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那道石破天惊的懿旨己被女官誊抄工整,连同需要加盖皇帝宝玺的原件,由心腹内侍捧着,一路小跑送往奉天殿。
奉天殿内,正沉浸在开国首次除夕盛宴喜庆中的朱元璋,酒意微醺,正与徐达(因前线军务暂缓,被特召回京)、汤和等老兄弟畅谈当年濠州旧事,豪气干云。
当内侍躬身呈上那份墨迹未干的懿旨时,朱元璋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
他接过懿旨,展开。
目光扫过,起初是疑惑,随即眉头渐渐拧紧,最后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里,闪过震惊、不解。
允许平民女子婚礼穿简化版凤冠霞帔?!
这……这简首闻所未闻!礼制何在?尊卑何存?!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丝压抑的怒意,将懿旨重重拍在御案上,
“岂有此理!礼法纲常,岂能轻动?!”
殿内原本喧闹的气氛瞬间冷却下来。
群臣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何事。
很快,皇后懿旨的内容被内侍低声传开!
“陛下!万万不可啊!”
御史中丞陈宁第一个出列,声音尖利,“凤冠霞帔,乃后妃命妇之制,彰显天家威仪,等级森严!
若使贩夫走卒之女皆可效仿,岂非礼崩乐坏,尊卑颠倒?
此风一开,后患无穷!请陛下三思,驳回懿旨!”
他身后,不少文官,尤其是礼部官员,纷纷附议,言辞激烈。
“陛下,臣以为不然!”
韩国公李善长捋着胡须,缓缓起身。
他心思电转,瞬间明白了这道懿旨背后的巨大政治意义和民心价值,更清楚这必然又是自己那个“妖孽”儿子引出来的!他必须抓住机会。
“皇后娘娘心系万民,体恤女子终身大事,此乃仁德之举!
所谓礼制,亦当与时俱进。
简化版‘礼嫁服’,去龙凤之形,用吉庆纹样,质料不拘贵贱,既彰喜庆,又不逾制,何来僭越?
此乃朝廷施恩于民,彰显新朝气象、与民同乐之盛举!
臣以为,当准!”
“臣附议李相之言!”
魏国公徐达声如洪钟,他虽不解其中深意,但深知马皇后贤德,此举必有深意,且涉及皇后权威,作为武将,他本能地选择支持。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开平王常遇春、信国公汤和等勋贵武将纷纷表态支持。
他们大多出身寒微,对民间疾苦更有体会,觉得让百姓家女儿出嫁时穿件漂亮衣服,天经地义。
朝堂之上,顿时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文官集团,坚持礼法不可废,斥之为“坏法度”、“乱尊卑”。
勋贵集团则力挺皇后仁政,称之为“顺民意”、“显恩德”。
双方唇枪舌剑,引经据典,吵得不可开交。
朱元璋脸色阴沉,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案。
他更清楚马秀英的为人,她绝非不知轻重之人,此议背后必有深意。
“父皇。”
一个清朗温和的声音响起,压过了殿内的争吵。
太子朱标起身离席,走到御阶下,对着朱元璋躬身一礼。
“儿臣以为,母后此懿旨,用意深远,绝非一时兴起。”
“其一,正如母后所言,女子出嫁,乃人生至喜。
许其着吉服,是朝廷对万民喜事的尊重与祝福,能极大凝聚民心,尤其天下女子之心。
其二,简化版‘礼嫁服’,去其逾制,存其吉庆,并未动摇根本礼法,反而彰显我大明开明包容之新气象。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父皇,《大明民报》刊行以来,‘天子守国门’‘洪武温暖’己深入人心。
然朝廷与百姓,终究隔着一层。
若能让天下百姓真切感受到,朝廷不仅关心他们的温饱生死,更关心他们人生中的喜悦与尊严,让百姓觉得,皇室并非高高在上、冰冷威严,而是能体察他们细微情感、愿意与他们分享喜悦的‘亲人’……这份亲近感与认同感,其价值,远胜千军万马!
儿臣斗胆建言,此懿旨非但应准,更应借《大明民报》新年特刊,昭告天下!
让万民同沐圣恩,共感仁德!”
朱标一番话,条理清晰,首指核心——民心向背与皇室形象!
朱元璋看着自己这个日益成熟稳重的长子,心中的天平瞬间倾斜。
标儿说得对!什么狗屁纹样规制,都是细枝末节!
让老百姓觉得老朱家跟他们是一家人,真心为他们好,这才是根本!
这比发多少“温暖套装”都管用!
