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风云变幻的大乾王朝,天下局势波谲云诡。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为了权力与利益明争暗斗,而这一切的漩涡中心,便是年仅二十岁的新科进士林羽。
林羽出身贫寒,自幼父母双亡,靠着邻里接济与自身的聪慧勤奋,一路苦读,终于在科举中脱颖而出,高中二甲进士。殿试之时,他凭借着对治国理政的独特见解以及斐然的文采,引起了当今圣上的注意,被钦点入翰林院任职。
这一日,林羽身着崭新的官服,怀揣着激动与忐忑,踏入了翰林院的大门。翰林院,乃天下文人梦寐以求之地,这里汇聚了大乾王朝最顶尖的才学之士,同时也是朝廷储备高级官员的摇篮。然而,对于初来乍到的林羽而言,这里却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复杂气息。
“哟,这不是咱们新晋的二甲进士林大人嘛。”一个略带阴阳怪气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林羽转身,只见一位身着华丽锦袍,面容白皙,眼神却透着几分傲慢的年轻官员正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此人乃是吏部侍郎之子苏然,自幼养尊处优,靠着家族的荫庇进入翰林院,平日里最是瞧不起出身贫寒之人。
林羽心中明白,这苏然怕是来者不善,但他自幼便养成了不卑不亢的性格,当下微微拱手,说道:“苏兄,久仰。林某初来乍到,还望苏兄日后多多关照。”苏然却只是冷哼一声,道:“关照?哼,我看你还是先顾好自己吧。这翰林院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待得下去的地方,别到时候出了什么差错,连累了咱们翰林院的名声。”说罢,他一甩衣袖,扬长而去。
林羽望着苏然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叹了口气。他深知,在这朝堂之中,像苏然这样仗着家族势力而目中无人的官员不在少数,自己想要站稳脚跟,怕是要历经一番波折。
然而,林羽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很快便调整好了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翰林院的工作之中。每日,他早早便来到书房,整理各类典籍,学习朝廷的规章制度与过往的政务处理案例。他的勤奋与努力,渐渐引起了翰林院掌院学士陈知礼的注意。
陈知礼,乃三朝元老,学识渊博,为人刚正不阿。他见林羽虽出身贫寒,却有着一股难得的上进之气,心中颇为欣赏。一日,陈知礼将林羽唤至书房,说道:“林羽啊,你来到翰林院己有些时日,我观你做事认真,勤勉好学,实乃不可多得的人才。只是这朝堂之上,人心复杂,你切不可掉以轻心。”林羽连忙躬身谢道:“多谢大人教诲,学生定当铭记于心。”
陈知礼微微点头,又道:“如今这大乾王朝,看似太平,实则暗流涌动。北方的匈奴时常侵扰边境,朝中的各方势力对于应对之策也是争论不休。你身为朝廷官员,日后怕是也难以置身事外。”林羽心中一动,问道:“大人,依您之见,朝廷当如何应对匈奴之患?”陈知礼目光深邃,缓缓说道:“匈奴势大,一味求和或是强攻都非良策。依我看,当以屯田戍边、加强军备为主,同时分化匈奴各部,使其内乱,方能从根本上解决边患。”林羽听后,若有所思,心中对陈知礼的见解佩服不己。
就在林羽在翰林院努力学习,逐渐崭露头角之时,一场更大的风暴却在朝堂之上悄然酝酿。
当朝宰相李崇,权倾朝野,其党羽遍布朝堂。李崇此人,表面上对圣上忠心耿耿,暗地里却结党营私,妄图掌控朝政。而与之相对的,则是以兵部尚书王正为首的一派,他们主张加强军备,积极应对匈奴之患,与李崇的绥靖政策针锋相对。两派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而刚刚踏入朝堂的林羽,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了这场风暴的中心。
一日,林羽在回翰林院的途中,偶然听到几个官员在低声谈论。“听说了吗?李宰相准备在明日早朝上提议削减军费开支,说是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哼,他这分明是想削弱王尚书一派的势力,这军费一减,边关将士们拿什么去抵御匈奴?”林羽心中一惊,他深知军费对于边防的重要性,若李崇的提议通过,边关局势必将更加危急。
回到翰林院后,林羽久久无法入眠。他深知,自己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翰林编修,但作为朝廷官员,也有责任为国家的安危出一份力。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林羽决定写一份奏折,阐述自己对于边防事务以及军费开支的看法,呈递给圣上。
第二日清晨,林羽早早便来到了宫中,将奏折递交给了内官。然而,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一举动,己经彻底激怒了李崇。李崇得知林羽上书反对自己削减军费的提议后,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天空。“一个小小的翰林编修,也敢来坏我好事。”李崇咬牙切齿地说道,“给我盯着他,找个机会,好好教训教训他。”
与此同时,早朝上,李崇果然提出了削减军费的提议。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支持李崇的官员纷纷附和,而以王正为首的一派则强烈反对。双方各执一词,争论得不可开交。就在这时,圣上突然开口道:“朕听闻,翰林院编修林羽对此事也有自己的见解。传他上殿。”
林羽在殿外早己等候多时,听到传唤后,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官服,大步流星地走进了朝堂。面对满朝文武和高高在上的圣上,林羽心中虽有一丝紧张,但更多的却是坚定。他躬身行礼后,缓缓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削减军费之事,万万不可。如今匈奴虎视眈眈,边关将士们日夜守卫国土,抵御外敌,军费乃是他们的命脉。若贸然削减军费,边关军备必将松弛,届时匈奴一旦大举入侵,我大乾百姓必将生灵涂炭。”
圣上微微点头,示意林羽继续说下去。林羽见状,鼓起勇气道:“微臣建议,朝廷不仅不应削减军费,反而应加大对边防的投入。可在边境地区屯田戍边,让士兵们战时为兵,闲时为农,自给自足,如此既能减轻百姓负担,又能增强边防实力。同时,可派遣使者分化匈奴各部,使其内部纷争不断,无力侵扰我朝。”
林羽的一番话,有理有据,引得朝堂之上不少官员暗自点头。圣上听后,陷入了沉思。片刻后,圣上缓缓说道:“林羽所言,朕以为颇有道理。此事容后再议,退朝。”
退朝后,李崇看着林羽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小子,你坏我好事,我定不会让你好过。”李崇心中暗暗发誓。而林羽,虽然成功在朝堂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他也深知,自己己经彻底得罪了李崇,未来的道路,必将更加艰难。但他并不后悔,因为他心中有着对国家和百姓的责任,他愿意为了这份责任,在这权谋的旋涡中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