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秋意渐浓,梧桐叶落。
数学系大楼里却弥漫着一种无形的硝烟味。
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的校内选拔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是一场汇聚了全国顶尖数学苗子的巅峰对决,也是通往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殿堂的重要阶梯。
陈默的名字,早己在系内如雷贯耳。
CMO金牌的光环尚未褪去,他在新生研讨课和日常讨论中展现出的惊人洞察力与解题的“野性”风格,更是让教授和学长们侧目。丘赛选拔,成了他证明自己并非昙花一现、能在更高舞台上绽放光芒的关键一役。
选拔赛安排在周末,整整两天,高强度的笔试和面试。题目难度远超CMO,至于高考,那是来是凑数的。
涉及代数几何、拓扑、偏微分方程等多个前沿分支,对知识储备、思维深度和临场应变能力都是极限考验。
考场内。
笔尖划过纸张,陈默坐在角落,神情专注得可怕。他摒弃了所有杂念,眼中只有跳跃的符号和亟待征服的逻辑链条。那些在周教授手稿里啃下的艰深理论,在张平教授预印本里领悟的精妙构造,在图书馆无数个深夜的演算积累,在此刻全都化为他笔下的助力。
没有追求最优雅的解法,一切以“有效”、“致命”为原则,思路奇崛,步骤简洁,甚至带着一丝令人心惊的暴力美感。
面试环节,面对几位资深教授的轮番诘问和刁钻的追问,陈默的表现更是惊艳。思维敏捷,表达清晰,面对质疑不卑不亢,总能迅速抓住问题核心,用最本质的数学语言予以回应。
那份源自无数次绝境挣扎磨砺出的沉稳和自信,让在场的教授们都暗自点头。
两天鏖战结束。
当最终入围代表清华参加全国丘赛的名单公布,陈默的名字赫然在列,并且是以综合评分第一的身份!消息迅速在数学系乃至整个清华园传开。
“牛啊!陈默!新生就干翻了一堆学长!”
“实至名归!他那面试表现,简首绝了!教授问的问题他好像提前看过答案一样!”
“听说他笔试最后那道组合拓扑的题,解法连王教授,出题人之一,都拍案叫绝,说没想到还能这么破!”
“这下全国丘赛有看头了!看陈大学神大杀西方!”
李铮兴奋地给了陈默一拳:“行啊你!深藏不露!这下丘赛冠军稳了!到时候请客!” 陈默只是淡淡地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全国丘赛,那才是他真正的目标。
陈默收拾好书包,走向图书馆——那里还有张平教授留下的、关于模空间上同调的最新问题在等着他。
胜利,只是新的起点。
央财校园,林薇坐在窗明几净的阶梯教室后排,心不在焉地听着讲台上教授关于国际金融衍生品的滔滔不绝。
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在她精心打理的头发和昂贵的羊绒衫上,勾勒出优雅的轮廓。然而,她放在桌下的手,却死死捏着手机,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
屏幕上,是清华水木社区数学系板块的热帖截图。帖子标题刺眼:【丘赛校内选拔落幕!新生陈默力压群雄,强势登顶!剑指全国!】
下面是一连串的惊叹、膜拜和关于他解题风格的讨论。甚至有人贴出了(模糊的)他面试时沉着应答的照片。
这些信息,不断扰乱着林薇的心。每一次刷新,都带来新的刺痛。
陈默越耀眼,越成功,就越发映衬出她的失败和可笑。她精心营造的“央财精英”人设,在林家光环的加持下固然引人注目,但在陈默这种凭借绝对硬实力碾压一切的成就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甚至…庸俗。
她感觉周围同学投来的、带着艳羡或讨好的目光,此刻都变成了无声的嘲讽。讲台上教授的声音变得模糊而遥远。她脑子里只有一个疯狂的念头在盘旋:凭什么?!凭什么他能走得那么高那么远?!凭什么他就能彻底无视我?!我不甘心!我要撕碎他那副清高的面具!我要让所有人都看到他也有弱点!
林薇大脑在连番冲击之下变得神志不清,一个更加扭曲、更加危险的计划在她心中滋生。
既然“善意”和“礼物”无法接近,既然“偶遇”和“修复”宣告失败,那么…就用另一种方式让他“记住”她!她要找到他的破绽,在公开场合质疑他,打击他那看似无懈可击的自信!哪怕是以一种自损一千、伤敌八百的方式!她要证明,他陈默并非不可触碰的神话!
林薇开始疯狂收集陈默的信息,尤其是关于他即将参加的全国丘赛的。
她利用林家的人脉,辗转联系到了几位对清华数学系动态比较了解的“圈内人”,旁敲侧击地打听陈默的学术研究方向和可能的“薄弱点”。她甚至开始恶补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和术语,不是为了理解,仅仅是为了能在关键时刻抛出几个听起来“专业”的问题,制造混乱和质疑。
机会,似乎很快出现了。
一场规格颇高的“京华青年学术新锐论坛”将在北大举行。
论坛邀请了京内各高校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领域崭露头角的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交流。清华数学系作为传统强项,自然在受邀之列。而刚刚在丘赛校内选拔中大放异彩的陈默,也赫然在清华的参会名单上!
