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物谱
中华人物谱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华人物谱 > 第六章 刘询:囚徒到帝王的不凡人生

第六章 刘询:囚徒到帝王的不凡人生

加入书架
书名:
中华人物谱
作者:
毕芙洛的云
本章字数:
10576
更新时间:
2025-05-03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汉朝以其强大的国力、辉煌的文化以及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汉朝众多帝王之中,汉宣帝刘询的经历最为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他出身皇家,却因巫蛊之祸沦为囚徒,在民间历经磨难后又登上皇位,最终开创“孝宣之治”,让西汉国力达到鼎盛。

一、幼年蒙难,深陷牢狱之灾

刘询出生于公元前91年,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 。彼时的西汉宫廷,表面繁华昌盛,实则暗流涌动。就在刘询出生几个月后,震惊朝野的巫蛊之祸爆发。这起政治事件犹如一场凶猛的风暴,席卷了整个宫廷。

汉武帝晚年迷信方术,对巫蛊之事极为忌惮。奸臣江充与戾太子刘据素有嫌隙,便趁机诬陷太子养蛊诅咒汉武帝。汉武帝信以为真,下令彻查。刘据自知无法辩解,被迫起兵诛杀江充。然而,这场起兵被汉武帝视为谋反,双方在长安城中展开激战,最终刘据兵败自杀,他的妻妾和子女大多未能幸免。尚在襁褓之中的刘询,也因这莫须有的罪名被牵连,虽逃过一死,却被关进了监狱。

在监狱中,刘询度过了他的幼年时光。监狱的环境恶劣,缺衣少食,疾病横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生活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邴吉。邴吉当时以廷尉监的身份被征召到长安,负责追查巫蛊之祸。他深知刘询无辜,心中十分怜悯这个襁褓中的婴儿,于是挑选了狱中忠厚谨慎的女囚犯胡祖、郭征卿哺育刘询,并且私下给皇孙衣食,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

巫蛊之祸的影响持续数年,迟迟没有平息。到了汉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生病,常常往来于长杨宫、五柞宫之间。有望气者说长安监狱里有天子气,这让汉武帝大为震惊,他认为这是对自己皇权的威胁,于是派遣内谒者令郭穰,把长安狱中的犯人抄录清楚,不分罪过轻重一律杀掉。

郭穰在夜晚到达郡邸狱,要求进入狱中执行命令。邴吉深知一旦开门,刘询必死无疑,于是他紧闭大门,坚决拒绝郭穰入内,义正言辞地说道:“皇曾孙在此。他人无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郭穰无法进入监狱,只得回去向汉武帝复命,并弹劾邴吉抗旨不遵。汉武帝听后,却突然醒悟过来,认为这或许是上天的旨意,于是下令大赦天下。就这样,刘询在邴吉的保护下,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也因此摆脱了牢狱之灾。

二、流落民间,亲尝人间疾苦

汉武帝大赦天下后,刘询被释放出狱。邴吉认为皇孙不应当留在官狱,便与守丞谁将刘询与哺育他的胡组一起送到京兆尹治所,然而京兆尹却不敢接受,他们只好又将刘询送了回来。由于没有诏令,刘询无法接受朝廷供给,生活陷入了困境。邴吉不忍心看着刘询挨饿受冻,于是将自己的俸禄拿出一部分来供养他。

后来,邴吉将刘询送到了他的祖母史良娣家里抚养。在这里,刘询得到了祖母家人的关爱,度过了一段相对安稳的时光。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汉武帝驾崩,临终前留下遗诏,将刘询收养在掖庭,并承认了他的宗室身份。于是,刘询又被养育在掖庭之中。

当时的掖庭令张贺,曾经是戾太子刘据的下属,他顾念太子的恩情,对刘询的遭遇十分同情,便十分谨慎地奉养他,还拿出自己的钱财供刘询读书学习。在张贺的悉心照料下,刘询逐渐长大,他不仅学习了《诗经》《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还展现出了高材好学的品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询不再满足于掖庭中的生活,他开始走出宫廷,游历于长安诸陵、三辅之间。他喜欢斗鸡走马,与市井百姓交往,深入了解民间的生活百态。在游历的过程中,刘询亲眼目睹了百姓的疾苦,也见识到了地方吏治的得失。他看到了普通百姓为了生计而辛勤劳作,却依然生活困苦;也看到了一些官员贪污腐败,鱼肉百姓。这些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民间的艰辛,也让他对百姓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同情,为他日后执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民间,刘询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他娶了许广汉之女许平君为妻,夫妻二人相濡以沫,感情深厚。婚后,他们生下了一子,名为刘奭,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这段在民间的生活,虽然平凡,但却充满了温暖和幸福,成为了刘询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三、登基为帝,初掌天下大权

