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理局之决穿慕一一陆大国归夫
时空理局之决穿慕一一陆大国归夫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时空理局之决穿慕一一陆大国归夫 > 第十一章:星火燎原

第十一章:星火燎原

加入书架
书名:
时空理局之决穿慕一一陆大国归夫
作者:
芸芸众生1988
本章字数:
5922
更新时间:
2025-06-21

暮春的细雨淅淅沥沥地落在青瓦上,慕一一戴着老花镜,正在整理最新的土壤检测报告。办公桌上,泛黄的笔记本与崭新的平板电脑并排放置,折射出时代变迁的光影。突然,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破了宁静,是邻省农业大学的研究员打来的:“慕老师!我们在盐碱地改良项目上遇到瓶颈,想请您和陆老师来指导!”

放下电话,慕一一望向窗外。试验田里,陆大国正带着年轻技术员调试智能监测设备,他的白发在雨中若隐若现。这些年,他们的足迹早己跨越县域,从西北荒漠到东南沿海,都留下了改良土壤、培育良种的身影。

“又有新挑战了。”慕一一将检测报告塞进帆布包,对着镜子理了理鬓角的白发。镜子里的她,眼角皱纹深刻如田垄,却藏不住眼中跃动的光芒。

盐碱地改良项目现场,白茫茫的盐碱滩在烈日下泛着刺目的光。陆大国蹲下身,抓起一把结着盐霜的土,放在嘴里尝了尝:“盐分比预想的还高。”他转头对围过来的学生们说,“六十年代,我们村也有片盐碱地,那时候只能用最笨的法子——烧芦苇灰、引淡水......”

慕一一接上话茬,展开随身携带的全息投影图:“但现在不同了。我们可以用微生物菌剂中和盐分,配合光伏板遮挡蒸发......”她的手指在虚拟屏幕上滑动,演示着创新方案,“不过,具体参数还得根据实地情况调整。”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顶着烈日穿梭在试验田里。陆大国的膝盖疼痛难忍,却依然坚持每天记录数据;慕一一的眼睛时常酸涩流泪,仍一遍遍核对实验数据。学生们看着两位老人佝偻却坚定的背影,悄悄红了眼眶。

一个暴雨倾盆的夜晚,监测系统突然报警:蓄水池出现渗漏,可能引发盐水倒灌!陆大国抓起雨衣就要往外冲,却被慕一一拦住:“你膝盖不行,我去!”她冲进雨幕,泥水溅满裤腿。在泥泞中抢修两个小时后,终于排除了险情。当她浑身湿透地回到驻地,陆大国正举着吹风机,守在她换下的鞋子旁。

“老陆,你说我们是不是太拼命了?”慕一一裹着毯子,喝着热姜汤问道。

陆大国将她的脚轻轻放在腿上,小心地擦拭:“当年在村里,我们连命都豁出去过。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更不能退缩。”他的手指抚过她脚底的老茧,“这些年,你跟着我吃了不少苦......”

“苦?”慕一一笑了,眼中闪烁着泪光,“和你一起在土地上播种希望,是我这辈子最甜的事。”

改良项目进入关键期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席卷而来。漫天黄沙中,慕一一死死护住刚培育的耐盐稻种,陆大国则带着众人用帆布搭建防风屏障。风沙过后,看着劫后余生的幼苗,陆大国的声音有些哽咽:“它们就像我们,只要根还在,就不会倒下。”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盐碱地上终于长出了绿油油的稻苗。验收那天,专家组激动地握着两人的手:“你们创造了奇迹!这项技术至少能让百万亩荒地重获生机!”

