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清华园,寒意渐浓,却丝毫冷却不了校园里涌动的竞赛热潮。
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UMCM)即将拉开帷幕。
数学系楼下的公告栏贴出了组队报名的通知。李铮第一时间就冲到了陈默宿舍。
“默神!救命!组队组队!CUMCM!今年必须拿个国一!”李铮扒着陈默的书桌,一脸“你不答应我就死给你看”的表情。
陈默从一堆草稿中抬起头,眉头微蹙:“建模?没时间。”他的心思全在张平教授的课题上,竞赛对他吸引力不大,尤其这种偏向应用的团队赛。
“别啊!”李铮哀嚎
“就三天!熬三个通宵就行!以你的脑子,加上我的…呃…我的热情和打杂能力,绝对横扫!咱们再找个靠谱的,编程强的,或者懂点经济物理啥的,齐活!”
“没兴趣。”陈默低下头继续演算一个复杂的谱序列。
李铮眼珠一转,开始打感情牌:“默神,想想咱们丘赛并肩作战的情谊!想想团队荣誉!”
“想想…想想拿了奖学分绩点还能加点?对你保研首博也有好处嘛!再说,张教授不也说过让你适当拓宽点应用视野?建模题有时候也挺有数学深度的!”
“……”最后这句话似乎微微触动了陈默。他笔尖顿了一下。张平教授确实在讨论模空间问题时,偶然提过一句。
见陈默似乎有点松动,李铮赶紧加码:“就这么定了!我去找人!保证找个靠谱的!”说完生怕陈默反悔,一溜烟跑了。
走的时候李铮狡黠的笑了:“不仅我找的人很靠谱,我也很靠谱……”他高中整整当了三年军师,谁有没有戏,他一眼便知。
军师他可不是白当的。
虽然……他到现在都还是单身。
此时图书馆的陈默浑然不知,他无奈地摇摇头,不再理会。
对他而言,组队与否,区别不大。他很快又沉浸回自己的世界。
两天后,数学系一间用作建模竞赛临时机房的教室里,气氛紧张而忙碌。几十台电脑嗡嗡作响,空气中弥漫着咖啡、泡面和熬夜的气息。
陈默坐在一台电脑前,屏幕上开着一个LaTeX文档,旁边是打开的Mathematica和一堆数据文件。他看起来依旧沉静,只是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
他正专注于分析一道赛题,试图从海量的气象历史、交通网络数据和物资需求模型中,提炼出关键的数学约束和目标函数。
李铮坐在他旁边,正焦头烂额地调试着一个复杂的多目标优化算法程序:“靠…这个遗传算法收敛速度怎么这么慢…粒子群也震荡得厉害…默神,你那边的约束条件模型建好了没?给我个确定的形式我好调参…”
“快了。”陈默头也不抬,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着公式。
“吱呀”一声,机房的门被推开。李铮抬头一看,眼睛瞬间亮了,如同看到救星:“苏晚学姐!这边这边!你可算来了!”
陈默闻声,也下意识地抬起了头。
只见苏晚走了进来。她似乎刚从外面进来,鼻尖被寒风吹得有点微红,乌黑的长发束成一个干净利落的马尾,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冲锋衣,背着双肩包,少了几分图书馆里的书卷气,多了几分干练。
她清冷的目光扫过略显混乱的机房,落在李铮和陈默这边,微微颔致意。
“抱歉,下午在物理系那边讨论一个合作项目的数据,刚结束。”苏晚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依旧清晰。她走到李铮旁边的空位坐下,放下背包。
“没事没事!来了就好!”李铮大松一口气,连忙介绍,“默神,这就是我找的超级外援!苏晚学姐!数理基础扎实,编程超强,尤其是算法设计和数据处理!”
“学姐,这就是我们队的灵魂,陈默!”陈默看着苏晚,苏晚也平静地看向陈默。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
陈默眼中了然——原来李铮找的“靠谱队友”是她。苏晚的眼神则依旧平静,仿佛早己知道队友是谁,只是对着陈默微微点了点头:“陈默同学,又见面了。”
“嗯。”陈默也简单回应,随即看向李铮,“模型主体框架好了,基于……”
“目标函数和主要约束在这里。”他把自己的屏幕转向苏晚和李铮。
苏晚迅速浏览了一遍,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很漂亮。”,随即进入状态,“随机失效的概率分布参数确定了吗?基于气象数据?”
“初步拟合了……尾部可能需要修正。”陈默调出另一份数据分析图。
“好。这部分数据清洗和参数估计交给我。李铮,你负责的优化算法,我可以帮忙鲁棒对偶问题的转化。”
李铮听得连连点头:“对对对!鲁棒优化!我怎么把这茬忘了!学姐你太牛了!场景树生成有现成的包吗?”
“有,但需要根据我们的模型定制接口。我来处理。”苏晚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起来。她专注工作时,那种沉静而强大的气场再次显露无遗。
陈默看着苏晚,心中对她的评价又提升了一分。
三人小团队立刻高效运转起来。
陈默负责核心模型和理论保障,不断根据数据反馈修正模型的细节和边界条件;
苏晚负责数据处理、参数估计、场景树构建以及协助李铮进优化算法的实现;
李铮则在苏晚的指导下,全力攻坚优化算法的代码实现和调试。
陈默和苏晚之间几乎没有多余的交流。
往往是陈默在草稿纸上推演,递给苏晚;苏晚看完,点点头。他们之间一个眼神,一个公式,就能理解对方的意图和难点。
对于数学本质的理解,让他们在应用层面也能迅速达成共识。
李铮夹在两人中间,一边疯狂敲代码,一边感受着身边两位大神那种无声却高效到可怕的默契,内心既是佩服又是“哀怨”:“这俩…气场也太合了吧?都不用说话的?显得我好吵啊…”
时间在键盘敲击声、程序运行声和偶尔的低语讨论中飞速流逝。
夜幕降临,机房里灯火通明。陈默解决了个随机失效相关性建模的棘手问题;
苏晚优化了场景树生成算法,将计算时间压缩了近一半;
李铮在两人的理论支持下,终于让鲁棒优化核心程序成功跑通,并得到了初步的漂亮结果。
凌晨三点,当初步的完整模型运行完毕,输出的优化调度方案在屏幕上清晰显示时,李铮忍不住欢呼了一声:“成了!第一阶段搞定!”
陈默看着屏幕上符合理论预期的结果,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丝。他揉了揉发涩的眼睛,端起旁边早己冷掉的咖啡喝了一口。
苏晚也长舒一口气,靠在椅背上,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她的脸上带着熬夜的倦容,但眼神依旧明亮。
她侧过头,看向同样疲惫却眼神沉静的陈默,嘴角极其罕见地、极其轻微地向上弯了一下。
“合作愉快,陈默同学。”
陈默微微一怔,迎上她带着笑意的清澈目光。这一刻,她身上那种清冷的距离感似乎消融了些许,流露出一种真实而动人的神采。
他点了点头,“嗯,合作愉快。”
窗外的寒风呼啸着掠过清华园。
冰冷的机房里,三个年轻人疲惫却充满成就感的脸上映着屏幕的微光。
一场因竞赛而起的“被迫”搭档,却在共同攻坚的过程中,让两颗同样专注于星辰大海的灵魂,第一次真正看清了彼此的光芒。
微妙而坚实的联系,在这深秋的寒夜中悄然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