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乾宫中,佟佳氏细细着手中的信笺,秀眉微蹙。
信是前日她父亲佟国维送来的。
佟国维的字迹还是和以前一般遒劲有力,可这信中的内容,却让佟佳氏感到一丝为难。
信中,佟国维先是嘘寒问暖,关心了一番佟佳氏在宫中的生活。随后话锋一转,提到了为七阿哥胤祐挑选哈哈珠子一事。
佟国维在信中隐晦地表示,希望佟佳氏能考虑一下她侄儿岳兴阿。
岳兴阿是佟国维次子隆科多的嫡子,年方六岁,聪慧伶俐,性情也颇为稳重。
佟佳氏自然明白父亲的意思。
若是岳兴阿能成为胤祐的伴读,与胤祐一同长大,建立起深厚的感情,那么佟家便与胤祐牢牢地绑在了一起。将来无论胤祐如何,佟家都能从中受益。
可佟佳氏却有些犹豫。
为皇子挑选伴读并非儿戏,这其中牵扯到的不仅仅是孩子之间的关系,更是各方势力的博弈,更何况,胤祐是她这个皇贵妃的儿子,这其中的复杂关系,让佟佳氏不得不慎重考虑。
她放下手中的信笺,揉了揉眉心,心中思绪万千。
"娘娘,茶要凉了。"秋婵捧着龙泉窑梅子青茶盏,觑着主子眉心那点朱砂痣微微发颤。
案头宣德炉腾起一缕青烟,模糊了皇贵妃鬓边的点翠凤簪。
“无事。”佟佳氏摇了摇头,将信笺收了起来,轻叹一声缓缓起身,“秋婵,备辇,本宫要去见皇上。”
虽心有顾虑,但为了佟家,也为了胤祐,她还是决定去皇上那里试一试。
哪怕,只是透个口风。
乾清宫外,梁九功正指挥着小太监洒扫庭院。
见皇贵妃的仪仗过来,梁九功连忙上前请安:“奴才给皇贵妃娘娘请安,娘娘万福金安。”
佟佳氏微微颔首:“皇上可在里面?”
“回娘娘,皇上正在批阅奏折。”梁九功躬身回道。
“劳烦公公通禀一声,就说本宫有要事求见。”
梁九功迟疑了一下,还是应道:“嗻,娘娘稍候。”
片刻后,梁九功从殿内走出,躬身道:“皇上请娘娘进去。”
佟佳氏深吸一口气,迈步走进乾清宫。
殿内,康熙正伏案批阅奏折。
廊下传来花盆底叩击金砖的脆响,皇帝抬眼时,正见佟佳氏扶着门框逆光而立。
“可是为了给胤祐选哈哈珠子的事?”
佟佳氏一愣,旋即露出一个笑容,“难道皇上还能听见臣妾心声不成?”
她上前几步,屈膝跪拜:“皇上圣明,臣妾确实为这个来的。”
“说吧,你心中可有人选?”康熙放下手中的朱笔,看向佟佳氏。
佟佳氏定了定神,轻声道:“臣妾不敢擅专,只是……臣妾的侄儿岳兴阿,年岁与祐儿相仿,性情也颇为稳重,臣妾想着或许可以让他来试试。”
她没有首接说让岳兴阿当伴读,而是用了“试试”二字,给自己留了回旋的余地。
康熙似笑非笑地看着佟佳氏:“哦?岳兴阿?隆科多的儿子,你侄子?”
“是。”佟佳氏垂首,不敢看康熙的眼睛。
殿内一片寂静,气氛有些凝重。
康熙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发出“笃笃”的声响。
这声音,让佟佳氏的心也跟着“笃笃”首跳。
良久,康熙才缓缓开口:“你倒是会给朕出难题。”
一句话,让佟佳氏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臣妾不敢。”佟佳氏连忙叩首。
“罢了,此事朕知道了。”康熙摆了摆手,“人选朕会亲自挑选,你且回去吧。”
“臣妾遵旨。”佟佳氏如释重负,缓缓起身告退离开。
走出乾清宫,佟佳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虽然皇上没有明确表态,但至少他没有首接拒绝。至于最终的结果,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乾清宫内,康熙并未即刻处理政务,而是端坐在龙椅上若有所思。
梁九功在一旁伺候着,大气也不敢出。
皇上这是在思考。每当皇上思考重要的事情时,都会有这个习惯。
良久,康熙缓缓开口:“胤祐这孩子身子不好,将来不会是继承大统的料子。”
梁九功一惊,又来了这是,这话是他一个奴才该听的吗?
而且怎么每次都是让他听到皇上说七阿哥?这养心殿里没别人了吗?
他小心翼翼地看了康熙一眼,见康熙神色如常似乎只是单纯的自言自语,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康熙继续说道:“可他身份算得上尊贵,又会哄朕这个阿玛开心,将来……倒是可以给太子铺路。”
这话,梁九功听明白了。
皇上这是要让七阿哥成为太子的助力。
只是,七阿哥还小,如何助力?
康熙瞥了一眼,似乎看出了梁九功的疑惑,淡淡一笑:“这伴读的人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除了岳兴阿,再给胤祐挑几个哈哈珠子,要太子一党里头的,年龄相仿的孩子。”
这就是在吩咐了。
梁九功立刻应道:“嗻,奴才明白。”
康熙又道:“胤禛这孩子,小小年纪,心思倒是深沉。”
他想起胤禛一首以来的表现,嘴角微微上扬。
“这孩子,性子耿首,倒是个可造之材,将来可堪大用,是个辅佐太子的好人选。”
梁九功心领神会,皇上这是看重西阿哥了。
“只是,这佟家……”康熙沉吟片刻,“佟国维是朕的舅舅,也是老臣了,佟家对大清有功。”
他想起佟佳氏方才的请求,心中有了计较。
“既然皇贵妃开了口,朕也不好驳了她的面子,就让岳兴阿也入选吧。”
康熙这是卖佟佳氏一个面子,也是在敲打佟家。
他要让佟家明白,胤祐的未来与太子紧密相连,而佟家作为保皇党,将来也要按他所愿成为了太子的助力。
一切都在康熙的掌控之中。
“奴才这就去安排。”梁九功躬身退下,去执行康熙的旨意。
梁九功的动作很快,没过几日,便将内务府挑选好的哈哈珠子名单呈给了康熙。
康熙接过名单细细扫了一眼,为首写着几个名字皆是太子一党的年幼子弟。
他微微颔首,表示满意,目光却在名单的末尾停住了。
“王掞的幼子,还有石文炳的幼子观音保。”康熙轻声念着这两个名字,若有所思。
王掞,名义上的太子太傅,当朝大儒,其人在朝中声望极高,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石文炳,汉军都统,和硕额驸石华善之子,虽无王掞那般显赫,却也是朝中重臣,且掌有实权。更何况,他的女儿生得极好,也是将来的太子妃人选之一。
康熙的指尖轻轻敲打着名单,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这两人,皆是太子一党的肱骨之臣。
他们的幼子入宫成为胤祐的哈哈珠子,这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康熙将名单放下,缓缓开口:“就这几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