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理局之决穿慕一一陆大国归夫
时空理局之决穿慕一一陆大国归夫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时空理局之决穿慕一一陆大国归夫 > 第九章:逆风长歌

第九章:逆风长歌

加入书架
书名:
时空理局之决穿慕一一陆大国归夫
作者:
芸芸众生1988
本章字数:
7490
更新时间:
2025-06-21

凛冬的寒风如利刃般刮过脸颊,慕一一裹紧陆大国留下的军大衣,呵出的白气在油灯下凝成细小的冰晶。试验田里新培育的冬小麦幼苗在雪被下微微颤动,她蹲下身,用冻得通红的手指拨开积雪,借着月光仔细查看叶片上的霜花。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犬吠声,惊起一群夜枭,翅膀拍打声混着风声,在寂静的旷野上格外刺耳。

“这么晚了,会是谁?”她攥紧怀里的记录本,心跳骤然加快。脚步声由远及近,踩碎积雪的“咯吱”声中夹杂着粗重的喘息。当人影出现在篱笆外时,她才看清是隔壁村的老周,浑身落满雪,棉袄肩头还结着冰碴。

“小慕同志!”老周扶着木栅栏,上气不接下气,“俺村的蓄水池...冻裂了,水全跑光了,麦苗眼看着要......”

慕一一的心猛地一沉。这个时节,冬小麦正处于关键的越冬期,缺水意味着半年的辛苦将付诸东流。她转身跑回屋,抓起墙角的手电筒和麻绳:“走!去看看能不能先应急修补!”

深夜的山路结着暗冰,两人连滚带爬赶到隔壁村时,蓄水池的裂缝仍在汩汩冒水,周围的土地己经冻成一片沼泽。慕一一蹲下身子,用手电筒照亮裂缝,发现是连日低温导致池壁混凝土开裂。“这样下去不行,必须先堵住缺口!”她扯下围巾塞进裂缝,转头对老周喊,“快!找些稻草和黏土来!”

寒风呼啸中,两人将稻草、黏土混合着麻绳塞进裂缝,再用木板死死压住。慕一一的手被冻得失去知觉,却仍咬牙坚持。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裂缝终于不再渗水,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蓄水池的水所剩无几,根本不够灌溉整片麦田。

“或许可以试试...人工造雪。”慕一一盯着结冰的河面,突然开口。老周瞪大了眼睛:“造雪?咋造?”

她从兜里掏出笔记本,快速演算着:“我们把河水抽上来,用喷雾器喷成水雾,冷空气一冻就会变成雪。虽然效率低,但能解燃眉之急。”说罢,她立刻回村召集人手,把公社淘汰的喷雾器改装成简易造雪装置。

陆大国从省城带回的新型水泵派上了用场。机器轰鸣声响彻雪原,水雾在零下二十度的寒风中瞬间凝结成冰晶,纷纷扬扬地洒向麦田。慕一一站在刺骨的寒风中指挥,睫毛和发梢结满冰霜,却始终紧盯着造雪的均匀度。三天三夜连轴转后,整片麦田终于盖上了厚厚的“雪被”。

当陆大国从省城匆匆赶回时,正看到慕一一瘫坐在麦田间的草垛上,手里还攥着半块冻硬的窝头。他心疼地把她搂进怀里,触到她冰凉的手脚,眼眶瞬间发热:“傻丫头,不要命了?”

慕一一靠在他胸前,听着熟悉的心跳声,疲惫地笑了:“麦苗保住了。你看,它们在雪底下长得可好了。”她指着远处微微隆起的雪丘,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然而,短暂的安宁很快被打破。开春后,一场突如其来的蝗灾席卷了周边几个村庄。遮天蔽日的蝗虫群所过之处,庄稼被啃食得只剩光秃秃的杆茎。慕一一站在村口,看着黑压压的虫群逼近,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不能让它们进村子!”

陆大国迅速召集民兵,在村头架起几口大锅,煮起浓稠的艾草水。“古代就有用烟熏驱虫的法子,我们试试!”他将干草、辣椒和艾草塞进灶膛,浓烟滚滚升起。但蝗虫实在太多,浓烟只能暂时驱赶,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用声波!”慕一一突然想起现代的治蝗技术,“蝗虫对特定频率的震动敏感,我们可以......”她跑回试验田,翻出闲置的铁皮桶和竹板,“来,大家按我的节奏敲!”

村民们分成几排,有规律地敲击着铁皮桶和竹板,“咚——啪——咚——啪”的声响在田野间回荡。神奇的是,蝗虫群果然开始出现骚动,飞行轨迹变得混乱。但长时间的敲击让村民们手臂酸痛,渐渐难以维持节奏。

关键时刻,陆大国想起省城学习时见过的简易扩音装置。他带着几个知青,用竹筒、铁皮和麻绳组装成土制扩音器,将敲击声放大数倍。刺耳的声波在空气中震荡,蝗虫群终于调转方向,飞向远处的荒山。

“成功了!”村民们欢呼着抱在一起,汗水混着泪水滴落在干涸的土地上。慕一一看着劫后余生的麦苗,突然眼前一黑,险些晕倒。陆大国眼疾手快地扶住她,这才发现她己经发着高烧,嘴唇干裂得渗出血丝。

“你怎么不早说?”他背着她就往赤脚医生家跑,脚步声在空旷的村道上格外沉重。慕一一趴在他背上,迷迷糊糊地嘟囔:“我怕...怕耽误治蝗......”

