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色的时光
锈色的时光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锈色的时光 > 第15章 寰宇争锋

第15章 寰宇争锋

加入书架
书名:
锈色的时光
作者:
每时每刻都很好
本章字数:
3158
更新时间:
2025-06-23

货运飞船划破天际的尾焰尚未消散,陈氏精密便被卷入新一轮技术风暴。欧盟以 “AI 算法存在漏洞” 为由,对其工业软件实施临时禁令,北美技术联盟更是抛出 “太空零件辐射数据造假” 的重磅指控。国际空间站的官方论坛上,质疑帖如潮水般涌来,陈昊盯着屏幕上刺眼的标题,手指在键盘上悬停许久,最终只敲出一行字:“数据公开,接受全球审查。”

老机床博物馆成了临时作战室。陈建国将泛黄的创业日记铺满桌面,1998 年的下岗通知书与如今的国际招标书并排放置,“那时候我们连一台完整的机床都没有,现在难道要被几张键盘吓倒?”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展厅回荡,惊起了梁上的麻雀。李秀兰默默往众人手中塞着暖手宝,保温桶里的姜汤散发出辛辣的香气,驱散着深夜的寒意。

技术团队开启了 72 小时不间断攻坚。他们将太空零件的全生命周期数据上传至区块链平台,每一次材料检测、每一道加工工序都可溯源。年轻程序员编写自动验证程序,让全球开发者能实时查验代码逻辑;老张带着老技工们重新校准检测设备,用几十年的经验为数据背书。当第一份经第三方机构认证的报告出炉时,实验室里响起了压抑许久的欢呼。

然而,舆论战远比技术攻坚更难应对。匿名账号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带节奏,甚至伪造出 “陈氏员工内部爆料” 的录音。陈昊决定反守为攻,他在全球首播中展示公司的开放式实验室:“这里没有商业机密,只有对技术的敬畏。” 镜头扫过正在调试设备的老张,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沁着汗珠,“俺们干了一辈子钳工,最见不得别人说瞎话。”

太空项目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某国际航天巨头推出颠覆性的 3D 打印太空制造方案,宣称能将零件成本降低 60%。陈昊带着团队赶赴展会,却在现场发现对方核心技术中赫然出现陈氏早期专利的影子。谈判桌上,对方代表冷笑着甩出合同:“合作还是诉讼,陈先生自己选。”

家庭与事业的天平再次倾斜。陈小川的班主任打来电话,说孩子最近成绩下滑严重,上课总盯着窗外发呆。陈昊深夜推开儿子房门,发现书桌上摆满了太空模型图纸,旁边的笔记本上写满稚嫩的字迹:“爸爸什么时候能陪我看星星?” 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在父子俩沉默的侧脸上。

转机出现在一场意外的学术会议。陈昊在会上偶遇剑桥大学的华人教授,对方展示的量子材料研究成果,恰好能解决 3D 打印太空零件的强度难题。两人一拍即合,决定联合攻关。消息传回国内,政府部门迅速启动专项支持,老技工们也自发组成 “工艺顾问团”,通过视频连线分享传统铸造经验。

赵德发的旧部仍在暗中使绊。他们买通黑客攻击陈氏的区块链数据库,却触发了量子加密的自动防御系统。当攻击数据被完整记录并公开,舆论风向瞬间逆转。欧盟委员会不得不撤销禁令,发来的邮件末尾附上了合作意向书:“期待共同制定 AI 国际标准。”

新的太空零件终于完成,其表面呈现出独特的金属光泽,那是传统锻造与量子涂层结合的产物。发射当日,陈建国一家登上观礼台,李秀兰的手紧紧攥着孙子。当火箭冲破云层,陈小川突然指着天空喊道:“爷爷快看!零件在发光!” 陈昊望着儿子兴奋的侧脸,想起自己第一次看到父亲修好老机床时,眼中也是这般光芒。

这一年,陈氏精密牵头成立了 “全球太空制造联盟”,来自 27 个国家的企业与科研机构加入其中。在联盟成立大会上,陈昊展示了陈小川设计的 “太空工厂” 模型:“未来属于那些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人。” 台下,老张悄悄抹了把眼泪,他身旁的老技工们齐刷刷地举起了手中的扳手 —— 这是他们独有的致敬方式。

深夜的厂区,陈建国独自来到老槐树下。当年员工们写下的愿望卡还在随风轻晃,最新的一张是陈小川的字迹:“我要建一座能住人的太空城!” 月光如水,洒在 “陈氏精密加工” 的厂牌上,远处的智能车间灯火通明,机械臂的嗡鸣与夜空中的星子遥相呼应,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永不落幕的奋斗故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