这个消息,被林薇安插在清华的一个“信息源”第一时间传递给了她。
林薇的心脏狂跳起来,眼中闪烁着病态的光芒。就是这里!公开的场合!汇聚了京内顶尖学府的精英!
如果她能在这样的场合,当着所有人的面,对陈默的研究或成果提出一个“尖锐”而“专业”的质疑…哪怕最终证明她是错的,也足以让他难堪,让他那完美的形象出现裂痕!
她要让所有人都看到,他陈默并非无所不能,他也会被质疑,也会…被她林薇所“挑战”!
林薇立刻行动起来,以“央财优秀学生代表”和“林家对学术交流的支持”为名,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宝贵的旁听名额(不是正式发言资格!)。
她开始废寝忘食地“准备”。她找到陈默在新生研讨课上做过的一个关于“图论中极值问题新解法”的公开报告摘要,又花重金请了一位数学系的在读研究生,虽然对陈默的风格有所耳闻但不算深入了解,帮她分析这份摘要,试图找出可以“攻击”的点。
那位研究生在金钱的驱动下,绞尽脑汁,最终指着一个陈默为了简化模型而引入的、看似有些“非常规”的假设,含糊地说:“这个假设…有点大胆,虽然能简化问题,但可能不够严谨?如果被追问其普适性和严格证明,或许是个可以讨论的点?” 他其实心里也没底,只是拿钱办事,随便指了个地方。
但这对林薇来说,足够了!
她不需要真正理解,她只需要一个听起来“专业”的切入点!
林薇开始反复背诵那个拗口的数学名词和那段关于“假设可能不够严谨”的说辞,练习着如何在提问时显得从容不迫、带着学术探讨的“真诚”。
论坛举办的日子终于到来。
北大百年讲堂内,庄严肃穆,座无虚席。
来自各校的学术新秀们轮流上台,展示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轮到清华数学系环节,代表上台的正是陈默。他报告的题目正是那份被林薇“研究”过的图论极值问题新解法。
陈默站在讲台上,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深色西裤,身形挺拔,灯光下的清秀脸庞不禁让闲得无聊跑来旁听的李逸发出啧的一声。
“能看不上这小子,那女的也正是够有眼光啊”
“这还看不上,我都要自卑了...”他无奈的叹息道。
陈默没有华丽的PPT,只有清晰的板书和沉稳的讲述。
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问题的背景、传统方法的局限,然后提出了他那个关键的、“非常规”的假设,并清晰地展示了基于此假设如何高效地解决了几个经典难题。
整个报告如同行云流水,充台下不时响起会意的低语和赞赏的点头。
林薇坐在靠后的旁听席上,手心全是冷汗。
陈默的报告越精彩,她心中的嫉恨和破坏欲就越发炽烈。
林薇死死盯着那个在台上光芒西射的身影,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终于,到了提问环节。
主持人话音未落,林薇几乎是第一时间举起了手,动作幅度很大,带着一种刻意的急切。聚光灯和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她身上。
主持人刚想提醒她,旁听席位是不能提问的,但想想这么积极的态度,还是算了,“这位同学,请提问。”主持人示意。
林薇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露出一个优雅而带着“学术探究”意味的微笑,拿起面前的话筒,声音通过音响清晰地传遍整个礼堂:
“谢谢主持人。我是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的林薇。陈默同学的报告非常精彩,尤其是对传统方法的突破令人印象深刻。” 她先假意恭维了一句,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困惑”而“尖锐”:
“但是,我有一个疑问。你在模型中引入的核心假设,即那个关于‘顶点权重分布具有特定强正则性’的设定,看起来确实简化了问题,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然而,这个假设本身的普适性和严格性是否足够充分?它是否过于依赖于特定案例的巧合?如果面对更加复杂、不具备这种理想化正则性的现实图结构,你的方法是否还能成立?或者说,你是否能提供更严格的数学证明,来确保这个假设在更广泛情况下的适用性?否则,这是否会让人质疑你整个解决方案的理论根基和应用价值?”
她的话音落下,整个礼堂瞬间安静了一下。
她的问题听起来确实很“专业”,抓住了模型的一个关键点。不少懂行的教授和学生都微微蹙眉,看向台上的陈默。清华数学系的带队老师也露出了担忧的神色。
林薇的心脏狂跳,手心湿透,但脸上依旧维持着那副“求知若渴”的表情,紧紧盯着陈默,心中涌起一股扭曲的快意——看!我抓住你的痛脚了!你还能那么从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