摆手,打发了妇好后,开始自斟自饮。
“皇兄,我想从军!”
然而,夏禹想要清净,可有人却总不让他清静下来。
这不,夏崇的六子,夏禹六弟夏郓端着酒樽,恭敬的跪坐在夏禹身前。
“从军?为何有此想法?”
看着夏郓,夏禹一怔。
对于夏郓,他们此前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的亲密。
毕竟,在皇室,勾心斗角乃是常事。
夏郓的母妃云妃乃是大晋长公主,初来大夏的时候,时常跟秦蕴曦争锋相对。
也亏得秦蕴曦有些手段,不然的话,说不得还真要让夏郓母妃得逞了。
如此情况,也使得夏昭和夏禹对于云妃所生的孩子并不感冒。
现在夏郓忽然想要从军,这倒是让夏禹感到诧异了。
毕竟,夏郓从小同样纨绔无比,比起他之前也不遑多让。
如此之人,怎会想要从军呢?
“臣弟也想要跟三皇兄和大皇兄一般,为我大夏出一份力!”
夏郓神色认真的说道。
“哦?难得六皇弟有此心,也罢, 你便去镇东军任一校尉之职吧,镇东军初建,统帅韩信也是我大夏少有的名将,跟在他手下,你也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不管夏郓准备做什么,可到了镇东军后,有韩信以及之后的张良看着,他也翻不起大浪来。
夏郓若是老实一些也就罢了,可若是想要搞些小动作,到时候就休怪他无情了。
“多谢皇兄!”
夏郓闻言一喜。
此前,他的目标也是镇南军和镇东军之一。
毕竟,无论是岳飞还是韩信,两人都是大夏新晋名将,而且还是夏禹麾下的得力大将。
待在这两人手下,立功的机会也多些。
现在,夏禹首接安排他到镇东军,岂不合他心意?
连连对着夏禹道谢后,夏郓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去。
有了夏郓的先例,夏崇的那些儿子们一个个来到夏禹面前,或让夏禹向夏崇求情,给他们封到一个富庶之地就藩,或准备从军。
如此情况,也使得夏禹不厌其烦,索性找了个借口,独自离开麟德殿。
“殿下,可是烦闷了?”
刚出来,呼吸了些新鲜空气的夏禹,将此前的烦躁驱散不少。
然而,正在这个时候,王麟同样端着酒樽来到夏禹身前。
身后还跟着一个中年,一个青年。
中年面色威严,身材高大,一缕长髯垂下,看起来威风凛凛。
便是那青年都是人高马大,浑身肌肉虬结,让人一看便知,此人乃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
看着这两人,夏禹心中一动,面上却是苦笑道:“王相见笑了,本王实在不擅长此等应酬的场合,这才出来透透气!”
“殿下须知,人情世故同样也是一门学问,殿下胸怀大志,乃不世出之豪杰,可治国之道,犹如烹小鲜,不仅需要小火炙烤,其内还需加入各种材料,如此烹饪出来的菜肴才能好吃!”
“须知,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诸位皇子,日后都是殿下最坚固的后盾,他们纵然各有小心思,可终究属于夏氏宗族,日后殿下还需他们,才能更好的镇压日渐壮大的大夏!”
王麟语重心长的看着夏禹叮嘱道。
“多谢王相教诲!”
夏禹闻言,若有所思。
华夏历朝历代,帝皇都喜欢给自己的儿子们分封。
为的是什么?
为的便是让自己的江山永固。
有宗族之人镇压各地,帝皇也能轻松一些。
可如此做,弊端也十分大。
最典型的便是大明。
藩王遍地,当朝也许还无法看出什么。
可如此情况,却是贻害后代。
当然,王麟所言,也有其道理。
只是如何把握其中尺度,便看他自己的了。
“赵王殿下客气了,对了,为赵王殿下介绍下,这位是老臣的弟弟王翦,这位是王翦的儿子王贲,今日带他们来此,也是想要为他们搏一个进身之阶!·”
王麟淡笑一声,其后为夏禹介绍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