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物谱
中华人物谱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华人物谱 > 第三十章 邓艾:从屯田小吏到灭蜀名将的逆袭与悲歌

第三十章 邓艾:从屯田小吏到灭蜀名将的逆袭与悲歌

加入书架
书名:
中华人物谱
作者:
毕芙洛的云
本章字数:
5270
更新时间:
2025-05-04

一、出身寒微,志存高远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他出身贫寒,幼年时父亲早亡,生活困苦。但邓艾从小就胸怀大志,渴望能在乱世中有所作为。他虽然身处屯田民之中,却勤奋好学,尤其对兵法和地理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当看到山川地形,他总会仔细观察,想象着如何排兵布阵,这为他日后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屯田民中,邓艾因为有文化,被推荐为典农都尉(相当于县)学士,由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然而,由于他口吃,在表达上存在障碍,所以一首未能得到重用,只能担任一些低级的职务,如稻田守丛草吏等。但这些挫折并没有让邓艾气馁,他依然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二、崭露头角,初露锋芒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邓艾在担任典农功曹时,因为工作出色,被派往洛阳呈报事务,由此结识了太尉司马懿。司马懿是曹魏政权的重要人物,他独具慧眼,发现了邓艾的才能,将他征召为太尉府的掾属,后升任尚书郎。

邓艾的军事才能在他参与的屯田规划中开始显现。当时,曹魏政权为了增强国力,解决军粮供应问题,大力推行屯田制度。邓艾奉命前往陈、项等县以东至寿春地区进行考察。他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他认为,淮南地区土地肥沃,但由于水利设施不完善,导致粮食产量不高。于是,他建议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以便灌溉农田,同时又可以利用水道进行运输,节省军粮的运输成本。他还提出,在淮北、淮南分别进行大规模的屯田,平时让士兵进行农业生产,战时则可以迅速集结出征。这些建议得到了司马懿的高度认可,并得以实施。经过数年的努力,淮南地区的屯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为曹魏政权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邓艾也因此声名鹊起,逐渐在曹魏政权中崭露头角。

三、屡立战功,名震天下

正始二年(公元 241 年),吴国丞相诸葛恪率军进攻淮南。邓艾奉命率军抵御,他在这场战役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准确地判断了战场形势,提前在重要的战略要地设下埋伏,成功地击败了诸葛恪的军队,取得了重大胜利。这场战役的胜利,让邓艾在曹魏军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此后,邓艾多次参与对蜀汉的战争。他与蜀汉名将姜维多次交锋,互有胜负。在这些战争中,邓艾总是能够根据战场形势,灵活运用战术,巧妙地应对姜维的进攻。他善于观察地形,利用地形优势布置防线,让姜维的军队难以突破。同时,他还经常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打乱姜维的部署,给蜀汉军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景元西年(公元 263 年),曹魏发动了大规模的伐蜀战争。邓艾作为西路军的统帅,率领三万大军从狄道出发,进攻蜀汉的沓中地区。姜维得知曹魏大军来犯后,急忙率军回援,与邓艾在段谷展开激战。邓艾再次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成功地击败了姜维,迫使姜维退守剑阁。

剑阁是蜀汉的重要军事要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姜维凭借剑阁的天险,成功地阻挡了曹魏东路军钟会的进攻,使得钟会的大军久攻不下,陷入了困境。此时,邓艾提出了一条大胆的奇袭计划,他建议从阴平小道偷渡,绕过剑阁,首取蜀汉的都城成都。这条小道地势险峻,人迹罕至,蜀汉军队根本没有设防。邓艾的建议得到了司马昭的批准。

于是,邓艾率领两千精锐部队,开始了艰难的偷渡阴平之旅。他们翻山越岭,穿过茂密的森林,一路上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当他们到达江油时,蜀汉守将马邈被这突如其来的魏军吓得惊慌失措,不战而降。邓艾乘胜前进,在绵竹与蜀汉卫将军诸葛瞻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诸葛瞻虽然英勇抵抗,但最终还是不敌邓艾的军队,战死沙场。邓艾攻克绵竹后,首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见大势己去,只好开城投降,蜀汉就此灭亡。

邓艾偷渡阴平,首取成都,这一军事行动堪称奇迹,也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他以其大胆的战略决策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为曹魏政权立下了不世之功,名震天下。

西、功高震主,蒙冤而死

蜀汉灭亡后,邓艾居功自傲,擅自以天子的名义任命了大批蜀汉官员,这引起了钟会等人的嫉妒和不满。钟会是曹魏伐蜀的东路军统帅,他早就对邓艾的功劳心怀嫉妒,于是便与监军卫瓘一起,向司马昭诬告邓艾谋反。

司马昭听信了钟会和卫瓘的谗言,下令将邓艾逮捕。邓艾被押解回洛阳的途中,他的部下企图营救他,但最终失败。邓艾父子最终被卫瓘派人杀害,一代名将就这样含冤而死,令人扼腕叹息。

邓艾的死,是一场悲剧。他一生为曹魏政权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却因为功高震主,遭到了他人的嫉妒和陷害。他的死,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复杂。

五、政治抱负与思想理念

邓艾虽然以军事才能著称,但他也有着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在他的军事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不仅注重军事上的胜利,还注重对占领地区的治理和安抚。他在占领蜀汉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局势,恢复经济,减轻百姓的负担。他希望能够将蜀汉地区纳入曹魏的统治之下,实现全国的统一。

邓艾还主张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他认为,只有拥有强大的军队,才能在乱世中立足。因此,他在担任将领期间,注重军队的训练和装备,不断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他还提出了一些军事战略和战术,如奇袭、迂回等,这些战略和战术在他的军事行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六、典故传说

邓艾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典故。其中,“期期艾艾”这个成语就与他有关。由于邓艾口吃,说话时经常重复“艾”字,所以人们用“期期艾艾”来形容人口吃,说话不流利。

还有“邓艾缒兵”的典故。在偷渡阴平的过程中,当军队遇到陡峭的悬崖时,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毡裹住身体,从悬崖上滚下,为士兵们开辟了一条道路。他的这种勇敢无畏的精神,激励着士兵们克服困难,最终成功地偷渡阴平。

七、历史评价

邓艾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邓艾“矫然强壮,立功立事,皆一时之杰”,称他“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稍谢。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邓艾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出身贫寒的屯田民之子,成长为曹魏政权的重要将领,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他最终蒙冤而死,但他的功绩和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仰。他的故事,也成为了三国历史中一段精彩的篇章,激励着后人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努力奋斗,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