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这些天早上要去早朝,江南盐税的事情早就汇报完了,恐来年天灾会有江南水患,皇帝便让林如海暂留京城,共商此事,未雨绸缪。
闲时贾赦贾政两兄弟爱拉着林如海在书房品古玩、作诗词,连带着贾琏、宝玉一起被拘在书房。
自周瑞家的送官后,贾母总揽贾府后宅大权,大房不像从前那般被二房压得抬不了头,再来王熙凤怀有身孕,贾赦心情甚好,与贾政渐渐拾起了些兄弟之情。
王熙凤不挑管家这个担子后,专心调养身体,教养迎春,贾琏有感而发:“自从你不淌二房那浑水后,人也变得娇俏可爱,一如少时。”
因为王夫人的缘故,王熙凤少时常来贾府,与贾琏是青梅竹马。王夫人虽然有她的私心,但这桩姻缘却并非乱点鸳鸯,两人情投意合,恩爱缠绵。
后来王熙凤被贾府琐事牵扯,日益强势刻薄,贾琏觉得人不如初,夫妻俩渐生嫌隙,不如从前交心。
好在悬崖勒马,峰回路转,这对少年夫妻没有走到陌路。
王熙凤怀有身孕,贾琏也没有出去寻花问柳的心,偶尔来书房作陪,众人散了便回去找王熙凤说话。
宝玉素日仰慕林如海,己经奉林如海为人生导师,时常问些刁钻奇怪的问题。
起初贾政还苛责过宝玉,贾赦与林如海在一旁劝导,甚至还真的讨论了起来,贾政心中依旧无法理解宝玉,但也勉强跟着理论一番。
宝玉又钻牛角尖:“要我说,这朝廷多是尸位素餐之徒,我不愿与这些小人为伍,故而不喜科举。这科举只考学问,不问良心与品德,可见是无用的。”
林如海开解道:“未曾听闻世上有什么东西是可以看穿一个人的良心与品德的,侄儿一开始就先入为主的高估了科举。科举只是走到皇室与百姓面前的一条路罢了,为官作宰看得是能力与政绩。”
宝玉又道:“那些心思不纯的人有了权力恐会酿成大祸,如我母亲身边的一个老仆,尚且只是一介仆人,因资历老陈些,受母亲青睐,便敢做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害了十几条人命,好几户人家家破人亡。”
林如海又道:“世上少有纯善与纯恶之人,朝廷做不到全是能人好人。这就好比一棵树,你不能强求它每一片叶子都是好的,有志之士便要努力去成为树干、树根的一部分,虽然有些叶子是烂的,生虫了,但只要这棵树的根基是稳的,那些不起眼的、依附大树的芸芸众生才有活路。”
宝玉又问:“那这些受烂叶、害虫影响的其他枝叶就是活该,纯粹倒霉吗?不如但凡发现烂叶、害虫第一时间就收拾了,这才是真的为芸芸众生谋活路。”
贾琏听了一会儿,略有感悟:“宝兄弟,这事儿你也太想当然了。不说这棵参天大树是多么庞大,根本没有那个人力物力去一一排查,况且这叶子,今时今日是好的,指不定一个转身就成烂叶了。再说,烂叶也好,害虫也罢,也不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宝玉有些上头了,嗤笑:“利从何来?”
用大树作比,贾赦这样的读书混子都能说上两句:“这烂叶落下,害虫死去,掉在树下,久而久之就成了肥料,滋养大树。”
正如这些贪官、权贵,一朝事发,抄家斩首,所谋钱财统统充公,再用来建设民生。
宝玉有些明白了,但仍旧无法释怀:“为何无辜之人要遭受这些?好好的好叶子什么也没干就被烂叶子祸害了。”
林如海笑道:“这正是我辈努力的目标啊。”
宝玉福至心灵:“正如传言来年会有天灾,我不该只埋怨天道,更应未雨绸缪,尽力挽救。”
众人赞赏地朝宝玉笑了笑。
宝玉独自在小窗前站了会儿,又说:“我大抵不是干这个料子,事虽想明白了,但真要我走这条路,我大抵是不愿的。”
性子里有些东西是人生下来就带着的,无法违逆。宝玉这个富贵闲人懒散惯了,他看不惯别人为非作歹,但自己也没有那个为国为民的心,只求身边有宝钗、袭人、晴雯这样的美人作伴,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度过此生。
林如海十分理解地说:“人各有志,况且不去同流合污也是为正道出了一份力。但侄儿你为人善良聪慧,咱们家又非清贫之家,努力考个举人将来许多事情上能便宜些。”
宝玉见林如海也如此劝说他,心中又想着宝钗的期盼,便松口了:“我努力试试吧。”
贾政听到自己这个混账儿子嘴里蹦跶出这样的话,十分惊奇,朝林如海投去仰慕的目光,只是笑呵呵的,没有和往常一样泼宝玉冷水。
半月后,风轻云淡,桃花盛放的时节,元春换上淡红嫁衣,在王夫人与众人道别。
皇子娶侧妃,不必皇子骑马来迎,时辰到了,皇子府的管家便领了一队人马抬了轿子往贾府去。
贾政只交代了几句:“到了王府要好好侍奉西皇子与王妃,待人亲和友善,不可与人争执”,“万万别冲撞了天家威严,安守本分,为天家分忧,为父,心甚慰”之言,便往前院招呼宾客了。
王夫人虽不满元春不打招呼处理了周瑞家,但两人到底是亲母女。王夫人握着元春的手,双目含泪:“我的儿啊,这才回家来几天,为娘不舍得啊。”
亲母女哪有隔夜仇,况且此事最终还是如了元春的愿。元春见王夫人苍老了许多,鬓生白发,心含歉意:“母亲,女儿不孝啊。”
王夫人知晓元春的意思,心中最后一丝怨气也消散了,破涕为笑:“我的儿啊,大喜日子,别想其他的,仔细把妆弄花了。”
这对久不交谈的母女,在女儿出嫁的这一天破冰了。
南安王府的世子妃捧着盖头进来。
这世子妃双亲皆在,自己也生了一双儿女,是个西角俱全的人,老太君特意去了趟南安王府朝老太妃讨了她来做元春出嫁的全福太太。
世子妃见元春脸上有两滴眼泪,连忙上前来查看:“哎呦,这妆都花了一点。”
连忙招呼丫鬟上来补妆。
世子妃拉着王夫人在外间坐下:“您啊可别再去招惹元丫头了,这吉时快到了,王府的人马上就要来接人了。”
半刻钟后,吉时己到,元春被扶着上了花轿,一路上宫婢们撒着糖果零嘴给路边看热闹的百姓。
偶然有小孩子钻出来捡糖果,随行的老嬷嬷笑呵呵说:“大喜啊大喜啊,姑娘大喜,一路上这么多小孩子来凑热闹,是个好兆头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