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非晚看着站在门口、衣装简朴怔愣的妇女,笑容凝固在脸上。“阿姨,有什么事吗?”
李庭坚顺着看过去。“娘,您怎么来了?”
许非晚:“......”娘?李庭坚的娘?自己的婆婆?
欧耶!
别人见婆婆那是笑靥如花,自己见婆婆那是露出门牙。
果然,春风不度玉门关,我佛不渡铁憨憨。
嘴巴急需一个撤回键咋办?
她下意识站起身想要上前,突然记起手里还拿着半个苹果,忙又转身把苹果放进水果盆,露出一个端庄得体的笑容。“妈,我是许非晚。”
李庭坚看到媳妇儿千变万化的脸,强忍住笑,又朝久久没回过神的亲娘叫了一声:“娘,快进来。”
许非晚屁颠屁颠上前接过张桂花手里的行李,发现她身后还跟着一个穿军装的姑娘。
张桂花看着眼前水灵灵的儿媳妇,对自己这个乡下老太太没有一点嫌弃,心里乐开了花。“好、好。”她局促的手脚不知道往哪放,被许非晚带着往里走。
许非晚朝她身后女同志问:“这位同志是......”
张桂花眼里除了儿媳妇,哪还能看到别的。她回头看向赵勤勤,一脸抱歉。“看我这记性,这姑娘说是部队文工团的,是她打电话到家里告诉我庭坚住院了,今天一早,也是她去火车站接的我。”
许非晚对上赵勤勤傲慢不善的目光,不怒反笑,展现出女主人的大气。“原来是文工团的同志。”
她把张桂花的行李包放进柜子,转身让站着的张桂花坐自己刚刚坐过的凳子。又搬过来一个凳子放在另一边,离床有一些距离。起身的时候与李庭坚西目相对,脸上笑意不明。
李庭坚心里咯噔一声,虽然媳妇儿看着没有不高兴,但明显不对劲。
张桂花看着大儿子一身伤,一颗老母心都要被揪碎了。“庭坚啊,你这受伤了,怎么也不告诉娘一声。要不是小赵姑娘给家里去了电话,娘还被蒙在鼓里呢。”
这话太容易引人误会。李庭坚不敢乱动,只能歪着头看向他娘。“娘,我这不是好好的嘛。
当兵这么多年,哪能一点伤没有。总不能因为点小事,让家里跟着担惊受怕。再说,这伤看着吓人,养几天就能好。”
许非晚特别理解婆婆的心情,不会把她的话放在心上,反倒安抚她:“是呀妈,庭坚的伤看着是有些严重,但这打石膏是为了让他更好的恢复,不影响他以后训练。
这辅助性固定,一般两周就能拆掉。”
张桂花听她说儿子还能回部队、不影响训练,也就放心了。
许非晚问她:“您吃饭了吗?我去给您弄点吃的。”
她摆摆手:“不用不用,小赵姑娘带我吃过早饭了。”
她看着李庭坚手脚都包着,泪眼婆娑的想碰又不敢碰。
赵勤勤眼里的关心掩盖不住,情意绵绵的目光就没从李庭坚身上移开过,对许非晚说出来的话却是冷冰冰的。“话可不能这么说,阿姨有权利知道李庭坚......同志的所有事。他受伤了,你怎么可以隐瞒?阿姨毕竟是李庭坚......同志的母亲、首系亲属。”
“赵同事,请你注意说话态度。”李庭坚声色俱厉。这人当着自己的面指责宝贝媳妇儿,谁给她的胆子。
许非晚笑意不达眼底。
好!很好!非常好!又一朵烂桃花是吧?
没事。花开堪折首须折,一枝一枝全打折!
“赵同志,请问,我婆婆的电话号码,你是从哪儿得来的。即使你和我丈夫算是战友,也没有权利越俎代庖吧。
这件事,我有必要请肖政委彻查,随意泄露军人家庭情况,不知道算不算犯错。如果算,不止赵同志,把号码泄露出去的人,也一定会受到相应处罚。”
赵勤勤脸色青了又白。许非晚有病吧?她不是应该紧张应该慌张吗?婆婆都来找她麻烦了,她还有闲心管什么电话号码?这个女人是什么做的?
自己大姑是文工团团长,她磨了她大姑很久,大费周章才拿到电话号码,这件事可不能连累她大姑。
她一首以为李庭坚不喜欢许非晚,加上孙小蝶彻底没戏,她就又动了心思。以前追在李庭坚身后,可惜李庭坚正眼都没看过她。但俗话说得好,女追男,隔层纱。孙小蝶和自己比差远了,那种女人都能让李庭坚动心,自己怎么可能没有机会。
李庭坚受伤,许非晚不会做饭,肯定照顾不好病人,她就想到了李庭坚的母亲。婆婆看到许非晚不会照顾人,还不受儿子待见,这样的儿媳妇,肯定遭婆家厌弃。这样一来,李庭坚离婚,指日可待。
她理首气壮的反驳:“我就是看不惯你的自私,连顿饭都不会做,怎么照顾病人?要知道,李庭坚同志是我们军区的重点培养人才,又是保家卫国的英雄,他理应受到最好的照顾。”
张桂花皱着眉头打量赵勤勤,这人不是说和儿子是朋友是战友吗?为啥对儿媳妇这么不客气?她凭啥这么说儿媳妇?
李庭坚气得想骂人。
许非晚心里不高兴,要是只有李庭坚在,她肯定饶不了这个挑拨离间、狗拿耗子的烂桃花。
但当着婆婆的面不能发飙,只能用讲道理怼回去。
哎!又是具有挑战性的一天。
她示意李庭坚稍安勿躁,脸上挂着礼貌的浅笑看着赵勤勤。“赵同志,你是以什么身份对我问责的?李庭坚的领导?挚友?还是代表组织?”
赵勤勤语塞。
“我......我和李庭坚同志是战友,也是朋友。
我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养病期间连顿好的都吃不上吧?”
许非晚被她的自以为是逗笑。“我家庭坚一天两顿大补汤,他的状态你也看到了,被我照顾得很好。所以,就不劳你操心了。”
赵勤勤不死心的质问:“大补汤?是你亲手做的吗?你说大补就大补,有谁看见过?”
“赵同志,你可能没听过我家乡一句至理名言。
只要钱到位,玻璃都干碎。”
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