在她卧床休养的日子里,陆大国白天守在试验田研究防虫药剂,晚上就坐在炕头,一勺一勺地喂她喝药。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照着他专注的侧脸,慕一一突然想起初到村子时,那个站在院子里处理纠纷的大队支书。原来不知不觉间,他们己经一起经历了这么多。

身体刚恢复,慕一一就迫不及待地回到试验田。她和陆大国采集了上百种植物样本,尝试提取天然驱虫成分。在无数次失败后,终于从除虫菊和烟草中提炼出有效的驱虫液。他们自制喷雾器,背着药桶走遍每一块麦田,身后留下的是绿油油、生机勃勃的希望。

这年秋收,村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金黄的麦穗压弯了秸秆,的麦粒在阳光下泛着油光。打谷场上,村民们的笑声和脱粒机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粮食的香气。县领导亲自带队前来祝贺,还带来了“农业模范村”的锦旗。

庆功宴上,陆大国站在土台上,看着台下笑逐颜开的村民,眼眶微微发红:“这份功劳,属于每一个人!尤其是......”他的目光落在人群中的慕一一身上,“小慕同志,要不是她的坚持和智慧,我们走不到今天。”

村民们自发地鼓起掌来,掌声经久不息。慕一一红着脸站起来,声音有些颤抖:“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但我想说,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夜深了,喧闹的村子渐渐安静下来。慕一一和陆大国并肩走在田埂上,脚下的泥土还带着白日里阳光的温度。远处,新培育的冬小麦幼苗正在月光下舒展叶片,预示着来年的希望。

“小慕,”陆大国突然停下脚步,从兜里掏出个小布包,“送给你。”

慕一一打开布包,里面是枚用麦穗和红绳编织的胸针,中间还嵌着颗晶莹的露珠状石子。“这是...?”她抬头,撞见他炽热的目光。

“你说过,我们像种子一样扎根在这里。”陆大国的声音低沉而温柔,“那这颗‘露珠’,就是我们共同浇灌出的希望。”

慕一一的眼眶瞬间了。她轻轻别上胸针,感受着贴近心口的温度:“以后,我们还要一起种下更多希望,让这片土地永远生机勃勃。”

山风掠过麦田,掀起层层绿浪。两个身影在月光下越靠越近,最终交融在一起。在时代的洪流中,他们是渺小的个体,却用坚韧和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而这片土地,也将永远铭记他们的故事,在岁月的长河中,代代流传。

丰收的喜悦尚未消散,新的挑战又悄然来临。公社传来新政策,要求各村“大办工业”,将农田改建成小工厂。陆大国拿着红头文件,眉头拧成了疙瘩:“这样下去不行,粮食是根本,农田不能动!”

慕一一也忧心忡忡:“可这是上级指示......”她突然眼睛一亮,“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利用农业废弃物搞加工,既响应政策,又不耽误种地!”

说干就干。他们发动村民收集麦秸秆、玉米芯,尝试制作纤维板和生物炭。试验过程困难重重,纤维板的粘合度总是不够,生物炭的烧制温度难以控制。但两人带着知青日夜钻研,在失败了数十次后,终于成功研制出合格的产品。

当第一块用麦秸秆制成的纤维板成型时,整个村子都沸腾了。陆大国摸着光滑的板面,难掩激动:“小慕,你真是个天才!”

“是大家的功劳。”慕一一笑着擦去脸上的炭灰,“这下,我们可以办个环保加工厂,既能增加收入,又能保护农田。”

加工厂很快办了起来,机器的轰鸣声中,麦秸秆变成了结实的板材,玉米芯化作了优质的生物炭。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周边县城的欢迎,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村里不仅没有因为“大办工业”减少粮食产量,反而因为副业增收,添置了更多农业机械。

然而,树大招风。眼红的邻村开始散布谣言,说他们“偷工减料”“破坏生态”。甚至有人举报到公社,要求关停加工厂。陆大国和慕一一没有辩解,而是带着样品和检测报告,首接找到了县里的主管部门。

“我们愿意接受任何检验。”慕一一将检测数据摆在桌上,“这些产品不仅环保,还能变废为宝,符合国家提倡的循环经济理念。”

经过严格检验,加工厂的产品完全合格,而且极具推广价值。县里不仅没有关停,还决定在全区推广他们的经验。当表彰大会的红头文件下达时,村民们敲锣打鼓地将陆大国和慕一一抬了起来,笑声和欢呼声首冲云霄。

岁月流转,春去秋来。试验田里的作物换了一茬又一茬,陆大国和慕一一的头发也渐渐染上了霜白。但他们依然坚守在这片土地上,将现代知识与传统农业相结合,不断探索新的种植技术和发展模式。

某个夏日的傍晚,两人坐在老槐树下乘凉。远处,新建成的农业合作社里,年轻的技术员正在指导村民使用智能灌溉设备。慕一一望着这一切,感慨地说:“真没想到,我们能走到今天。”

陆大国握住她的手,布满老茧的掌心依然温暖:“是你带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他从口袋里掏出个褪色的油纸包,里面是当年那枚铜哨,“还记得第一次见面吗?那时候,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个突然出现的姑娘,会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慕一一靠在他肩头,听着熟悉的心跳声,微笑着闭上了眼睛。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为这对携手走过风雨的爱人镀上一层金色。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来人,在逆境中坚守,在挑战中成长,让梦想的种子,开出最绚烂的花朵。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