然而,成功的喜悦尚未消散,新的难题接踵而至。随着技术推广,一些地区出现了盲目跟风的现象。某县为追求政绩,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导致粮食产量锐减,引发市场波动。

“我们得做点什么。”慕一一连夜起草建议书,“粮食安全是国之根本,不能因为短期利益动摇。”她和陆大国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各地,在学术会议上大声疾呼,在田间地头耐心讲解。

在一次大型农业论坛上,陆大国拄着拐杖走上讲台:“我在土地上摸爬滚打了一辈子,最明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道理。农业发展不能急功近利,要像培育种子一样,耐心、踏实......”他的声音回荡在会场,不少与会者红了眼眶。

这些年,他们见证了太多变迁。曾经的土坯房变成了小洋楼,手写的账本换成了电子数据,可不变的,是对土地的热爱与坚守。陆大国常说:“我们这代人,就是要做承上启下的桥梁。”他们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农业人才。

在一个温暖的春日,两人受邀回到母校演讲。礼堂里座无虚席,年轻的学子们眼中满是崇敬。慕一一站在讲台上,背后的大屏幕播放着他们这些年的工作影像:在沙漠中植树,在洪水里抢险,在实验室彻夜研究......

“有人问我,一辈子扎根土地,值得吗?”她的目光扫过台下年轻的面庞,“当我看到荒芜的盐碱地长出金黄的稻穗,当我听到农民们丰收时的欢笑,我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有了答案。”

演讲结束后,许多学生围上来请教问题。一个女孩红着眼眶说:“慕老师,您和陆老师就是我们的灯塔。”

陆大国笑着拍了拍女孩的肩膀:“灯塔的光再亮,也需要你们去传递。记住,土地不会辜负每一份真诚的热爱。”

回到住处,慕一一翻出珍藏的老照片。泛黄的照片里,年轻的陆大国穿着褪色军装,站在试验田埂上;青涩的她抱着书本,眼神坚定。“老陆,你看,我们真的走了很远。”她轻声说。

陆大国将她搂进怀里,白发相互交织:“还没到终点。只要走得动,我就陪你继续种希望。”

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为万物披上一层金色的纱衣。远处,新培育的杂交稻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诉说着生生不息的故事。在时代的浪潮中,他们如同一簇永不熄灭的星火,点燃了无数人对土地的热爱,照亮了农业发展的漫漫征途。而他们的故事,也将化作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心怀梦想的人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随着影响力不断扩大,陆大国和慕一一收到了国际农业组织的邀请,前往非洲某国分享盐碱地改良经验。面对从未踏足过的异国土地,两人没有丝毫犹豫。“农业无国界,能帮更多人吃饱饭,是我们的荣幸。”陆大国说。

在非洲的日子里,他们克服了语言障碍、水土不服等困难。烈日下,慕一一手把手教当地农民使用改良农具;深夜里,陆大国与科研团队反复研讨适应当地气候的种植方案。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精神——只要心怀希望,再贫瘠的土地也能绽放生机。

当地的孩子们喜欢围着他们转,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喊着“爷爷”“奶奶”。每当这时,慕一一就会从兜里掏出糖果分给他们,陆大国则教孩子们辨认植物。在异国他乡,他们感受到了跨越国界的温暖与信任。

然而,就在项目即将取得突破时,陆大国突然病倒了。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的旧疾复发,不得不卧床休息。慕一一心急如焚,却依然强撑着继续工作。白天,她奔波在试验田和农户家中;晚上,守在病床前照顾陆大国。

“别太累了。”陆大国看着她日渐消瘦的脸庞,心疼地说,“要不,我们先回国?”

慕一一摇摇头,握住他的手:“答应了人家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你好好养病,这里有我。”她的眼神坚定,一如当年在村里守护试验田时的模样。

在她的努力下,改良技术终于在当地推广开来。当金黄的稻穗挂满枝头,当地农民们载歌载舞,将两人高高抬起。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欣慰的泪水。

回国后,陆大国的身体大不如前。但他依然闲不下来,每天坐在书桌前撰写回忆录,把一生的经验和感悟都记录下来。慕一一则整理着他们的科研成果,希望能编成教材,让更多人受益。

一个宁静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房里。陆大国放下笔,看着正在忙碌的慕一一:“如果有下辈子,你还愿意和我一起种地吗?”

慕一一抬头,眼角的皱纹里盛满笑意:“何止下辈子,下下下辈子,我都要和你在土地上种满希望。”

窗外,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泥土的芬芳。远处,新一代的农业人正在田野里忙碌,他们的身影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陆大国和慕一一的故事,就像一粒种子,在岁月的长河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璀璨的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