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星际导航站” 的消息传遍世界,陈氏精密的研发中心彻夜通明。量子计算机的蓝光映照着墙上 “锈色时光,永不褪色” 的标语,陈昊带领团队尝试破解导航站储存的银河系星图,可每解读出一段数据,便会出现更多加密的信息碎片。“这就像套娃,一层接着一层。” 年轻工程师揉着发红的眼睛,将最新的解析结果投放到全息屏上。
与此同时,国际空间站突然中断了与地球的通讯。监控画面里,宇航员们行为诡异,他们用工具在舱壁上刻下类似环形结构的符号。北美航天集团立即封锁消息,却被黑客曝光了部分录像。网络上阴谋论西起,有人宣称宇航员己被外星文明 “同化”,更有极端组织在多地发动袭击,目标首指陈氏精密的科研设施。
陈建国站在厂区门口,看着警车呼啸而过。他握紧了手中的老扳手,转头对保安队长说:“把当年地下室的铁栅栏找出来,咱们再守一次。” 李秀兰不顾家人反对,坚持在食堂为加班的员工做饭,蒸腾的热气中,她对前来帮忙的陈小川说:“越是乱的时候,越要稳住人心。”
在联合国安理会特别会议上,各国代表剑拔弩张。北美代表拍着桌子:“陈氏公司必须交出所有外星数据,由国际联盟统一管控!” 陈昊从容起身,身后的全息投影切换成导航站的能量循环模型:“数据属于全人类,但管控权应交由中立的科学委员会。” 他顿了顿,调出被袭击的国际空间站录像,“某些势力故意制造恐慌,妄图独占成果。”
赵德发的残余势力与极端组织 “星渊守望者” 深度勾结,他们在暗网发布宣言:“人类不应触碰神明的领域,陈氏是打开潘多拉魔盒的罪人!” 黑客攻击升级为量子级别的网络战,陈氏的防火墙多次濒临崩溃。关键时刻,陈小川的同学、天才少年程序员小林找到陈昊:“叔叔,我开发了一个用音乐频率干扰黑客程序的算法,或许能试试。”
火星探索现场,“星瞳” 号的机械臂深入环形结构内部,带回了一块刻满奇异纹路的黑色晶体。当晶体被放置在频率共振解析系统中,整个研发中心的灯光开始有节奏地明灭。解析结果显示,这是导航站的 “钥匙”,但使用它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影响太阳系的引力平衡。
国际社会的分裂愈演愈烈。部分国家组成 “星际同盟”,要求立即激活钥匙;另一派则成立 “地球守护联盟”,主张永久封存外星科技。陈昊陷入两难:若不使用钥匙,人类将错失探索宇宙的绝佳机会;若贸然尝试,可能给地球带来灭顶之灾。
陈小川在学校的航天实验室里,意外发现了环形结构与古埃及金字塔的频率共振现象。他兴奋地将研究成果交给父亲,陈昊盯着儿子画的对比图,突然想起导航站数据中反复出现的 “平衡” 一词。“或许外星文明想告诉我们,探索与守护同样重要。” 他喃喃自语,立即召集团队开发 “双轨方案”—— 一方面复制钥匙数据进行模拟实验,另一方面在太阳系外围部署引力监测站。
“星渊守望者” 得知计划后,发动了自杀式袭击。一枚载满炸药的飞船冲向陈氏的太空基地,千钧一发之际,基于外星防御技术开发的粒子屏障启动,将飞船分解成星尘。但这次袭击也暴露了防御系统的能源短板,陈昊不得不向全球招募能源领域的顶尖专家。
一位隐居的华裔物理学家李教授主动联系陈昊,提出用 “反物质 - 暗物质” 混合能源的设想。研发团队在南极洲建立秘密实验室,在极端环境下进行能源试验。老张带着老技工们也加入其中,他们凭借几十年积累的装配经验,解决了设备精密对接的难题。
当第一束稳定的混合能源被成功导出时,全球科学界为之震惊。陈昊带着新的能源技术重返联合国,他身后的大屏幕展示着太阳系的 3D 模型:“我们己具备安全探索星际导航站的能力,但前提是各国放下分歧。” 他提议成立 “星际联邦”,共同签署《宇宙探索与和平利用公约》。
签约仪式当天,“星渊守望者” 发动了最后的疯狂。他们劫持了数颗卫星,试图撞击地球同步轨道。陈昊启动新研发的 “星网防御系统”,无数小型拦截器从太空基地升空,在大气层外织成一张闪耀的光网。当危机解除的消息传来,签约大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深夜,陈昊带着陈小川登上厂区的观景台。远处,新建成的星际港口灯火通明,一艘艘飞船正进行试飞。陈小川指着天空问:“爸爸,我们真的能和外星文明做朋友吗?” 陈昊揽过儿子的肩膀,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只要心怀敬畏与善意,宇宙再大,总会找到共鸣。” 而在老机床博物馆里,那块从火星带回的黑色晶体静静陈列,与泛黄的创业图纸遥相呼应,见证着一个家族、一家企业,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与宇宙的谜题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