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深秋裹着凌厉的风,龙月抱着画具缩在画室角落,调色盘上的群青颜料结了层薄皮。画架前的模特换着高定礼服,周围同学的讨论像细碎的冰碴:"这面料抵普通人家半年工资""顾城这次灵感是敦煌飞天"。他低头看磨破边的帆布包,手里的画笔突然有千斤重。
手机震动,林一焱消息跳出来:"老地方,带你吃铜锅涮肉。"配图是清华园银杏小路,少年倚在二校门下,白大褂领口露出改造的贝壳手链。
火锅店热气蒸腾,林一焱熟练调好麻酱小料,撒满香菜:"教授夸论文有突破,还推荐我进超导实验室。"他眼睛发亮,却在看见龙月强撑的笑时顿住。筷子夹着的羊肉在红汤打转:"怎么了?跟我说说。"
龙月盯着碗里辣椒油,说起画稿被评"乡土气"、作业遭批"没当代性"。林一焱突然擦掉他嘴角红油,指腹带着温度:"明天我有学术演讲,你来看。"
周末清华礼堂座无虚席。龙月坐在后排,看着聚光灯下的林一焱。白衬衫笔挺,金属袖扣泛着冷光,不再是海昌巷子里的少年。"我来自小城海昌..."林一焱声音沉稳,PPT闪过天台看星的照片,"科研灵感像仰望星空,需要纯粹热爱。"
掌声雷动。散场时女生红着脸要联系方式,听到"这是我男朋友"惊得后退。龙月耳尖发烫,被林一焱紧紧牵手:"走,见几个有趣的人。"
次日,龙月的画作出现在清华艺术展。林一焱带着博士学长捧场,物理系学生一本正经讨论光影,引得央美同学驻足。人群里,顾城拍他肩膀:"原来你是林神的缪斯,这组《小城夏夜》太绝了!"
深夜画室,龙月对着新画《霓虹与星光》微笑。画布上,清华二校门与海昌旧钟楼在星空交叠,少年骑着老旧摩托穿越其间。手机震动,锁屏弹出消息:"下楼,带你看真正的星光。"
校门口,林一焱在那辆熟悉的旧摩托上,车把缠着褪色的红布条。他递过备用头盔,眼底映着京城灯火:"等我得了奖学金,一定换辆带真皮座椅的。"引擎声划破长街,龙月抱紧他的腰,突然觉得,所谓差距从不是阻碍——只要他们依然是彼此的星光。
摩托穿过中关村彻夜通明的写字楼群时,龙月将脸埋进林一焱后颈。带着机油味的工装外套下,少年清瘦的脊背依然像记忆里那样坚实。夜风卷着煎饼果子的香气掠过,龙月突然想起海昌夜市里,林一焱攥着烤冷面往他嘴里塞的模样。
"到了。"林一焱将车停在天文馆外的草坪。深秋的露水打湿了龙月的帆布鞋,他跟着穿过空荡荡的广场,看林一焱熟稔地输入门禁密码。穹顶投影亮起的瞬间,浩瀚星河倾泻而下,大熊座的尾巴扫过林一焱微微上扬的嘴角:"实验室新调试的设备,带你先睹为快。"
龙月仰躺在旋转的星河里,听林一焱低声讲解超新星爆发的原理。那些艰深的物理术语混着温热的呼吸拂过耳畔,化作温柔的呢喃。"其实我第一次在画室看见你画星空,"林一焱忽然侧身,指尖悬在他眉间,"就想把真正的银河捧到你面前。"
返校后的日子悄然改变。顾城主动邀请龙月参与跨校艺术项目,央美教授开始认真点评他画作里的"原始生命力"。但最让龙月心动的,是深夜视频时,林一焱举着草稿纸讲解论文,背景音里混着实验室仪器的嗡鸣;或是在清华图书馆占座,发现林一焱偷偷塞的草莓牛奶,瓶身上贴着便签:"给我的首席灵感缪斯"。
元旦前夜,林一焱骑着摩托带他去看鸟巢的灯光秀。车停在胡同口,少年变魔术般从帆布包掏出围巾,羊毛织物带着体温缠绕在龙月颈间。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时,林一焱始终将他护在怀里,掌心的汗透过衣料渗进来。
"3、2、1!"倒计时声中,璀璨烟火在夜空绽放。林一焱突然转身,在万千流光里捧住他的脸。这个吻带着冰糖葫芦的甜腻,混着冬夜里清冽的风,龙月听见周围此起彼伏的惊叹,却只看得见林一焱眼底比烟花更耀眼的光芒。
人群渐渐散去,他们并肩坐在护城河石阶上。林一焱的手指无意识着龙月的手背:"等我发了第一篇SCI论文,"他的声音混着冰面下潺潺的水声,"就给你买辆带暖手把的摩托车,我们沿着海岸线骑到天涯海角。"
龙月将头靠在他肩上,望着河对岸CBD的霓虹倒映在冰面。那些曾让他自卑的差距,此刻都化作银河里闪烁的星子。他知道,在这座偌大的城市里,他们正用各自的方式发光,而所有的光芒,终将汇聚成照亮彼此前路的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