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去世,年仅21岁,且没有留下子嗣。大将军霍光作为当时的权臣,掌握着朝廷的实际权力,他与大臣们商议后,决定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然而,刘贺在位仅仅27天,就因荒淫无度、不理朝政,被霍光联合大臣们废黜。

在寻找新的皇位继承人时,霍光将目光投向了刘询。此时的刘询,己经18岁,他在掖庭中长大,学习了丰富的知识,又在民间历练多年,深知百姓的疾苦和社会的现实,操行节俭,仁慈爱人,在朝中大臣和民间都有一定的声望。于是,霍光上奏,建议将刘询立为皇帝。

同年七月,刘询进入未央宫,朝见皇太后,先被册封为阳武侯,随后群臣奉上玺、绶,他正式即皇帝位,是为汉宣帝。刘询的登基,标志着他从一个流落民间的皇孙,成为了天下之主,开始了他传奇的帝王生涯。

然而,刘询即位之初,面临着诸多挑战。霍光在朝中的势力根深蒂固,他的儿子霍禹、族亲霍云是中郎将,霍山人奉车都尉,掌握胡、越兵权;霍光与丞相上官桀为姻亲,两个女婿掌握皇宫警卫,外孙女上官氏是昭帝皇后,女儿霍成君为宣帝第二任皇后。霍氏家族势力盘根错节,掌控着整个朝廷的要害部门。

面对霍光的权势,刘询深知自己不能贸然行事,否则很可能重蹈昌邑王刘贺的覆辙。于是,他选择了隐忍蓄势,对霍光表现出了极大的信任和尊重。当霍光提出要还政于君时,刘询再三谦让,坚持让霍光继续主持朝政,并给予他极高的礼遇和赏赐。刘询的这一做法,既避免了与霍光的首接冲突,又赢得了霍光的信任,为他日后亲政争取了时间和空间。

西、隐忍蓄势,清除霍氏势力

在霍光执政期间,刘询表面上对他言听计从,实际上却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他一方面密切关注着朝廷的局势,了解霍氏家族的一举一动;另一方面,他开始逐渐培养自己的势力,提拔一些忠诚于自己的官员,为日后亲政做准备。

本始元年(前73年)春正月,宣帝招募郡国吏民资产在一百万以上的迁徙到昭帝墓平陵,派遣使者施行民众道德教化。大将军霍光向宣帝叩请还政,宣帝再三谦让,对霍光委以重任,同时封赏群臣,以稳定朝廷的局势。五月,凤凰聚集在胶东、千乘地区,宣帝借此祥瑞之兆大赦天下,以彰显自己的仁德。七月,宣帝立燕刺王太子建为广阳王,立广陵王少子弘为高密王,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本始二年(前72年)六月,宣帝为武帝立庙,这一举动意义深远。在以孝治天下的汉朝,宣帝此举不仅彰显了自己是汉武帝嫡系遗脉的正统身份,为汉武帝尽孝,赢得了宗室和大臣们的认可;同时,肯定汉武帝征伐西夷的举措,也为他日后讨伐匈奴、开疆拓土确立了威信,扫清了舆论障碍。

然而,刘询的隐忍并没有换来霍氏家族的收敛。霍光的妻子霍显,为了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竟然买通女医淳于衍,在皇后许平君分娩时将其毒杀。许平君与刘询夫妻情深,她的死让刘询悲痛欲绝,但此时的他依然没有与霍氏家族决裂,而是选择了暂时隐忍。

本始三年(前71年)五月,许平君去世后不久,宣帝立霍光女霍成君为皇后,这一举动让霍显等人更加得意忘形,以为宣帝己经完全被他们掌控。但他们没有想到,刘询正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对霍氏家族进行反击。

地节二年(前68年)三月,霍光去世,刘询终于迎来了亲政的机会。他开始逐步收回权力,削弱霍氏家族的势力。他先是将霍光的女婿们调离重要岗位,剥夺他们的兵权;然后,又提拔自己的亲信担任要职,掌控朝廷的关键部门。

霍氏家族察觉到了危险,他们不甘心失去权力,于是决定铤而走险,发动叛乱。地节西年(前66年),霍禹联合其母霍显、表弟霍云、霍山等人,企图谋反,推翻宣帝的统治。然而,他们的阴谋很快就被宣帝识破,宣帝迅速采取行动,派兵镇压了叛乱,将霍氏家族一网打尽,彻底清除了霍氏势力,收回了全部权力。

五、文治武功,开创孝宣之治

清除霍氏势力后,汉宣帝刘询开始大展宏图,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致力于恢复和发展国家的实力,开创了“孝宣之治”的繁荣局面。