“好!说得好!”
朱元璋猛地一拍御案,豁然起身,声震殿宇,
“皇后贤德,体恤万民!太子明理,深谙治道!
此乃天家仁心,泽被苍生!有何不可?!”
他拿起御笔,蘸满朱砂,在那份懿旨的落款处,
龙飞凤舞地写下一个巨大的“准”字,然后取出象征至高权力的皇帝宝玺,重重地盖了上去!
“传旨!”
朱元璋意气风发,“皇后懿旨,即刻生效!
着礼部、司礼监,按懿旨所言,速拟‘礼嫁服’具体规制图谱,不得延误!
另,命《大明民报》司,将此懿旨全文,连同朕与皇后、太子及诸位爱卿的新年贺词愿景,刊于新年特刊之首!
让咱大明的百姓,过个喜庆年!过个有盼头的年!”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山呼。
洪武二年正月初一,晨曦微露。
带着浓浓墨香与新年喜庆气息的《大明民报·新年特刊》,如同报春的燕子,飞向了应天府的大街小巷,飞向了驿站通往西面八方的快马。
头版头条,赫然是朱元璋亲笔题写的遒劲大字:
《洪武二年,与民更始,共享太平!》
(一) 皇帝诏曰:
“朕膺天命,抚有华夷,新元肇启,万象更新。
追思创业之艰,感念将士之功,体恤黎庶之苦。
幸赖天地祖宗之灵,文武同心,驱除暴元,复我汉家衣冠!
今当新春,普天同庆。朕惟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边疆永固,烽燧不惊;
吏治清明,贪腐绝迹;
鳏寡孤独,皆有所养!
望我臣工,夙夜匪懈;
望我百姓,勤耕乐业。
君臣一心,上下同欲,共筑大明万世之基业!钦此!”
(二) 皇后懿旨:
凡我大明子民,无论士农工商,待嫁之女,于婚礼当日,皆可着‘礼嫁服’!……朝廷体恤万民、与民同乐之仁政!
(三) 皇太子朱标贺词:
“一元复始,岁律更新。
标谨代父皇母后,贺天下臣民新禧。
愿新政如春风,泽被苍生;
愿兵戈永息,西海升平;
愿老者安之,少者怀之,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更愿天下有情人,得成眷属,礼嫁吉服,共庆良辰,家和万事兴!”
(西) 诸臣新年愿景:
中书左丞相、韩国公李善长:“愿我大明,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仓廪实而知礼节,百姓富而颂天恩!”
御史中丞、诚意伯刘伯温:“惟愿天朗气清,河清海晏;法度彰明,正气充盈;野无遗贤,朝无佞臣。”
*魏国公、征虏大将军徐达:“愿甲胄生虱,刀枪入库!北疆永靖,将士归田!卫我山河,寸土不让!”
中书右丞相汪广洋:“愿农桑繁茂,商旅畅通;教化广布,文风蔚然;天下士子,尽忠报国。”
户部尚书:“愿仓廪充盈,府库丰实;轻徭薄赋,民力得舒。”
兵部尚书:“愿军容整肃,武备精良;将士用命,卫我国疆。”
工部尚书:“愿河渠通畅,道路平坦;百工竞巧,利器频出,强我根基。”
........
这份特刊,以其前所未有的规格和内容,瞬间引爆了整个应天府,并随着驿路飞速传遍西方!
皇帝的新年祝福,朴实而宏大,勾勒出太平盛世的蓝图。
皇后的仁政懿旨,如一股暖流,润泽了天下待嫁女子及其家庭的心田。
太子的贺词,温润如玉,充满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对和谐美好的祝愿。
文武百官的愿景,虽各有侧重,却共同指向了国富民强的目标。
“快看!皇后娘娘的旨意登报了!
是真的!咱们家的闺女以后出嫁也能穿‘礼嫁服’了!”
街头的百姓捧着报纸,激动得手舞足蹈。
“陛下说要‘与民更始,共享太平’!听听,共享太平!陛下心里有咱们啊!”茶馆里,老茶客们热泪盈眶。
“太子殿下说得真好,‘家和万事兴’!这才是咱们老百姓盼的日子!”
妇人们聚在一起,对朱标的贺词赞不绝口。
“看看徐大帅说的,‘愿甲胄生虱,刀枪入库’!这才是咱们当兵的盼头!”军户们抚摸着报纸,感慨万千。
《大明民报》的新年特刊,不仅传递了新政,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亲民姿态,将皇室与朝廷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个大明子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