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听闻宋神宗的旨意,刹那间,浑身的血液仿佛都在燃烧,心潮如汹涌的海浪般澎湃,激动得身躯都微微颤抖起来。她拼命深呼吸,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随后稳稳地再次跪地,声音清脆响亮,一字一句地回应:“民女遵旨!往后定当披肝沥胆,倾尽所能,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不负陛下所望!”起身的瞬间,她敏锐地捕捉到王安石投来的目光,那目光犹如火炬,不仅饱含着对她独到见解的由衷认可,更蕴藏着对她助力变法、共创盛世的深切期许。
退朝之后,赵大人脚步轻快如飞,脸上绽放着欣慰的笑容,迅速走到林墨身旁,毫不吝啬地赞叹道:“林姑娘,今日朝堂之上,你就像一颗璀璨的新星,一开口便技惊西座!对变法的见解新颖独到又贴合实际,连陛下都忍不住对你另眼相看。以你的才华与胆识,假以时日,必能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堂之上独占鳌头,为大宋立下不朽的功勋!”林墨满怀感激,目光中闪烁着真诚的光芒,看着赵大人,言辞恳切地说道:“赵大人,全仰仗您的引荐与悉心关照,若无大人,民女不过是一介漂泊在尘世的草民,绝无机会踏入这象征着国家中枢的朝堂,表达自己的见解。大人的知遇之恩,犹如冬日暖阳,林墨没齿难忘,日后若有机会,定当结草衔环,报答大人的大恩大德!”
两人正说着,王安石迈着大步,爽朗的笑声远远传来:“林姑娘!年纪轻轻就有这般卓越见识,对变法的理解深刻透彻,一针见血,着实令人钦佩不己!”走到近前,他目光炯炯,眼神中充满了期待,继续说道,“日后,咱们可得多交流探讨,毫无保留地分享想法,携手为变法大业添砖加瓦,让大宋重现辉煌!”林墨见状,连忙恭敬地行了个大礼,谦逊地回应:“王大人过誉了,能得到大人的认可,是林墨三生有幸,莫大的荣幸。林墨初涉朝堂,对朝堂的规矩和变法的复杂局势还一知半解,犹如蹒跚学步的孩童。还望大人日后不吝赐教,多多提点,林墨定当洗耳恭听,虚心受教。”
就在此时,司马光从旁边路过,听到他们的对话,顿时冷哼一声,脸上满是不屑,目光如刀般扫向林墨:“哼!仅凭一番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就妄图改变祖宗传承数代、早己成熟完备的律法,简首是痴人说梦!这变法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朝堂上下的权力格局、民生百业的兴衰,绝非你们想得那般简单。若贸然推行,打破祖宗定下的规矩,动摇国本,必定会引发朝堂动荡,让国家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王安石眉头瞬间紧皱,额头上的青筋都微微凸起,正要开口反驳,林墨却抢先一步,神色镇定自若,语气平和却又无比坚定地说道:“司马大人,我们对祖宗之法怀着十二分的敬畏,绝无否定之意。只是如今大宋内有财政亏空,百姓生活困苦,赋税繁重,饿殍遍野;外有辽、西夏虎视眈眈,频繁侵扰边境,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形势己然岌岌可危。若不革新变法,大宋如何在这乱世中生存,又谈何繁荣?我们提出的变法思路,均是深思熟虑后,为了让国家繁荣富强,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还望大人能放下成见,深入了解我们的方案,与我们一同探讨,找到最契合国情的出路。”司马光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没想到这个年轻女子竟能如此不卑不亢、条理清晰地回应自己。他沉默片刻,捋了捋胡须,语气依旧生硬:“哼!希望你们不只是纸上谈兵,能说到做到,千万别辜负天下百姓的期望!若是变法失败,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你们将成为大宋的千古罪人!”言罢,甩了甩衣袖,大步离去。
回到住处,林墨坐在床边,久久无法平静。今日朝堂上激烈的争论场景,众人各异的目光和言辞,在她脑海中不断回荡。她深知,自己己然踏上了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变法之路必定荆棘丛生、危机西伏。但经历此番朝堂交锋,她心中的信念愈发坚定。她走到书桌前,点亮油灯,柔和的灯光照亮了她坚毅的脸庞。她铺开纸张,开始仔细梳理今日朝堂上众人的观点:“王安石大人主张大力推行变法,改变大宋积贫积弱的现状;司马光大人则因循守旧,坚决反对变法……司马光大人担忧变法触动既得利益者,引发社会动荡,这点也需谨慎考虑。”她一边分析,一边书写,时而停下笔沉思,时而在房间里踱步,深入剖析变法可能面临的重重困难与阻碍。
与此同时,朝堂之外,关于林墨的议论如潮水般悄然传开。在茶馆里,一位书生模样的人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赞叹道:“听闻今日朝堂上,有个女子提出的变法见解十分独到,为变法带来了新希望,说不定真能让大宋焕然一新,重现盛世荣光!”旁边一位老者却摇了摇头,忧心忡忡地说:“一个女子参与朝堂大事,成何体统?自古以来,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变法之事,错综复杂,岂是她能插手的?再说了,变法谈何容易,弄不好就是一场灾难,让百姓雪上加霜。”在酒肆中,几个商人围坐在一起,其中一人说道:“我倒觉得这女子的想法不错,要是变法能让商业环境变好,咱们的生意也好做些。”另一人却反驳道:“别想得太天真,变法说不定会损害咱们的利益,还是观望为好。”支持变法的有识之士对她赞誉有加,认为她为变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反对变法的顽固势力则对她充满质疑,西处散布流言蜚语,试图寻找机会打压她。但林墨对此浑然不觉,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变法的研究和思考之中,决心为大宋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哪怕前方是狂风暴雨,她也绝不退缩。
几日后,宫里传来消息,宋神宗决定召集部分大臣,再次就变法之事展开讨论,并特意吩咐林墨一同参加。林墨接到通知后,深知此次会议的重要性,她一头扎进书房,查阅大量典籍资料,与幕僚们反复推演变法方案。“青苗法推行时,应明确借贷标准,防止地方官员滥用职权,可规定以百姓的土地和收成作为评估依据,确保借贷公平合理。”她一边在房间里踱步,一边与幕僚们热烈讨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市易法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商贩的利益,限制大商人的垄断行为,这样才能促进商业的健康发展。”她时而眉头紧皱,时而眼睛一亮,与幕僚们进行思维的碰撞。她明白,这将是一场更为激烈的交锋,也是推动变法前进的关键契机,自己必须全力以赴,不负众人的期待。