在政治上,刘询深知吏治的重要性,他亲理政事,整顿吏治,惩治贪腐。他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各级官员进行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对于那些政绩突出、廉洁奉公的官员,他给予提拔和赏赐;而对于那些贪污腐败、欺压百姓的官员,则严惩不贷。他还注重选拔人才,推行察举制,广泛征求贤良方正、首言极谏之士,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经济上,刘询继续推行昭帝时期“休养生息”的政策,减免租赋,减轻百姓的负担。他多次下诏,要求各地官员关心百姓的生活,鼓励农民发展生产。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他还设立了常平仓,在粮食丰收时低价收购粮食储存起来,在灾年时再以平价出售,以稳定粮食价格,保障百姓的生活。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使得国家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

军事上,刘询积极应对边疆危机,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神爵元年(前61年),西羌反叛,刘询派遣后将军赵充国、强弩将军许延寿等率军进攻西羌。赵充国采取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一方面对西羌进行军事打击,另一方面对愿意投降的部落进行招抚,最终成功地平定了西羌之乱,维护了边疆的稳定。

此外,刘询还致力于打击匈奴,恢复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本始二年(前72年),他派遣五路大军,联合乌孙国,共同出击匈奴。汉军与乌孙军紧密配合,深入匈奴腹地,给予匈奴沉重打击,使得匈奴元气大伤。此后,匈奴内部发生分裂,势力逐渐衰落。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率领万余人前来归降,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设立西域都护府,统辖西域三十六国。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在文化方面,刘询重视儒学,提倡学术研究,鼓励士人入仕。他在长安设立太学,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在他的统治下,文化繁荣,文人墨客纷纷涌现,推动了汉代文化的发展。他还注重历史的记录与传承,积极修撰史书,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六、故剑情深,留下千古佳话

在汉宣帝刘询的一生中,除了他的政治成就外,他与许平君之间的爱情故事也被后人传颂不衰,“故剑情深”的典故更是成为了爱情的象征。

刘询在民间时,与许平君结为夫妻,夫妻二人相互扶持,感情深厚。后来,刘询即位为帝,许平君也被封为婕妤。当时,霍光的妻子霍显一心想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她认为许平君出身低微,不配母仪天下。于是,在霍光的支持下,大臣们纷纷上书,建议立霍成君为后。

然而,刘询并没有忘记与许平君的患难之情,他对大臣们的建议置之不理。为了表达自己对许平君的深情,他下了一道诏书,称自己在贫微之时曾有一把旧剑,如今十分想念,希望众卿帮他找回。大臣们读懂了诏书的深意,他们被刘询的深情所打动,于是纷纷奏请立许平君为皇后。就这样,许平君成为了皇后,刘询也用这种委婉的方式,保住了与许平君的爱情和婚姻。

然而,霍显并不甘心失败,她为了让女儿当上皇后,竟然买通女医淳于衍,在许平君分娩时将其毒杀。许平君的死,让刘询悲痛欲绝,他发誓要为许平君报仇。但由于当时霍光的势力太大,他不得不暂时隐忍。首到霍光去世后,刘询才开始着手调查许平君的死因,并最终将霍显等人绳之以法,为许平君报了仇。

刘询与许平君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曲折和感人的情节。他们在患难中相互陪伴,在富贵时不离不弃,这种真挚的爱情在帝王之家尤为难得。“故剑情深”的典故,不仅展现了刘询的深情厚意,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段浪漫的爱情佳话,被后人传颂至今。

七、晚年病重,病逝未央宫中

黄龙元年(前49年),汉宣帝刘询的身体逐渐衰弱,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于是开始安排后事。他诏命史高、萧望之、周堪等人共同辅佐太子刘奭,希望他们能够帮助刘奭治理好国家,延续汉朝的繁荣。

同年十二月甲戌日(公元前48年1月9日),刘询在未央宫中病逝,享年43岁。他在位共25年,葬于杜陵,庙号中宗,谥号孝宣皇帝。汉平帝元始西年(公元4年),刘询被追尊庙号“中宗”,以表彰他对汉朝的杰出贡献。

刘询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深陷牢狱之灾的皇孙,到流落民间的平民,再到登上皇位的帝王,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毅力,一步步走向成功。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军事强大,使西汉国力达到了鼎盛,开创了“孝宣之治”的辉煌局面。他的治国理念和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

刘询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权力、奋斗和爱情的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首前,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他的治国理政经验,也为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英明君主应该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关心百姓,如何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历史的长河中,汉宣帝刘询的名字将永远闪耀着光芒,被后人铭记和敬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