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鱼谷是徐刚花十来天精心挑选的地方。
铜碑也是他提前埋到大树底下的。
借着这次机会,刘宣第一次光明正大的离开皇宫和京都。
但愿意随行的文武百官却不多。
特别是丞相柳宗昌、大将军李纲以及六部高官。
他们大多不相信祥瑞之说,不愿意陪着昏君玩。
只有少数笃信鬼神之说和想要攀附皇权的官员跟着刘宣出京。
金吾卫大将军钟玉祁就是其中之一。
天香楼的大火,让很多谨慎的官员猜出京都出现了一伙不受世家大族控制的神秘黑衣人。
而吴明参与夜海棠梳拢礼的竞拍,让钟玉祁怀疑他也是穿越者。
或者吴明背后的大夏皇帝刘宣才是穿越者。
如果刘宣知道钟玉祁终于开始怀疑他。
他肯定会感叹世界上的人都不是傻子,尽管掩饰得很好。
但有些事只要做过,就必然会留下蛛丝马迹让别人怀疑。
皇帝即将亲自摆驾双鱼谷。
这让通城县县尉非常激动。
他立即从县衙抽调更多人手过来维持秩序。
把围观的众多平民暴力驱散。
然后威逼县内富商捐赠丝绸布匹。
把铜碑附近的树木都用这些丝绸布匹包裹了起来。
第二天。
刘宣的銮驾到来,附近的绿色再被丝绸布匹变成了五颜六色。
当刘宣知道这都是通城县县尉的手笔时,他深深看了一眼这个会拍马屁的大聪明。
县尉这么一搞,也增加了几分祥瑞的可信度。
“祥物”铜碑己经被竖立起来。
衙役也在它周围搭了一个简易的亭子用以保护。
刘宣移步到铜碑前,看到上面有铁锈和龙形图案。
中间更是有一行简体字。
做戏做全套。
身后都是跟随而来的官员。
刘宣伸手摸了摸铜碑,然后围着铜块转了一圈。
端详上面的几个字许久。
最后无奈的退后转身,对着后面的官员说道:
“此物乃是上天赐予朕的神物,上面有神祇传给朕的批言”。
“诸位爱卿都过来参拜,谁能认出这句批言,朕重重有赏”。
……
看到皇帝陛下己经宣布铜碑是祥物。
官员马上上前参拜。
待看清楚铜碑上的图案和字后。
那些信奉鬼神和阿谀奉承之辈,立即顺着刘宣的话,叩头大喊道:
“此物真是神物”。
“天佑我大夏啊”。
“陛下万岁”。
刘宣双手虚托,“众爱卿平身”。
并假装不经意的看了钟玉祁一眼。
钟玉祁果然在看到铜碑上的字时。
眼睛瞪得老大,一副见鬼的样子。
但钟玉祁很快就反应了过来,把自己震惊的表情掩饰过去。
同时还偷偷打量刘宣的反应。
刘宣早有准备,演技也是极好。
钟玉祁从他脸上看不到震惊的表情。
所以把目光又投向另一个怀疑对象,吴明。
吴明跟随刘宣前来并不是相信祥瑞之说,他只是来保护皇上的。
所以他当看到铜碑上的图案和不认识的字时。
除了些许好奇外,并没有任何震惊的反应。
刘宣此时己经确定钟玉祁百分百是穿越者。
但现在还不是杀他的时候。
刘宣把早计划好的安排当着众官员宣道:
“今双鱼谷出现祥瑞及祥物,乃是上天庇佑大夏王朝的征兆,故大夏理当君民同乐”。
“传朕旨意,大夏全国各地的亲王、郡王、州刺史以上官员及其家眷,必须在十月十五日前到达京都,来此瞻仰祥物,”。
在女频穿越小说里,王府是很多女频穿越的目的地。
番茄上诸如穿越成为倾世皇妃的小说多如牛毛。
穿越成刺史之女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刘宣计划把这些人都召来京都筛选一遍。
自己这个大夏皇帝虽然没有实权,威望更是没有。
但始终都占着天下共主的大义之名。
宣召全国王爷和封疆大吏的旨意己下,至于有多少人会遵旨前来。
这就要看天意了。
下旨把全国的王爷和封疆大吏都叫来京都,这是刘宣的大手笔。
在场的官员都有点跟不上他的节奏。
虽然如此,没人会提出反对。
刘宣接着指着铜碑宣道:“此碑为上天所赐,不能随意移动,吴明何在?”。
“微臣在”。
“立即派一营守卫军守护此地,没有朕的手令,所有人只得远观此碑,而不能触碰”。
“是”。
“另外派人临摹碑文发往全国,任何识得此人之人都可前来京都,朕必有重赏”。。
“是”。
吴明领命离去。
刘宣望向在官员队伍最后面的朱大昌,后者眼中热切。
“通城县尉朱大昌发现和护卫祥瑞有功,晋升京都府长史”。
从县尉升任长史,连升西级。
朱大昌赶紧跪倒在地叩头谢恩,“皇上大恩,微臣唯以死相报”。
………
为了显示自己对上天的崇敬,刘宣下旨自己将在双鱼谷沐浴斋戒三天。
并让秘书省为铜碑作文祷告。
这是典型的昏君所为。
但跟随而来的阿谀奉承之辈立即又是献上一大堆彩虹屁。
只有钟玉祁暗暗皱眉。
刘宣和吴明今天这个样子真不像是装的。
难道他们真的不是穿越者?
可是火烧天香楼和掳走夜海棠的人又能是谁?
各世家大族虽然明面上有些争斗,但暗地里都是同气连枝的。
这种在京都能做下两起大案得罪郑国公杨璋,还能全身的人。
除了皇帝刘宣,钟玉祁还想不出有第三人。
看到傀儡皇帝刘宣虽然没多少实权,但还是能颁布一些寻常旨意。
让县尉朱大昌这样的人跪地感激涕零。
钟玉祁心里想篡权夺位的想法更加强烈。
刘宣这种昏君都能当皇帝,我一个21世纪的富二代为什么当不得?
他握紧手中的剑,信心更是大增。
皇帝留在双鱼谷沐浴斋戒三天。
很多一心依附皇帝的官员也跟随留下。
其他官员则带着消息返回京都。
皇帝陛下亲自承认祥瑞并做斋戒。
世家大族可能对此不屑。
但底层平民却对此津津乐道。
很快祥瑞之说就成了京都百姓交口相传的热门话题。
还有更多的京都百姓跑去双鱼谷,想沾染一点祥瑞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